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盛世絕寵之王妃傾城 >第167章 冤情難申,衆民死諫
    “報陛下,百姓擁堵獵場四門,爲孟氏喊冤”

    “報陛下,千萬學子在城中呼告孟家功績爲孟氏喊冤”

    “報萬民呈血書於祭祀天壇,爲孟氏喊冤”

    三聲急報,接連到來。

    在場的諸國使臣皆是驚愕。

    當年的南華孟氏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每個人心中都清楚,南華之所以屹立不倒,甚至扔中原諸國忌憚,乃是因爲有一個孟氏,但誰也沒有想到,六年前,皇甫彧登基的第二年,孟氏就倒下了,雖然那個理由牽強得讓人覺得還不如一個莫須有罪名,但是

    三聲急報一出,皇甫彧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看向了阮弗,卻只見阮弗沉靜的面色,與其他人的驚愕不一樣,阮弗太沉靜。

    而同一時間,看向阮弗的,還有燕璟。

    他眸中玩味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無人看明白的複雜

    同一時間,原本押送許懷聞出去的趙瑾也匆匆返回,他面上嚴肅,顯然,華都治安掌握在他手中。他卻不知今日百姓會有這樣的動作。

    “陛下,百姓抵押獵場,若是派兵抵擋,定會造成流血之事,羣情激憤,百姓抵抗將會更加勇猛”趙瑾急聲道。

    這件事,不關在場的諸國使臣什麼事兒,但是,皇甫彧剛剛明顯有軟禁諸國使臣的意思,這會兒,衆人自然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意思。

    “據說,孟家當年被定罪的時候,沒有審問,沒有徹查,事發當天,全府血濺府門,最後只是搜出了一些像模像樣的文書而已。”

    “這麼多年了,一直無人喊冤,怎麼到了這會兒,倒是造成如此大的聲勢”

    “莫不是其中真的有什麼隱情不成”

    “一派胡言,孟氏之案已經結案”即刻有南華臣子反駁道。

    不過顯然諸國使臣並不買賬,“是麼,那如今外邊是怎麼回事”

    皇甫彧臉色不好,外邊已經紛紛有人回來彙報,說是外邊百姓羣情激憤,已經抵擋不住,軍隊試圖阻攔,導致百姓和一些學子受傷,更是惹得百姓更加憤怒,喊冤的聲勢也更加浩大。

    這樣的情況,容不得皇甫彧還繼續呆在行宮之中不出去見人,否則只會引起百姓更多的暴動。

    當年,孟氏的案子剛剛發生的時候,皇甫彧還能趁亂血洗宮門,讓無數求情喊冤的人的血液染紅了南華皇城前的大雪,但是,現在卻不可以了。

    而此時的獵場外圍,的確是圍聚了上千上萬的百姓,不是幾百個,也不是幾千個,站在獵場的出口,一眼望過去,全都是黑壓壓的人頭,許多百姓跪在宮門前,出口皆是爲當年的孟家喊冤的話語,而圍在獵場門前的軍隊經過剛纔一陣抵擋傷了百姓之後導致百姓更加憤怒,這時候,也有所忌憚了。

    老百姓是最好馴服的,只要能給他們需要的東西,但是,老百姓也是最難被馴服的,因爲不能給他們需要的東西。所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便是如此而來。

    南華孟氏的事情已經過去多年,爲何今日還能造成如此大的聲勢,絕非只是今日而已,只怕這已經是籌謀許久的事情,卻選擇在今日爆發。

    身後是黑壓壓跪下的百姓,而當先的莫不是風華正茂的學子,便是已經有些名望的人,其中還有一些已過中年的大儒,這些人,有不少都是當年因爲孟氏的案子失意離開南華或者隱居江湖的人,如今,卻都紛紛回來了,而更爲重要的是,其中還有一些當朝的南華臣子。

    四周遍佈士農工商,三教九流之人,皆在其列。

    請命喊冤之音,聲勢頗大,大有掩蓋朝廷軍隊呵斥的聲音。

    當先的其中一個年輕的人,見着獵場門前被軍隊守住,這般浩大的聲勢竟然沒有出現一個足夠分量的人,竟衝開攔在前面的護衛的阻擋,站起來,義憤填膺高喊道,“孟氏乃中原望族,自南華立國起便爲南華爲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非叛國之人,當年之事,實在草率,還請朝廷重新立案,重查當年孟氏之案。”

    隨着他起來高喊,其餘旁邊的一些年輕的學子也紛紛站起來,揚臂高喊,“孟家乃百年望族,兩百年來忠心耿耿,五六代人,皆爲南華強國、爲中原收復而赴湯蹈火,豈會是反賊其事必有隱情,當年孟氏爲證清白,以身殉國,乃是人間慘劇”

    當先高呼的人,皆是一些年輕的學子,隨之而來,還有不少人站在高處,一聲一聲地數着這兩百年來,孟家爲南華,爲中原所做的事情,有理有據,聽得不僅是人,便是百姓的心中,也是一腔熱血。

    這等時候,最能激發百姓的情緒。

    徐子昌已經在華都城中消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一開始,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然而,他此時此刻他再出現,卻再也不是當初那個紈絝風流的少年公子,他容色沉穩剛毅,此時此刻,他就站在千萬百姓與學子的中間的一處高臺上,對着獵場的大門口高聲道,“兩百年前,前朝大魏昏庸,中原分裂,孟家扶持南華立國,一直以來中心耿耿,孟氏一族先是扶助太祖皇帝定下國基,爲南華定國,孟氏男子浴血沙場,往來朝堂,武人戰死,文人鞠躬盡瘁,後輔佐太宗皇帝,奠定南華成爲中原第一強國基礎,孟氏兩百年來,出過三位丞相,兩位帝師,兩代皇后,先後輔佐英宗皇帝,仁宗皇帝,昭烈皇帝,忠心耿耿,孟家第十三代族長爲南華奔走呼號客死異鄉,第十三代長孫爲保聖駕和以身禦敵,第十四代長子在亂軍之中救英宗皇帝於水火,君臣相托百年以來,爲南華強國爲恢復中原,孟家嘔心瀝血,其心日月可鑑,功在千秋萬代,絕非叛國之人,當年之事,實在模糊,孟氏大冤,天降暴雪,天理不容,請求陛下重審孟氏冤案,以安忠魂魄,請求陛下重審孟氏冤案,以安忠魂”

    說到最後,徐子昌的聲音幾乎已經沙啞了。

    但是,這番話,帶上了內力,卻聽得在場的許多人皆是熱淚盈眶。

    曾幾何時,在南華,孟家是他們的精神標杆,那府門出來的男子,治國平天下,做着天下文人一生都在追求的事業。

    便是女子,同樣也是巾幗不讓鬚眉。

    徐子昌的話,讓在場年過弱冠的男子,心中都想起了當年,當年孟家長孫天下第一公子的無上風姿,想起了孟氏嫡女十歲出閨閣,十二歲便開始名聲大動,以女子之軀,肩負起南華家國重任的巾幗之影,想起了帝師孟堯之德高望重

    想起了孟氏還在的時候,南華風氣是多麼鮮活,多少失意之人想起了當年如何意氣風發,想起當年多少滿腔熱血,想起當年清晰無比的家國之夢,然而,隨着孟氏沒落,一場大案,一場叛國的罪名,讓一切破碎,南華卻再也不是當時的南華,當時有多得意,如今便有多麼失意,對於世上的人而言,這簡直是生不如死的折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