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 >第530章 留給後人的天書
    隔壁的小蜥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亂了,全亂了……反正漢末三國估計要亂成一團了,劉韜看着一份份情報吐槽道。

    羣雄割據居然這樣子展開,實在是亂成一鍋粥去。

    孫堅還活着,然後當了羅王,也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當吳王。反正在劉韜看來,現在的吳漢皇帝劉繇,根本就是個經驗包。

    只是比較在意的是盤踞在會計的越王嚴白虎,這廝和祖郎,原本只是給孫策送的經驗包和馬仔,沒想到如今居然當了皇帝。

    話說武夷彭國是什麼鬼?以劉韜對歷史的脆弱瞭解,他可不知道什麼武夷山彭氏。

    後來找了一圈,岳父蔡邕介紹他去詢問顧雍,才從他那裏得知:相傳是彭祖之後,很早就已經生活在武夷山脈,算是山越頭子,時不時劫掠豫章、丹陽和會稽郡。

    經過顧雍解釋,劉韜才知道,原來別看大漢名義上佔據十三州。實際上會稽以南,就是後世福建那片區域,從大漢立國,就沒有實際掌控過。

    蠻荒姑且不說,多山不適合耕種也是個問題。原本的一些縣,甚至是春秋時期殘留下來。比如曾經閩越國的東冶城,漢武帝時期滅亡閩越國後就廢了。

    以北的永寧縣(溫州),向西一百六十公里便是龍淵,傳聞歐冶子就在這裏打造出了龍淵寶劍,後來避諱李淵的名諱,改爲龍泉。

    只是大漢朝廷,從來沒有在龍淵那邊,建立過任何的城池。至於永寧縣,目前還在大漢治下,作爲流放的最終目的地。

    有些官員犯錯,罪不至死,一般會發配邊境。如果是幷州幽州和涼州,那麼還好,至少大漢掌控力度還挺大,不會有什麼事情。過幾年,有機會的話還能復起。

    如果是發配到交州,基本這輩子都要呆在那邊。除非是當官那另外說,朱儁就當過交州刺史,之後被調回來擔任諫議大夫,逐步被重用。

    可如果發配到永寧或東冶那地方,那基本上,就是你得罪了什麼人,別人要整死你。

    畢竟只是保留縣名,縣長和官吏還有沒有都兩說,一路上都是山越,去的路上可能就沒命,更別說在那種地方生存下來。

    “既然都已經是大漢治下,爲什麼不逐漸移民充實?”劉韜有些想不明白,兩漢四百多年,逐漸派人充實很難?

    中原之地稍微鬧個饑荒,就是幾萬人出問題。把這幾萬人移送那邊……算了,真有這個糧食的話,自己也不用重設常平倉了。

    “回稟陛下……”顧雍想了想,然後回答道,“移民所需要的糧食物資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那邊有越人的詛咒。

    漢人只要去到那裏,大多死於水土不服,要不然就是死於毒瘴,更有甚者肚大如鼓,身體卻是皮包骨。

    且在那邊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有種使不上勁的感覺,根本不能從事高強度的勞作。次數多了,於是也就沒有再專門移民了。”

    水土不服簡單,畢竟中原過去那邊,江南之地悶熱溼氣重,體內累積足夠的溼氣,自然會有種使不上勁的感覺。

    是以在江南生活,祛溼的食物必不可少。甚至想要在這種環境生存,有時候還要加點椒,比如說四川的花椒。

    湖南湖北和貴州,這些地方的喜歡喫辣,應該不是傳統。畢竟辣椒既然原產墨西哥,怎麼都要在明朝才傳遞過來,之後才逐漸形成油辣、香辣、酸辣和麻辣等地方特色。

    不過祛溼是真的有必要,外鄉人要習慣當地的氣候,不學會祛溼氣可不好。

    煙瘴問題可以通過改造自然來解決,大肚子病是血吸蟲病,知道怎麼預防還好。最後還是颱風的問題,這個反而最好解決,畢竟河道很寬,泄洪的功能很完備。

    後世容易出問題,說到底還是圍湖造陸,河道變得越來越窄,泄洪功能變差,遭罪的當然還是肆意改造大自然的人類。

    “陛下,我們現在不管如何,都沒必要考慮江南的情況吧?”顧雍眼看劉韜開始沉思,試探着問了句。

    畢竟勢力範圍在西北,距離東南那麼遠,現在考慮,是不是太早了一些?

