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從遙遠的楚國逃到“吳頭楚尾”的桐廬、建德交界處的下包胥嶺楓塢口。甩掉了追敵,他才覺得口乾舌燥。不遠處有間空茅屋,屋外有一口古井汩汩冒着清泉,上刻“天賜”兩字,井旁有一大片類似茶葉且滿披白色茸毛的嫩芽。他採了一大把嫩芽,汲了些“天賜”水,煮了一大鍋,狼吞虎嚥連湯帶葉喫個盡光。

    他正自個兒舒坦呢,不想一老者在他身後,“喝出滋味了嗎”老者的聲音不高不低,不喜不怒。

    “打擾您老人家了,我實在是口渴難耐,一時忘了禮數,請您海涵。”伍子胥不停地作揖,“這湯水味道真是不錯,真如神湯。敢問老人家,此爲何物”

    老者打量着伍子胥,面前這人破衣爛衫,滿頭白髮,但依舊氣度不凡,眉宇間凝結着一股仇殺之氣。老者一撇嘴,“這是茶,是神湯不假,但你根就沒品出個中之味。”

    “是嗎”伍子胥一臉的驚訝,隨後一臉的謙恭,“那要如何才能盡得其味請老人家賜教。”

    老者一擺手,“賜教不敢當,你啊,終究無法領悟茶之真味的。你的世界與茶的世界相隔千山萬水,縱然再費心力,你也走不進茶的世界。”

    老者這樣,伍子胥當然不服氣,就和老者理論起來。

    到後來老者“你這人還真固執,纏不過你了,那你就試試吧,只不過到時別責怪我誤你大事。”

    得到老者一番的傳授之後,伍子胥帶着一些茶樹苗下山。

    他翻過幾道山,到了一座山下的一個村子裏,在一戶人家寄住下來。他把那些茶樹苗栽在山坡上,白天上山澆水鋤草,晚間沐浴後禪坐。

    很快一年過去了,到了採摘茶葉的時節,伍子胥帶着採下的頭遍茶上山去見老者。

    伍子胥搬柴生火,老者炒茶。新茶出鍋,伍子胥又忙着打井水燒開。接着,在老者的指導下,伍子胥從洗茶具燙茶杯到洗茶泡茶,一一做來,雖手法笨拙,倒也勉強算是完成了。頓時香氣四溢,沁人心脾。老者遞給伍子胥一杯,伍子胥端在手中瞧了瞧聞了聞,“香啊,真香,可怎麼就給這一杯呢”

    老者笑而不答。

    伍子胥喝下茶後,神情有些癡醉。

    老者這纔開口,“怎麼樣,這茶和你一年前喝的有什麼區別嗎”

    伍子胥好一陣子纔回過神來,“區別大着呢,可我又一時難以清。”

    老者,“當然是有區別啊,去年的你滿腹怨恨,一身燥氣,茶只能幫你解渴,而你根不可能嚐出茶之神味。”

    伍子胥,“怪不得老人家要我天天下地勞動,特別是伺弄茶樹,還要沐浴打坐,這一上山,又讓我做盡茶事。原來是要我與茶用心相處,要我去除心中不安啊。”

    老者,“你是離茶進了一步,可你終究沒能生出茶心。茶是茶,心是心,茶心合一,纔是茶境。”

    伍子胥若有所悟,“老人家你這麼一,看來我還是沒有真正品出茶之味。慚愧,慚愧啊”

    老人一點頭,“你是難得的可造之材,可惜你與茶無太大緣份,你還是去做你心中所想之事吧。你的心念,是茶無法洗滌沖淡的。道即是道,道即是茶。心不入茶境,怎可知茶味。”

    伍子胥,“老人家,我什麼也瞞不住你啊。”

    伍子胥走了,到了吳國,助吳國富國強兵,爾後借吳國之力報了家仇血恨。

    而留給當地百姓的“子胥眉茶”,一直流傳至今。快來看 ”songshu566” 微信公衆號,看更多好看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