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庶子奪唐 >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揚州,位列大唐上州之一,自漢始,便爲東南衝要,水路通衢,位置之緊要,除東西兩都外,無出其上者,甚至就連大唐龍興之地太原,也可以與之一較。

    揚州下轄江都、、海陵、高郵四縣,其中一縣每歲所納之稅賦便及得上一個下州諸縣之和,揚州富庶,有此可見一般。

    “殿下何等偏愛揚州,昨日還是一臉沉鬱,今日揚州將至,竟也漸漸展笑了。”大船上李恪臨時所設的書房之中,王玄策入內,看着李恪捧着書,嘴噙笑意,臉色比之剛自山陽縣衙出來那兩日緩和上許多,於是笑道。

    如今雖是大唐開國之初,那些堪稱天縱之才的盛唐詩人雖還未出世,也尚沒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樣的絕句爲揚州出聲,但古揚州繁盛之名,李恪前世今生聽了不知多少,揚州在前,李恪豈會無動於衷。

    李恪見王玄策入內,放下了手中的書冊,推來了身後的舷窗,看着運河兩岸的揚州大好風光,笑道:“先生豈不聞陳郡殷芸‘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之語,揚州富庶華美,有江都之名,傳聞更是不在兩都之下,本王既來了,豈能滿心儘想那煩心之事,置滿眼風華於不顧啊。更何況,本王封在揚州,與本王而言,揚州便是算個半個故里,本王豈能不加偏愛。”

    李恪封楚王,封地便在揚州,若是李恪爲王,其子孫之國不除,揚州便可算其後的半個祖籍了,故而李恪之言倒也有些道理。

    王玄策道:“臣少時遊學江淮,也曾數過揚州,至今雖已過十載,但揚州舊景卻仍歷歷在目,揚州確爲當世之勝。”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起身推門走出了船艙,深吸了一口氣,看着遠處碼頭上依稀可見,來回攢動的人影,對王玄策道:“揚州自是佳絕之處,若非如此,煬帝也不會三下揚州,欲長居此處,不返長安了。”

    隋煬帝初封晉王,起自揚州,後因平陳之功而得文帝青眼,登帝位之後更是三下揚州,最後甚至也死在了揚州,他對揚州的鐘愛,自不必多言。

    王玄策道:“煬帝對揚州之好確實異乎尋常,其一下揚州,爲衣錦還鄉,二下揚州,爲巡武天下,三下揚州卻已銳氣全失,不過南下避禍,自欺欺人而已。”

    李恪聽了王玄策的話,看着王玄策一本正經的模樣,已經知道了王玄策的意思,他所言雖只提及煬帝,但他知道,王玄策之言多半也是在藉故勸今,要他恪守初心,莫要沉迷於揚州繁華,忘了南下本意。

    李恪道:“先生放心,本王南下不過是暫避長安城中鋒芒而已,早晚必當回京。這揚州雖是溫柔鄉,卻也是英雄冢,李恪絕不敢沉溺其中。”

    李恪之言已然如此,王玄策爲人臣的又還有什麼好去擔憂的,王玄策聽了李恪的話,看着李恪宛如星辰般的眼睛,笑了出來。

    王玄策轉而問道:“殿下,揚州將至,可要先行命人前往揚州衙門傳告,命一應州縣官員趕來迎駕。”

    李恪官拜揚州大都督,東南十六州之首官,李恪行抵揚州,依例他們自當相迎,這不止是面子上的排場,更是李恪要給他們下的規矩,要他們知道,誰纔是他們的上官,誰纔是真正的揚州之主,此事絕不容馬虎。

    可就當李恪聽了王玄策的話,正想着該不該命人先行進城傳告的時候,船離碼頭靠的更近了。他擡頭仔細一看,發現了碼頭上原本來回攢動的人羣竟不是擡着船貨的腳伕,而是在久候多時的揚州上下官員。

    李恪指着碼頭上站着的揚州官員,對王玄策道:“倒是不必先生操心了,他們竟已到了。”

    李恪常年習武,自然耳目聰穎,遠遠地看見了碼頭上的場景。王玄策聽了李恪的話,也循着李恪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碼頭之上已經密密麻麻地站了許多人,而其中領頭的一人便是一身紫色官服,正束手直立於碼頭之上。

    揚州雖是上州,但能着紫色,三品及以上的官員卻不多,除了封於揚州的王侯之外,便只有揚州刺史賀休了。

    “殿下此次乃是簡行南下,賀休如何得知殿下將抵揚州的,竟已早早在此等候了。”王玄策看着已在碼頭等着的賀休,眉頭微皺地問道。

    李恪擡頭看着視線中尚顯地有些模糊的賀休,眼中也閃過一絲疑慮之色。

    李恪雖是簡行南下,但知道他南下消息的人卻不少,魏王府長史張元素,楚州刺史方安等人對他的行蹤都頗爲了解。

    李恪身爲揚州大都督,揚州首官,更在刺史之上,若是說賀休一路專程命人查探他的消息,李恪倒也不會生怒,畢竟得知上峯將至,賀休謹慎些,免於失禮也是應該的,可李恪擔憂卻不是這個,他擔憂的而是自己南下的消息是否是魏王府那邊傳於賀休的。

    武德九年,李泰與李恪一同封王,彼時李恪爲蜀王,而李泰爲越王。

    在李恪自草原南下回京之前,李泰也做了四載的揚州大都督,雖也未之官,但畢竟有下屬臣僚在此,在揚州自然還殘有幾分勢力,李恪哪知這賀休是不是李泰的人。

    這若是賀休也是李泰的人,以他對揚州上下人脈的熟稔,李恪在短時間內想有大作爲,恐非易事。

    李恪對王玄策問道:“你可知賀休其人?”

    李恪尚未傳告,賀休便出現在了此處,李恪的顧慮王玄策自然知曉。

    而王玄策既知李恪南下,身爲李恪文武臂膀,王玄策也早有準備,揚州乃至整個淮南道上下官屬他都已摸地清清楚楚。

    王玄策對李恪回道:“賀休此人出自廣平賀氏,已武陟縣縣丞入仕,武德中擢海陵縣令,後右遷揚州刺史,他爲揚州刺史也不過貞觀五年的事情。”

    貞觀五年,李恪已爲揚州大都督,而李泰早已移督洛陽,賀休能升任揚州刺史未必便是受了李泰之助。

    李恪初到揚州,也不欲過早樹敵,於是對王玄策道:“賀休其人,能在短短十年內連升數級,拜揚州刺史,自有其過人之處,此人如何,是敵是友,待本王到了揚州後再做區處,眼下我們且先應付過去再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