    “朕是考慮,若是能打下幽州……然後從遼東坐船南下,至琉球補給,然後到夷州作爲中轉,最後抵達東冶那邊……”劉韜把他的想法說出來。

    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在誰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在江南埋伏一支精銳,必要的時候迅速北上南下,交州和揚州,將都在攻擊範圍,還不需要考慮長江阻攔的問題。

    “陛下所慮的確周到。”顧雍也看過世界地圖,大概知道劉韜的意思,“只是首先我們要考慮如何打下幽州,然後是如何造出可以遠洋航線的船支。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知道,如何在大海上,知道自己的方位。同時準確的找到,前往這些地點的海圖。”

    “別那麼嚴肅,朕當然知道這個急不得。但只要這個可行,那麼就可以先記錄下來,計劃可以延遲,但不可以臨時去思考。反正這玩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的。”劉韜笑道。

    “這倒是臣魯莽了。”顧雍連忙告罪,同時在心裏吐槽:這計劃也太長遠了吧?按照這個概念,是不是還要順便計劃一下,怎麼把那個大秦國,還有那個什麼倭國給打下來?!

    他卻不知道,自己剛剛敢那麼說的話,劉韜真的會回一句:“你怎麼知道的?”

    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事情多了,有時候就會忘記一些東西,老了,記憶力也會跟着下降。所以趁着自己還記得一些東西,寫下來也挺好。

    甚至於,自己若是某天出意外,還沒有交代完就走了,自己的繼承人,到底能不能把大漢帶向全世界?

    到時候,把這些計劃留給他,甚至留給自己的子子孫孫,讓他們有一個努力的目標,不至於關起國門,做着天朝上國的美夢。

    喵的,這才三十歲的人,怎麼就開始多愁善感起來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曾經看過有幾個穿越者,直接給後代整出一本天書,直接把一個帝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小說嘛,怎麼寫都行。

    劉韜也不知道自己能會活多久,也擔心自己的知識沒辦法傳遞下去。

    就算他能傳遞給兒子,兒子在有生之年,是否能傳遞給孫子,這很難說。索性自己也留下一本‘天書’,留給自己的後裔們算了!

    顧雍對此也沒什麼意見,反正劉韜詢問他什麼,他知道就回答,不知道的就誠實的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

    一番對話,倒也讓劉韜明白,顧雍屬於實幹派的人才,難怪可以成爲孫吳的丞相。

    等顧雍離開,劉韜才讓人準備筆墨,然後揮退近側,開始書寫屬於自己的《天書》。

    未來已經發生劇變,很多所謂‘歷史’已經不可考。甚至那些歷史人物,是否會因爲自己的胡鬧,從此消失,也很難說。

    但是科學技術和政治制度不會改變,這些可以寫下來。有些他知道原理但不知道具體構造的,可以把自己知道的部分寫下來,然後留下一個研究的方向……

    寫了一個時辰,才發現零零散散的,不成文章。

    劉韜無所謂,本身初稿就這樣,等到他把所有能想到的都寫下來,然後纔開始慢慢整理,最後修訂增補一部分,再定稿,這個時候纔算是完整的《天書》。

    這是一個不錯的,打發時間的手段。接下來的時間,劉韜每天都會預留那麼一個時辰,慢慢去編撰自己的《天書》。

    手寫到底沒有那麼方便,寫了一段時間,總覺得手痛,就停下來休息一下。一個時辰下來,總覺得也沒寫多少字。

    換了電腦鍵盤的話,一個時辰下來,怎麼都能有一章二三千字的小說了吧?如果純粹只是打字的話,那麼兩三萬字不成問題了……

    如此一天天過去,從十月的深秋到十二月的深冬到來,眼看再有個把月就是春節。

    糧食入庫,戶部也在各地清點回來。這次的常平倉沒有出現問題,一般也不會出現問題,十多顆人頭的教訓,到底是暫時震懾住了地方官。

    冬季第一次大朝會,朱儁依然把擴軍的事情提了提,劉韜點頭表示明白。不過擴軍的事情,估計要等到明年夏收之後纔行。

    朱儁只是例行提醒,見劉韜還記得,也不再繼續說些什麼。

    倒是戶部那邊,荀彧悄悄的把物資紅線,給向上提了一些,接近之前訂下的黃線的一半。這件事情被錦衣衛彙報上來,劉韜不由得懷疑,荀彧是不是得了囤貨倉鼠症。

    紅線都提升了,黃線和綠線自然也提升。具體多少劉韜卻不知道,按照錦衣衛的彙報,似乎現在的物資儲備,也只是過了紅線,還沒到黃線。

    所以你這綠線,是按照一統天下所需要的物資來計算的嗎?劉韜很想吐槽。

    直至十二月中旬,雁門郡一份加急文書過來,劉韜對荀彧的行爲開始理解:軻比能部三萬鮮卑大軍,南下冬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