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國啤 >第251章 腦體倒掛
    

    山海省勞動模範,歷年來的名稱也不一樣。

    五、六十年代,稱爲工農兵勞動模範,農業勞動模範,工業、交通、基建、財貿先進生產者……,七十年代稱爲先進科技工作者……,八十年代稱爲職工勞動模範。

    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這些職工勞動模範走進會堂,迎面就看到了懸掛的標語——“勞動模範是共和國的脊樑,人民的楷模。”

    幾乎每個人都在標語前駐足片刻,臉上的神情都很莊重。

    當國歌奏響,當鎂光燈閃亮,在一排勞模中,省裏的大領導恰巧親自給秦東帶上勞模獎章的那一刻,臺下,熱烈如潮的掌聲就響遍了天空。

    秦東手捧相框往臺下走的時候,突然,腰間的傳呼機就響了起來。

    歡快音樂迴盪的會場中,他只能強忍這種“滴滴滴”的聲音,從臺上走到臺下,可是會場裏,臺上的領導和臺下的勞模都在盯着這個年輕的小夥子,用耳朵捕捉他身上發出來的“滴滴”聲。

    譁——

    臺上,大領導不知說了一句什麼話,臺上就又響了起掌聲,立馬,臺下的潮聲也又一次響起,所有人的目光就如集聚的光束,又一次集體打到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身上。

    “大領導說,勞模就應勇立潮頭,走在時代前列……”有人走近他的身邊,傳達着大領導的指示。

    頃刻,秦東就感覺光束從頭頂直貫而下,心胸豁然大開!

    生活,就是一個優秀的編劇,它總會在不經意時忽然讓你淚流滿面。

    你永遠無法預知即將發生的劇情,只能在觀衆的喝彩裏演好自己。

    “作爲一名普通的勞動者,這是多大的榮耀啊!我只是做了一名工人該做的事,我只是代表了千千萬萬的普通工人來領了這個獎……”

    作爲這次表彰大會的焦點,會後,省報當仁不讓地採訪了這位最年輕的省級勞模。

    第二天,省報出刊,哦,秦東赫然發現,第一版頭條用的是是大領導授予他獎狀的照片,第二版上,他掏出傳呼機的樣子也印在了報紙上。

    “好,一天之內,兩登省報!”

    山海省輕工學院的小會議室裏,一頭銀髮的梅毓秀開懷大笑,沈南的天氣有些熱了,他還穿着一件滌蓋棉的運動衣,他的身體有些不好。

    “看來,當初小秦到糖廠,我反對錯了,但是他就是不能離開啤酒行業嘛。”梅毓秀笑得很開心,他把手中秦東的傳呼機又還給了秦東,“好了,把這半年來的心得體會,跟大家好好講一講。”

    作爲省勞模,今天山海省輕工學院親自把秦東邀請過來,給學生們作一次報告,他的年齡與在校的大學生相近,他又是輕工學院的函授生,所以,他的報告很有意義。

    “秦東不愧是梅院長的關門弟子,也不愧是我們學院的優秀學生,”輕工學院的羅院長也笑道,“這麼年輕,就已經是省勞模,還是全省的新長征突擊手,”他又看了一眼秦東的大紅燙金的新長征突擊手證書,“團省委簽發的,不簡單。”

    系主任顧國賢把目光從報紙上收回,拿起一張照片,照片上,省勞模站在一起,胸戴大紅花,都笑得很高興,這笑容都發自內心,能照亮世界。

    “兩位院長,顧主任,作爲咱們學校的學生,我有個請求。”秦東笑道。

    “噢,你說,”院長馬上笑了,他看向梅毓秀,梅毓秀也立馬錶態,“學院就是你的後盾,有問題你就跟羅院長提,跟顧主任說。”

    “嗯,”秦東老老實實點頭答應,“我們二分廠今年剛剛創辦,廠裏的工人都是新的,專門的啤酒技術人才很欠缺,我請求院裏和系裏在各方面支持我們廠……”

    “怎麼個支持法?”梅毓秀打斷秦東。

    “具體說,就是嶸啤二分廠可以成爲咱們院裏、系裏的科研基地,設備、儀器、儀表、原輔材料由我們來提供,但研究的科研成果歸咱們學院所有……”

    “這好象不是院裏在幫你,而是我在幫院裏。”羅院長笑了。

    “嗯,不過,我們有個條件,”秦東站起身親自給梅毓秀的茶杯裏倒滿開水,“我們嶸啤二分廠要享有這些成果的優先、無償的使用權。”

    今年九月,偉人在會見外賓時就會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全省乃至全國最懂啤酒的人就在學院裏,他沒有理由不用,也沒有理由不採用科技提高廠裏的生產力。

    況且,二分廠初創,還沒有自己的實驗室,正好把學院的實驗室爲我所用。

    “梅院長,您的意見呢?”羅院長謙虛地問道。

    “我看可以,”梅毓秀很是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我們學院的成果也應該到工廠去接受檢驗。”

    “可是秦灣和沈南畢竟相隔太遠。”顧國賢提出了自己顧慮。

    “這我都想好了,我們的教授和老師到我們二分廠工作,來回的火車票我們都給報銷,喫住行一條龍。”秦東爽快地笑道,“另外,按照天數給予補貼,教授一天二十塊錢,副教授一天十五塊錢,講師一天十塊錢,怎麼樣?”

    說起錢,他說得理直氣壯。

    羅院長的笑容卻收斂了,“小秦,我明白了,你這不是要求院裏幫助你,是你在幫助院裏。”

    梅毓秀也點點頭,似乎心有慼慼焉。

    “你是想讓你的老師們多賺一點錢,改善生活?”顧國賢問道,“現在我們的老師過得很辛苦,都不如擺地攤,賣茶葉蛋的小商小販。”

    他說的是事實,這種事實有個名稱叫作“腦體倒掛”。

    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萬元戶層出不窮,而知識分子除了每月領取微薄的工資,沒有任何能夠創造財富的機會。

    就在巨大的收入差距的時候,“教授賣燒餅”,“醫生擺地攤”,“專家蹬三輪”屢見不鮮,這些都是在“腦體倒掛”期間發生的怪現象。

    曾有人算過一筆賬:1988年,一個茶葉蛋的成本爲0.15元,市場售價爲0.40元,一天只要賣出100個茶葉蛋,每月至少有750元收入;而從事導彈原子彈研究的科學家,月薪最多不過400元,而普通的腦力勞動者月均收入只有172元。

    北京地區招收89級研究生,計劃招收8600名,但報名人數不足6000名。

    就是梅毓秀這樣的老教授,也真的可以說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

    “好,第一趟,我親自去。”梅毓秀的聲音很有力,“我們的老師也都要去,機械方面的、釀造方面的、管理銷售方面的……都去!”

    “小秦,”羅院長很是感慨,出於清高的面子,他不好直接表示感謝,但是他感謝的方式很委婉,“你需要老師們都做什麼?”

    “一是輕工業部在全國推行的12項科研成果,我想都能在我們二分廠得到應用……”

    這十二項成果是目前國內啤酒行業的頂尖技術,如果全部採用,二分廠的啤酒品質會坐上火箭般提升。

    “還有,高發酵度酵母和酵母菌種的工藝和使用問題,電子計算機控制整個釀造工藝的問題……”

    “哦,你是想用一種全新的工藝,釀造一種新型的啤酒?”梅毓秀一下看出了問題的關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