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第520章 新朝雅政(2合1plus)
    天津方面京東大營的表演對於朱富貴來說,不過是茶餘飯後的笑談罷了。

    但是大明目前另外一處飛地,金陵舊都的發展則極端重要。

    事實證明,洪秀全在利用宗教籠絡人心方面還是有一套的,不愧是第五先知,在世教主,號召力依然強大。

    當然,這裏面也有大明無人機無數次在天京城上展示“神蹟”的一份功勞。

    不管是宗教洗腦也好,是飛機崇拜也罷,總之洪秀全通過精神和物理手段,成功讓天京城中剩餘的不到三十萬人口跟隨他遠渡重洋,前往南美洲—天父的後花園尋找一片生根發芽的沃土,順便幫助因爲戰爭而損失大量人口的南美諸殖民邦騰籠換鳥,注入新鮮血液。

    金陵這座六朝古都在原本歷史上被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屠城。

    “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城內自僞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爲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金陵之役,伏屍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

    與這樣的命運相比,30萬人遠赴南美,在原始叢林和潘帕斯高原上用明呲花爭奪一份生機,也不算是什麼苦差事了。

    而不管是人口被殺亦或者被送去南美,這座六朝古都終歸是空了下來。

    歷史上也正是這個時機,以安徽、蘇北爲主體的外省(?)移民涌入金陵,爲未來所謂的徽京打下了基礎。

    從地理上看,直接從安徽、蘇北等地直接調入人口無疑是最方便的。

    但朱富貴並沒有選擇這麼做。

    金陵是大明重返中華本土的第一個完整意義上的試驗田,決不能如此草率。

    朱富貴倒不是沒有考慮過恢復大明第二帝國時期的兩京制。

    不過思慮再三,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

    首先,歷史已經證明了,兩京制並沒有什麼卵用。

    崇禎不肯送太子南下當然得背大鍋,但南京六部起到的作用實在太有限了。

    打造這樣一套臃腫的行政編制不合時宜且無效。

    最關鍵的是,大明北美與神州本土本就隔着萬里大洋,若兩京分處兩地,日久恐成隱患。

    儀同三司可不是什麼好的開端。

    以朱富貴淺薄的見識來看,大明任何領土都能考慮羈縻,能考慮總督化,唯有中華本土和北美兩塊地方是必須牢牢掌握在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手中的。

    只要能拿捏住這兩塊領土,然後安穩發展五十年。

    那麼就是換頭豬來當皇帝,再找頭驢來當首相,大明也不可能從世界第一大國的寶座上滑落下來的。

    因此,關於城市命名,朱富貴無情地連南京這個名字也不給了,更不可能沿用洪秀全的天京,當然,清朝的江寧也不予採納,最後還是使用金陵這個大氣華貴的名字。

    自4月初原天京軍民陸續被運送出海之後,由鳳都中央直轄的金陵特區正式掛牌成立。

    同時,一系列人事調動也迅速完成。

    大明戶部農業司司長楊阿毛調往金陵,擔任第一任金陵特區知府。

    副司長陳澤智接替其職務。

    原鐵路軍軍長蔣彪調任第一任金陵守備,

    鐵路軍的前身是大明皇家陸軍第二師,當時是與戚文長的一師並列的最早的師級軍隊之一。

    不過三師一代目殷鼬在伏擊護礦隊的初戰中便表現突出,他的繼任者小白起莫白更如火箭般崛起,三師的地位一舉超越二師,成爲了大明的王牌軍。

    再加上二師的戰績確實稀鬆平常,所以二師就漸漸沒落了。

    第一批甲種師換裝就沒趕上,淪落爲乙種師,後來更是改編爲鐵路軍,徹底淪爲了二線部隊。

    蔣彪這個人作爲將領,能力是很一般的,不過勝在忠心,是既愚且忠的那種人。

    之前朱富貴每次帶着老婆們去黃石公園遊玩,或者去大鹽湖見朱莉,除了1200人的貼身警衛團之外,都是令蔣彪部遠程策應的。

    所以蔣彪這種將領放出去和米帝、法蘭西打仗是不好使的,但拿來鎮守金陵是最好用不過。

    金陵這裏朱大天子真打算搞點微操,必須安排這樣“說學逗唱佔個忠字”的心腹擔任要職。

    事實證明,朱富貴的任命非常正確。

    7月,隨着太平軍人員基本都被轉運走,金陵十室九空,幾成空城。

    此時,原本因爲太平軍兵鋒而避難姑蘇、上海等地的金陵士紳們覺得沒有什麼危險了,便拿着地契、房契回到金陵,要求恢復自己的田地祖宅。

    自古以來,王朝更迭不斷,但地主的田地地契大部分新王朝都是認的,不然新王朝的統治便會岌岌可危。

    這也是爲什麼對於大部分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縣的古人來說,無論是誰當天子,是漢人還是蠻夷,其實對他們來說並無多少差別。

    還是向同一個老爺交租子罷了。

    太陽照常升起。

    但這一次,朱富貴又怎麼會毫無保留地吞下這筆爛賬。

    不統合公共建設所需的土地資源,那麼發展就無從談起。

    南亞某世界大國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無數大大小小的地主分食着這個國家發展的可能性。

    其中有擁良田萬頃,不勞而獲的卑鄙食利者。

    也有一些所謂“地主”,其實只是富農。

    他們不是什麼壞人,甚至是勤勞的農人,自己也下地幹活,爲了家庭而努力勞作,同時也是現有秩序最堅定的扞衛者。

    然而,生產關係的落後必然導致生產力的落後。

    通過“非暴力不合作”捏合起來的有聲有色的大國沒有經過充分的洗禮,天生就帶着基因的缺陷。

    強如老仙,對於人心、權術把握的出神入化,依然在百萬地主的反撲下焦頭爛額。

    這就是前人不給力,後人空遭罪的典型。

    這方面,排除一個錯誤答案印度斯坦之後,可選項也就那麼幾個。

    大明在北美,本質上是藉着美國人的手,完成了土地歸攏。

    而在華夏本土,朱富貴橫看豎看,覺得還是白嫖適合自己。

    楊阿毛早就準備好了兩百多個從鳳都、新魯、新蘇等地來的會計學學生,組成了土改小組。

    其中倒是沒有國子監這樣的高材生,連本科生也幾乎沒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