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梁祝劫運榜 >兩晉歷史
    這一章是晉朝的大致歷史背景,不喜歡的可不看,不影響後續的閱讀。不過如果看了,會更加深刻的理解東晉這一時期的歷史。

    一、歷史背景

    東周末年,強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國主嬴政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號始皇帝。但秦制太苛,以武立國後仍用重典,奴役天下,致民不聊生,漢高祖劉邦趁勢斬白蛇起義,秦二世子嬰自縛投降。

    漢高祖認爲秦朝是由暴zheng而亡,又沒有諸侯國宗親輔佐以鞏固統治,便承秦制而改其太苛之處,爲了優撫百姓,無爲而治,改秦實行的郡縣制爲“郡國並行制”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同姓諸侯王駐守各地,郡國兩制並行導致各王國權力逐漸增大,景帝無奈削藩後又平定七國之亂,才初步削弱了王國的勢力。武帝趁改制時奪去大批王侯的爵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表面上似乎重德輕刑,實際卻是“儒表法裏”,並參照儒家標準,用孝廉制選拔人才,宗族鄉黨的評定成爲選拔官吏的主要依據,這使擁有經濟實力又掌握政權的世家門閥漸起。

    後漢自章帝起皇帝連續絕嗣,和、殤、安、順、衝、質、桓、靈、獻九帝都是孩童繼位,年齡最大的桓帝才十五歲,最的殤帝僅誕生百餘天,平均年齡不足九歲,皇權逐漸旁落於後族、外戚手中,皇權大大被削弱架空。皇權在一次次輪換中,神聖性和威嚴性逐漸消失。東漢中期,朝堂中外戚、宦官及後來與黨人間的鬥爭愈演愈烈,土地兼併、賦稅徭役和階級矛盾加劇,各族人民苦不堪言。至東漢末年,宦官專權,民不聊生,朝廷無力鎮壓黃巾起義,地方勢力在應邀圍剿時乘機擴充軍隊,擁兵自重,形成了羣雄割據混戰的局面,地方名士控制了察舉大權,察舉徵辟制的弊端不斷顯露出來。連續幾十年的內戰,黃淮流域殺戮慘烈,人民逃亡,經濟破敗,東漢名存實亡。

    魏、蜀、吳三分天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東征西討,奠定了曹氏勢力的基礎,曹操用人注重實際才能,有意取消門閥,雖然不論出身、不拘一格選拔了濟濟人才,但遭到各大勢力、世家的反對,終於沒能登基稱帝。隨着士族豪強勢力的日益發展並逐步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導地位,其子魏文帝曹丕不得不採用憑門第出身選官的九品制拉攏世家。曹氏代劉漢而建立曹魏,但士族門閥也逐漸控制了人才的錄用。

    河內司馬氏,在曹魏時期即世代爲官,其中具有政治及軍事才略的司馬懿在抵禦蜀漢及平定遼東過程中成爲了魏國重臣,司馬氏逐漸奪取政權開始專zheng。司馬昭滅蜀後稱晉王。司馬氏集團用陰養的三千死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奪取政權。隨後,大開殺戒。起兵謀反者,殺;持不同zheng見者,殺;看不慣現狀者,殺;發不同聲音者,殺。格殺無論,決不心慈手軟,砍頭的刀刃都捲了。當時的名士或是曹氏集團的親信如何晏、鄧颺、畢軌、丁謐、王凌、夏侯玄、諸葛誕、張華、嵇康等,皆爲“刀下鬼”。虐政屠刀之下,血沃大地,天下名士一時減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目的就是爲了掃除稱帝路上的一切障礙。從此,天下太平,一潭死水,人們噤若寒蟬,再也聽不到不同的聲音。正當司馬昭準備黃袍加身改朝換代時,卻一命嗚呼。同年年底,傀儡皇帝曹奐曹操之孫被廢,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正式稱帝,國號“晉”,“魏”滅亡。而在四十五年之前,曹操之子曹丕脅迫漢朝的最後一個皇帝行禪讓禮,宣佈魏朝的成立。司馬炎平定劉猛叛亂、西北之亂,孫吳滅亡後三國時期結束。他爲防被權臣篡政,將大批宗室封王,並給其兵權,在統一中原後又以爲天下無事,遂將州郡的守衛撤除並與民生息,使邊境的胡族大量徙居至中原。而其想以九品之制反對地方郡姓對選舉的操作,但其設立的考官“中正”皆系勢族出身,因此門閥逐漸壯大,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使門閥世家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權,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

