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未來旅行社系統 >第46章 普光寺
    普光禪寺,位於大庸府城東邊,人民廣場附近,是唐風閒得無聊,出門閒逛時無意中看到的,不看不知道,這一看可真是給嚇了一跳。.

    普光禪寺佔地近萬平,供奉僧系佛門五宗之臨濟宗,常住僧侶達50—100人,除主持與管理本寺外,還管轄原大庸近百座寺廟,有幾屆主持都是佛門名人,曾先後6次在普光寺舉行龍華大會,不僅有本省的,而且有江南其他各省的數千名佛教徒在這裏受戒,故有“江南名剎”之稱。

    根據史料記載,普光寺比北京的故宮還早建7年(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比湖北武當山金殿早建3年(武當山金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四年,即公元1416年),更比四川峨眉山仙峯寺與報國寺早建100多年。

    普光禪寺的主要建築有大山門、二山門、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等,具有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採用傳統斗拱和藻井結構,設計精巧、宏偉壯觀,是研究古代建築史、領略佛門的好去處。

    遊覽普光寺,第一景便是大山門與二山門。“山門”,本來是對佛教寺廟建築中一般殿堂的稱呼。我國佛教寺廟的規模因各地情況不同,故大小不一,其佈局也不盡相同:有一門一殿的,有三門一殿的,也有四進七殿的,還有入門見殿的。普光寺則是三門三殿,即:空門、天相門與天作門、大雄寶殿、羅漢殿與觀音殿。

    因普光寺廟建在僻靜的白羊山,所以“三門”又稱“山門”。據考證,原來的“三門”有的已不存在,如今的“山門”是修復後的作品,內行人一看便一清二楚。這山門座北朝南,前對天門仙山,後倚福德山(又名“子五臺”),前面還有廣場,視野開闊,站在山門前面,可以遠眺天門山與仙山溪、崇山等許多景觀,永定城的崇文寶塔、東正街也一覽無餘。

    大山門正上方有“普光禪寺”4個金色的大字,兩扇大門爲木質厚板拼釘結構,朱漆紅色,顯得氣宇非凡,古色古香。

    進入大山門,面對大雄寶殿,在山門內的兩邊可以看到兩尊大菩薩,它們就是佛教裏最著名的哼哈二將,這兩位大將,他們睜眼鼓鼻,上身裸露,體魄健壯,手持武器,爲大力士與大武士模樣。其神態威嚴,怒視凡間。

    提起哼哈二將,華國人自然會想到《封神演義》中的畫面場景,是商朝兩個有法術的督糧上將。

    哼將,原名鄭倫,原爲商紂王的部將,拜崑崙度厄真人爲師。真人傳給他竅中二氣,將鼻一哼,響如鐘聲,並噴出兩道白光,吸人魂魄。後來被周文王擒獲改邪歸正,卻又被紂王的部下大將斬死。

    陳奇也是商紂王的部將,曾受異人祕傳,養成腹中一道黃氣,張口一哈,黃氣噴出,見之者魂魄自散。後來被哪吒刺死。

    在姜子牙封神時敕封鄭倫、陳奇鎮守西釋山門,宣佈教化、保護法寶,這就是中國民間所流傳的哼哈二將。

    而在佛教記載中,又另有說法,唐風不是專研此道之人,而世人心中自有定論,也就不過多糾結出處。

    繼續往裏走,很快就到了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普光寺內最大的殿堂,也是這座寺廟的主體建築。它坐落在白羊山的一座土臺上,居高臨下,陽光普照,遊人一踏進大山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大雄寶殿”及其匾額上的4個金色大字。

    這座大雄寶殿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重修,後來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與光緒各個時期也修葺過。1989年,湘省政府又拔專款進行搶救性大修,距今一百多年過去,昔日重修後的朱樓碧瓦又再次成爲一道歷史風景。

    普光禪寺大雄寶殿的後背並未按佛教故事塑像,而塑的是文殊、普賢與觀音三尊塑像。

    羅漢殿是以供奉羅漢諸神而得名的。這羅漢殿緊靠水火二池。殿內塑有十八羅漢,行態各異,造型生動,羣像甚怪,觀後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該殿始建於明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重修。殿內16根大木柱,無一根不是歪斜的。自古就有“柱曲梁歪屋不斜”的說法,這在力學上也是一大創造,爲全國寺廟建築所罕見。

    隨後就是觀音殿,玉皇閣。

    玉皇閣,坐落在觀音殿以東,居高貞觀之上,是普光寺的制高點。站在玉皇閣三樓遠眺:巍巍天門山,崇山,陰山與澧水兩岸風光可以一覽無餘。

    高貞觀,系宋末明初建築物,它是道教之觀。

    其建築風格爲單檐歇山式山頂,脊棟下有攀間,駝峯與同梁、柱基與木柱間平質板,普光寺其他各殿絕無僅有,觀內供“三清”道教神像。

    旁邊有武廟一座,廟內供奉“三國”故事中的關雲長關公,與他手下的得力干將周倉與關平。

    提起關雲長,在華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桃源三結義,忠心耿耿,盡忠保國,義重如山等等。以關羽爲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他死後,道教將關羽奉爲“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爲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在全國各地道觀也有他的廟宇,供奉他的神像,並稱頌他爲“關公”、“關帝”、“武聖”等,威名赫赫。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爲忠義的化身,成爲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廣爲傳頌。

    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

    普光禪寺共有多少神、佛、仙、聖,無處考證。但這種“寺、觀、閣、祠、坊一體,儒、釋、道、文、武合流”的地態,卻體現出了各種宗教融合統一的和諧局面。

    出得廟門,門外彩燈輝映,人頭涌動摩肩接踵,人民廣場上音樂動感,街邊小攤香味四溢,天南海北的人羣匯聚一堂。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