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天文学 > 汉末之无双瑾王爷 >第158章 袁家退让
    刘瑾说的没错,离开了这里,她又能去往何方?

    一个二八年华,无依无靠,而又娇滴滴的少女。

    若是独自生活在这个时代,那下场,可是很悲惨的。

    或者她运气好,遇到了某个公子,不过其结果,也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她仍然是呼之则来招之则去的玩物。

    可以说,从她当初下定决心,撮合王野同自家小姐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悲惨的后半生。

    ……

    刘瑾离开酒楼之后,便领着一直在房间之外等候的吕布,返回了镇北将军府。

    此次,袁绍派人请自己赴宴,完全是因为刘瑾这几日的动作。

    这几日,刘瑾每天都在拜访一些清流贤臣,并且在朝堂举荐了一些人才,并且成功的被天子任用。

    虽然这些人的职位不高,不过,却依旧让袁家感到头疼。

    因为刘瑾举荐的这几人,一经上任,便准确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都是倔驴一样的存在。

    比如那个蔡邕,早年还拒朝廷征召之命,平时只喜欢研究儒家经典,明显是对在朝为官,并没有太大兴趣。

    后来,蔡邕实在难以拒绝司空杨赐的屡屡征召,被征辟为司空掾属,属司空的佐官,说白了,就是个打杂的。

    后杨赐因病退下司空之位后,蔡邕也就顺理成章的卸下官职暂居在洛阳。

    卸下官职的蔡邕,也整日的同一些好友研究音律或者字画。

    可是,不知道他刘瑾用了什么妖法,只去了一趟蔡府,就成功的请出了蔡邕。

    而第二日,刘瑾便在朝堂之上举荐蔡邕,而蔡邕最后也被天子任命为郎中。

    郎中是郎官的一种,初任称郎中,满三年称侍郎,是天子身边的高级佐官。

    也就是这个蔡邕,搞得袁逢和袁隗二人,头疼无比。

    无论二人在朝堂之上如何提议,蔡邕都要插两句嘴。

    并且,此事还没有完,据说那才名远播的卢植卢子干,也被天子调回了洛阳,如今,已经在路上了。

    加上马日磾,周异,谏议大夫朱儁,以及一些清流贤臣,他们也逐渐的被刘瑾联合在了一起。

    如今他们袁家在朝堂之中,虽然不会被其打压的多么凄惨,却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就在昨日,天子突然在朝堂之上,下了一道诏书,竟然打算解除党禁。

    这道消息一出,可谓是震惊了整个洛阳城,并慢慢的向着整个大汉扩散。

    要知道,当初天子可是十分痛恨那些党人,因此被牵连的党人也甚广。

    就连一些跟着起哄的太学生,也没能逃得过厄运。

    如今,天子竟然一反常态,没有任何缘由的,就要大赦党人?

    若说其中没有刘瑾的功劳,那打死他袁逢,他袁逢都不会相信!

    而如果让刘瑾继续这样下去,在朝堂上聚集起另一个势力,那今后的形势,对于他袁家,将十分不利。

    为了稳住刘瑾,不让他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袁逢在昨日下午时分,甚至主动邀请过刘瑾,并对其示好,让其前往袁府赴宴,却被刘瑾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最后,袁逢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

    年轻人嘛,聚在一起,话题也比较多,而且爱好也大多相同。

    于是,袁绍便聚集了几位好友,将刘瑾约出来,同刘瑾示好。

    而刘瑾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应了下来,是因为对他们之中的某一人感兴趣。

    可是,令刘瑾失望的是,那个他感兴趣的人,并没有出现。

    甚至,在洛阳之内,都没有太多关于他的消息。

    那个人,就是在后世耳熟能详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曹操。

    据说,这曹操同袁绍许攸等人,是少时玩伴,关系极好。

    还在一起搞了几件令后世之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只不过,如今在洛阳,虽然有关于曹操的一些事迹,可其人,却早已经销声匿迹,不知所踪了。

    可能是刘瑾这只蝴蝶,已经将整个历史的走向彻底打乱。

    使得许多发生的事,都已经不复存在,就连曹操等人的人生轨迹,都被打乱了吧。

    而解除党禁之事,确实是刘瑾主动找到刘宏商议的。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被流放或者关押的党人。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蒙受不白之冤,被莫名的牵连。

    既然想要改变如今的风气,那就要拉拢清流,消灭奸邪,赦免党人,收拢臣心,广施仁政,安抚百姓,以及,明正法典!

    而赦免党人,就能收拢一部分臣子和士人的心,这是第一步。

    天灾可怕,而比天灾更可怕的,就是朝廷的不作为。

    不仅放任自由,甚至还火上浇油!使得臣心变,民心变!

    如果天灾来临,朝廷处理及时,并且开棚施粥,收容难民,那么百姓自然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而灾难过后,朝廷在减轻赋税,实施仁政,便能收拢民心,这是第二步!

    ……

    随着朝廷的诏书下发到各地,整个大汉顿时沸腾了起来。

    党禁解除,并准许这些党人重新步入仕途,使得士人冤屈得以昭雪。

    并且天子还下令,准许百姓开荒种田,饲养牲畜。

    而各地官府,需积极配合百姓开荒或者耕种。

    这一系列的政令下达,使得百姓们皆喜笑颜开,并感叹着好日子终于要来了。

    而一些名儒和士子们,也为朝廷这一系列的举措而歌功颂德。

    一时间,整个大汉的风气,突然一转,似乎一切,都要向着好的一方发展。

    而事实却想都不用想,朝廷这一系列的举措,其效果,定不会好到哪去。

    因为如今大汉各地的土地,大多被士族和豪强把控。

    如果百姓们都开荒种田,他们的粮食,该由谁去耕种?又由谁去收割?又要去卖给谁?

    所以,他们不但不会支持这种政令,还会从中阻挠。

    不过,就算这个政令,不会被各地官员执行,但是,作为天子,这个命令一定要下。

    百姓们的心中,有一杆秤,谁对他们好,谁又在压榨他们,百姓们心中清楚的很。

    仇恨的矛头,一旦转移,以后朝廷要颁布一些不利于士族的政令,百姓们也会起身拥戴。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