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 第746章 舊日支配者們的終極狂歡(2合1)
    [“伊斯坦布爾”是一個源於希臘短語的名字,在奧斯曼時代,“科斯坦丁尼耶”是帝國首都的正式稱呼,“伊斯坦布爾”也是廣泛使用的通用名稱,且時代越靠後,後者用的越多,本書爲了方便普通讀者閱讀,一般採用耳熟能詳的“伊斯坦布爾”一名。]

    在沙俄的官方描述中,這一次世界大戰中最關鍵的戰場,便是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突厥帝國的戰場。

    這也是繼上一次克里米亞戰爭之後的第十次俄土戰爭,也是兩種宗教,兩種文明的有一次衝突。

    俄羅斯帝國本質上就是由維京海盜統治一羣斯拉夫農奴組成的國家。

    他們最早的統治者的稱呼每個中國人應該都耳熟能詳、

    瓦良格,一支維京海盜集團的名字,成爲了俄羅斯帝國的可以追溯的最早的統治者。

    就是這樣卑賤出身的一羣傢伙,卻因爲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取了一個拜占庭的亡國公主,便自稱起所謂“第三羅馬”了。

    這種行爲本質上來說,與土雞認下十六野爹也並無不同。

    但不管怎麼說,弱宣稱也是宣稱。

    如今象徵着羅馬的雙頭鷹旗幟,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的國旗,已經高高飄揚在了古老的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之上。

    朱富貴實在沒有想到,這一次俄國人居然玩了一出聲東擊西的把戲,令三皇同盟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之中。

    沙俄在過去數個月中,明面上將主力陳兵烏克蘭-波蘭平原,做出一副向西推進,迫使德國三線作戰的模樣。

    但實際上,他們卻悄悄將部隊從烏克蘭西部調往了克里米亞半島,並一舉將奧斯曼在黑海以北的要塞全部摧毀。(如圖)

    接着,俄國人一改之前九次俄土戰爭的常態,放棄在外高加索地區與奧斯曼搏殺,而是依靠黑海艦隊,直接進入馬爾馬拉海,從海上進攻了君士坦丁堡。

    在之前的俄土戰爭中,基督教世界的好兄弟英法兩國背刺“第三羅馬”、“正教領袖”可謂不遺餘力,甚至派兵派船直接干預。

    所以沙俄在海上非但佔不到便宜,反而被英法先進的戰艦猛錘。

    而另外一個基督世界好兄弟奧地利,對於俄國人插手巴爾幹也各種掣肘。

    這導致,俄羅斯帝國想要進攻奧斯曼土耳其的本土,就必須要從高加索地區進攻。

    但是,高加索地區本身就是山地,交通不太便利。

    更關鍵的是,久居高加索的山地民族民風彪悍,依託地形成爲哥薩克騎兵的無法忘卻的夢魘。

    這其中,最赫赫有名的山地民族便數車臣人了。

    想要搞定這幫悍匪就千難萬難,更別說再越過高加索山脈去進攻安納托利亞半島了。

    但這一次情況大爲不同。

    英法都已經站在了沙俄這一邊,並且派出經驗豐富的海軍教官參與作戰指揮。

    而德國的海軍在這個時代聊勝於無。

    大明最強大的大西洋水師也不可能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在跑到黑海里來。

    奧斯曼人唯一能夠指望得上的,大概就是意大利王國皇家海軍了。

    千萬別小瞧意大利王國皇家海軍,他們的伙食標準不客氣的說,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存在。

    在去年下水的,意大利最先進的“薩瓦“號鐵甲艦,總排水量達到3318噸,擁有:6門57mm,2門75mm炮,單螺旋槳,三缸臥式發動機,可在航速10kn時續航28500km。

    別看這些數據似乎平平無奇,但實際上,“薩瓦”號上配備了歐洲最先進的冰櫃,可以儲藏新鮮的海魚和蔬菜,以製作最美味,最正宗的披薩。

    除此之外,意大利王國還擁有排水量2389噸的“沃拉希內“號,1805噸的“斯塔費塔“號(Staffetta),827噸的“哨兵“號。

    這些船如果全部開去馬爾馬拉海和黑海,那麼戰局或許就會不同了。

    但衆所周知,在戰場上對意大利失望這件事上,意大利人從不讓人失望。

    在約定的日子裏,阿卜杜勒哈里發用掉了整整一瓶大明皇帝贈送的眼藥水都沒有等來一艘意大利船。

    而奧斯曼老邁的海軍甚至都還沒全部完成鐵甲艦換裝。

    他們至少有一半的主力戰艦還是鐵皮加固的木殼船。

    沙俄的黑海艦隊雖然也十分羸弱,但欺負欺負奧斯曼人的船也足夠了。

    如果艦戰之地不在沙漠之中,奧斯曼也無法發揮自己旱地行舟的優勢。

    最後海戰的結果不出意料,俄國人大獲全勝,奧斯曼艦隊全軍覆沒。

    但如果只是這樣,其實伊斯坦布爾還不至於被攻破。

    實際上,奧斯曼在海上不可能戰勝俄國人,這是三皇同盟的共識。

    儘管阿卜杜勒老弟口頭並不承認,但身體卻很誠實。

    早在三年前,他就向德國訂購了大量的岸防炮,又向大明訂購了鐵絲網、水泥和鋼鐵。

    可以說,奧斯曼海軍更新緩慢除了阿卜杜勒老弟修建新的溫泉池,以及其他官僚中飽私囊之外,大量軍費被用來建設永不陷落的伊斯坦布爾,擠佔了海軍換艦的錢,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但衆所周知,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

    讓伊斯坦布爾陷落的,不是俄國軍艦的大炮,而是來自帝國內部的叛亂。

    正如之前環繞大半個地球前來求見大明天子的奧斯曼使者阿里-帕夏所說,阿卜杜勒的蘇丹之位並不穩當。

    因爲他過於放浪形骸,且不尊重教義,被許多人視作不合格的蘇丹。

    尤其是當克里米亞陷落、馬爾馬拉海戰慘敗的消息傳來,阿卜杜勒的威望更是跌到谷底。

    歷史上,他便是在一年後,也就是西元1876年被蘇丹近衛軍廢黜並殺害的。

    如今,用P社邏輯來說,便是動亂度激增,威望嚴重不足,這場宮廷叛亂提前一年發生也就不足爲奇了。

    事情的導火索是沙俄戰艦炮擊伊斯坦布爾要塞時,原本設計強度足以承受110磅炮兩次炮擊的水泥防護裝甲,卻輕易地被俄國人的68磅炮摧毀了。

    這讓阿卜杜勒震怒。

    調查顯示,負責這些城牆澆築的官員勾結猶太包工隊,將優質的大明水泥調換成了劣質的希伯來水泥。

    真正的大明高標水泥已經被運往猶大國,用來修建沿鐵路的猶太人定居點了。

    在之前幾次英國人和波斯人主導的大屠殺中,猶太移民之所以尚能控制損失,不至於出現大面積的傷亡,這些使用了大明水泥,結構如同土樓塢堡的定居點功不可沒。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