飘天文学 > 汉末之无双瑾王爷 >第106章 学院建成
    直到马车的影子彻底消失在视线中后,刘瑾这才同赵奕相视一眼,随后转身向着城中走去。

    “贤侄啊,昨日叔父并不是喝了几口酒,就胡乱说出口的!荀爽家的丫头,无论是才学还是容貌,在整个大汉都找不出几个来,配得上贤侄!而且,千万不要小看颍川荀家!”

    说到此处,赵奕饱含深意的看了一眼刘瑾,又开口说道。

    “颍川荀家,别说在颍川,就算在整个大汉,都是排在前列的!而且,荀家人才辈出,每一辈,都会出现几个大才!是士族中,学术的执牛耳者!就连我赵家,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刘瑾闻言,面色平淡的点了点头,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热切之色。

    荀家,他自然知晓,甚至比赵奕知道的还要多!

    荀家,是颍川望族,祖上为战国思想家荀卿,也就是荀子,而荀爽之父荀淑,也是大汉名士。

    荀爽兄弟八人,也俱有才名,被人称为荀氏八龙!

    而其后,还有荀谌、荀彧、荀攸等等,都是名传后世的大才。

    虽然荀家是大汉望族,不过,刘瑾也不屑于用结亲的方式,来抱荀家大腿!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强大才是硬道理!

    当然,如果荀爽的女儿,真的对刘瑾胃口,二人也谈得来,刘瑾会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迎娶。

    据刘瑾了解,那荀爽的女儿,应该是东汉有名的贞洁烈女,也是有名的才女,荀采。

    那大名鼎鼎的尸还阴,说的就是荀采,对于这个忠贞不二的女子,刘瑾心中也不由得有些钦佩。

    一旁的赵奕,见刘瑾脸上平淡的表情,不由得摇头苦笑。

    他这个侄儿,虽然年龄不大,为人也很是谦和,却一身傲骨。

    如果是仗着荀家的影响力,来同荀家结亲,估计刘瑾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

    如果自己再说下去,反而会让刘瑾反感。

    “行了,你们年轻人的事,叔父也不管了,不过,颍川你还是要去的!毕竟颍川,可是大才聚集之地!而锦绣山庄,其规模也越来越大,不能无人管理!”

    刘瑾闻言,笑着对着赵奕点了点头,秋收之前,并不会有战事,那去一趟颍川也好。

    虽然如今那些名动后世的大才,多数都只是孩童,不过,也有一些已经步入仕途!

    如果能成功招揽哪怕是一名人才,帮助自己管理,那自己也可以轻松不少。

    而如今的自己,也有资格前去招募能人大才了。

    虽说这次封赏还没有下达,不过,刘瑾有信心,依靠这次战功,升任校尉!

    校尉,那可是等同太守的军职!再往上,就是中郎将了。

    大汉如今才有几个中郎将?还没有三指之数!

    而校尉,也不过双手之数而已,毕竟这时候,可没有所谓的西园八校尉。

    ……

    几日之后,朝廷的封赏成功送达幽州,刘瑾并没有料错。

    自己果然成为了大汉为数不多的校尉,还是直属天子的北骑校尉。

    而随着圣旨一同送来的,还有一个消息,那便是朝廷派人前往乌桓,商议赋税之事。

    而据说朝廷派遣的,是当朝大司农李孚,只不过,这李孚返回府中之后,便卧病在床,最后,朝廷只能另派人手。

    得知这个消息后,刘瑾不由得嗤笑了一声。用脚趾头想,刘瑾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这次朝廷派人前往乌桓商议赋税,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自己身为汉臣,不论收成如何,每年都要上交十万石粮食,这是没办法的事。

    可乌桓会给你朝廷面子?每年拿出十万石粮食孝敬大汉朝廷?

    估计那些前去商议赋税的人,能活着走出乌桓部落都不错了!

    果不其然,据暗卫送来的消息称,那些汉使,在进入乌桓境内之后,当天夜里,就被乌桓人赶出了边境。

    此事是刘瑾一手促成,而且乌桓人如此对待汉使,确实有损天子的脸面。

    刘瑾可以不顾那些士族,却不能不顾他那个皇兄,以及大汉的脸面。

    无奈,刘瑾只能书信一封,派人送去了乌桓,让其每年上交十万石粮食。

    这十万石粮食,听起来很多,不过相比收成来说,却显得微不足道了。

    或者明年再多开垦一些荒地,也远远不止十万石粮食。

    这件事情平息之后,刘瑾便一头扎进军营之中,开始同士兵们一同训练。

    而锦绣山庄之内的学院,也正紧张有序的建造着。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建造之后,两座相邻的学院,也终于建好。

    学院匾额上的字,也是刘瑾亲手写的,刘瑾的字,虽然谈不上如何优美,但字体也算苍劲有力。

    学院一建成,刘瑾便在锦绣山庄内外开始张贴告示,招收适龄学员。

    根据后世的学校模式,刘瑾也将两个书院,分成了小中大,三个级别。

    分别对应了新入学,刚开始识字的学子,以及进一步的研读经典,和最后的学成阶段。

    而最后的阶段,也是最主要的,其中学习的,不再是儒家经典,而是德行,以及为官之道。

    如果不能通过考验,或者德行不过关,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不但不会允许毕业,德行差的,还会将其开除学院。

    而武学院也是如此,分三个阶段,从打磨身体,到接触武艺。

    到最后学习排兵布阵,统兵对战,战场纵横的战术,以及保家卫国的思想学习。

    而武学院,也需要学子们识得简单的字体。最起码,也要能看懂来回传递的消息。

    从入学到学成,需要六年的时间,当然,这是对没有任何功底,天赋相对普通的孩童而言。

    如果是天赋异禀,或者有功底在身的学子,那学成的时间,自然会快上许多。

    而学院对外招收的学子,也是有条件在的,武学院,自然要看孩童的身体素质。

    文学院也要看孩童的习文天赋如何,并不是想进就进的。

    而一旦进入了学院,那么吃住都由学院来管,并且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当告示发布出去的第二天,就有不少百姓,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他们领着自家孩儿,兴冲冲的来到了书院报名,并且参加考核。

    文武学院的考核也十分的简单,武学院,只要孩童的身体素质过关,机灵好动一些,就可以入学。

    而文学院,则是在纸张上写出十个字来,给孩童十个呼吸的时间观看。

    随后,只要能模仿着写出八个字,就算通过考核。

    只一天下来,武学院就有百名孩童被录取,而文学院,相对少了许多,只有四十多名孩童,通过了考核。

    待招收日期过去之后,文学院最终招收到了一百八十名孩童,而武学院,却招收到了三百多名孩童。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