    “聰明神武,明達善斷”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廢魏元帝開創晉王朝後,“極意聲色,嗜於宴樂”。爲了給自已選用美女,曾詔令天下“禁嫁取”一年,讓晉國所有的女人,留在家裏,供他千挑萬選。導致荒淫不堪,享樂、嗜酒過度後生下了弱智的晉惠帝司馬衷。曾參與鎮壓淮南二叛和弒殺魏帝曹髦讀作毛而身居要職的賈充,在官場鬥爭中爲了活命,將面醜心惡的女兒賈南風嫁給太子司馬衷。荒淫無度的司馬炎病重時,司馬炎皇后的父親楊駿將其軟禁並與武悼皇后篡改詔書,自封顯位。司馬衷稱帝后,皇后賈南風善妒狠毒、y欲無度,爲了掌握朝政、鞏固自己的地位,接連誅殺了執政嚴酷且剛愎自用的輔政大臣楊駿、太保衛灌、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等一大批權臣異己。賈南風的“暴戾”和“專zhi天下”及廢殺太子的奸謀,引起司馬氏宗室諸王的強烈不滿和反對,趙王司馬倫等人起兵討伐並誅殺賈南風后,爲了皇位引發了長達十五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晉朝宗室之間也開始了互相殘殺。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劉淵自稱漢王,成爲“五胡亂華”的開始,此後各胡人趁機紛紛起兵犯我中原,天下開始大亂,晉人遭亡族之災,損失近半,大量人口南遷,北方開始荒涼。從此,我國的經濟中心由北方轉移到了南方。大一統的中國,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

    晉皇族後裔琅琊王司馬睿在賈后時期無兵無權,爲避殺身之禍,他採取恭儉退讓的方針,儘量避免捲入鬥爭的旋渦。在洛陽,司馬睿與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邪王氏王導結交密切,在王導的建議下渡江至建鄴,並且極力結交江東大族。貪婪殘暴、荒淫腐朽的西晉司馬皇室被胡人亡國後,皇室貴族們狼狽不堪地逃到南方。司馬睿在建鄴稱帝后改稱建康,即南京稱帝,史稱東晉。

    東晉開國皇帝,元帝司馬睿南渡後在皇族中聲望不夠,勢力單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只能依靠世家王導,以皇權退卻爲條件,31年建立了東晉王朝。這也導致皇權對於朝臣及文人的控制,比以往的任何王朝都要鬆懈。甚至爲了抵抗外敵,聚集民心士氣,皇帝不惜下放皇帝的專有權力,與朝臣分享。所以纔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東晉初年主弱臣強,門閥世族握有軍權,盤據外藩,司馬氏爲代表的中央皇朝幾乎無兵可用。大權旁落引起司馬睿極大的不滿,他引用劉隗、刁協、戴淵等爲心腹,推行“以法御下”政策,限制大族勢力,加強皇權,試圖壓制王氏權勢,導致與琅玡王氏的關係日趨緊張,從而使皇權與門閥世族之間的矛盾日益表面化。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誅劉隗爲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殺戴淵等,王敦自己爲自己加官進爵。晉元帝司馬睿爲鎮東大將軍時,召姿容俊美、善談玄理的名士庾亮任西曹掾,司馬睿後聘娶庾亮之妹庾文君爲世子司馬紹妃。庾亮在東宮侍講時與司馬紹結爲布衣之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