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大宋浮生錄 >第十八章 太子伴讀,出啓蒙三書
    轉眼之間,天禧芋、天禧薯、玉米收穫完畢了。司農寺呈報的統計畝產如下:天禧芋畝產四十擔(約四千五百斤),天禧薯畝產五十二擔(約六千斤),玉米畝產十擔(一千一百斤)。這引起了朝野巨大震動,真宗皇帝大喜,澶淵之盟、假天書的陰影一掃而空。他覺得上天是眷顧他的,通過祥瑞證明他是有爲之君,即將解決歷朝歷代困擾的饑荒問題。他下旨政事堂即刻拿出推廣方案。決定優先在秦鳳路的鞏州、河北東路的黃泛區試種,鞏州是大宋最乾旱的地方,黃泛區是大宋澇災最嚴重的地方,都是貧瘠之地。汴梁的京兆府在擇地推廣。  壽春郡王趙受益 天禧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 九月立爲皇太子,賜名趙禎, 後來的仁宗皇帝。

    孟鳴呢,家裏的農莊,七月份時春小麥也收了,只有一擔八(二百三十斤),九月份玉米也收了。棉花也摘棉桃曬乾了。這一百畝的棉花畝產量是籽棉五擔(近六百斤),皮棉可出兩擔多點(二百四十斤)。六斤棉花可出門幅兩米的布一米長。一百畝的棉花可織出八千米布,約一千二百匹布。現麻布一匹一千一百錢(一貫一)。說明一下宋朝的制錢兌換如下:一兩銀子值一貫錢,一貫值一千文銅錢,宋朝銀子可兌換,但不流通,所以交易用貫和文來計算。孟鳴估計他的棉布能賣一匹一貫五。所以一百畝棉田毛收入一千八百貫,除去費用八百貫貫,純利一千貫。一畝的收益達十貫。種糧食的收益如何呢?現在小麥的價格是一擔七百文,畝產一擔八,值一貫二百六十文,純利也就六百文。一百畝純收入六十兩而已。你看多少倍的差距。

    現在說一下眼下的的收入水平,以東京爲例,最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活水平,就是一個朝代的基本生活水平。他們一般每天有多少收入呢?店鋪的跑堂夥計平均日收入二百文;打零工養家的傭者,靠出賣勞動力,每天平均約可得錢三百文;紡布的女工日薪一百五十文;賬房先生月薪可得十貫;掌櫃月薪可得十五貫;以上是平均的情況。在東京,一般家庭一個人每日維持基本溫飽大約在三十文,五口之家每日大約一百五十文。

    孟鳴在十月份頭一天去太子府做伴讀,現在的太子只有九歲,所以真宗特意找三個和年齡相仿的勳貴之後去伴讀,其中就有孟鳴和曹寧的弟弟曹瑜,還有一個叫郭永信的小男孩。孟鳴在趙禎的身後,盤腿而坐。授課的老師是左庶子晏殊、翰林學士陳執中。另外還有同門下平章事李迪也來了。其實這些講師一般講的是微言大義、經史子集、道德文章還有相關禮儀。晏殊講的是《論語》的《學而》篇,陳執中講的是《管子》的《弟子職》。只聽孟鳴頭有些大,前世最煩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孟鳴有些昏昏欲睡。恍惚間,聽見叫他的聲音:“孟侯對這句何解?”擡頭一看是李迪,講的是《孟子》,內容是“親親仁民愛物”。孟鳴強打精神聽了幾句,大體知道些其中的意思,就隨口對答了一番。李迪知道孟鳴走神了,見他回答上來了,也就沒爲難他。不光孟鳴,就是趙禎和其他兩位伴讀也是如此。孟鳴不認同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兒童時期。孟鳴想起了後世的拼音識字法,《三字經》、《弟子規》等朗朗上口的少兒教材。

    孟鳴是三天來上一次課,今天他拿着三本這兩天謄寫的小冊子,分別是《三字經》、《弟子規》和《拼音識字法》。講師在臺上講,孟鳴就翻着幾本小冊子。忽然有一隻大手抓過來,將他看的《三字經》拿走了,又是李迪,孟鳴無語了,剛纔不是他講課呀。只見李迪不高興的模樣,孟鳴直犯嘀咕。李迪翻着孟鳴的《三字經》,最後越看越出神,直看了一刻鐘看完爲止。然後又將《三字經》傳閱給晏殊和張執中看,最後講師也不講課了,就看着《三字經》。李迪走過來問道:“孟小子,這書哪來的?”孟鳴答到他編寫的,他一臉古怪的樣子。又看到孟鳴手裏的另外兩本小冊子,就很霸道地一把抓過去了,也聚精會神地翻看起來,直到他看了《拼音識字法》,可能是有些看不懂這些字母,孟鳴就一一做了解釋。

    由於孟鳴加了標點符號,他也問起來,孟鳴也如實回答。這兩本書最後也傳閱了。最後他們看完也不給他書了,李迪看孟鳴良久,拍怕他的頭:“你這小子腦子怎麼長的,盡些驚天動地的妖孽想法,我們有可能教不了你”。孟鳴聽到此話心想完了,宰相發話了,他得捲鋪蓋走人了。趙禎此時一臉疑惑地看着孟鳴,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還是開口爲孟鳴求情:“李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請你再給孟卿次機會。”孟鳴一聽暗道:“到底是仁君啊”李迪一聽頓時明白怎麼回事了,自己的話被誤解了。以爲自己攆孟鳴走人呢。頓時笑道:“我沒別的意思,孟鳴繼續來聽課。”說完宣佈散學後,就拿着三本書急急走了。孟鳴也回去了,在路上尋思道:“這三本書,出現後,在後世引起了深遠的影響,從官方還是到民間都交口稱讚,以爲朗朗上口,適合少兒學習,提高了孩子的識字的效率。”,應該沒觸犯什麼忌諱,三字經的歷史典故孟鳴就寫到北宋初年。

    此時李迪在文德殿參見真宗皇帝,他將《三字經》、《弟子規》和《拼音識字法》呈給皇帝預覽。真宗看了一下《三字經》:“文詞平平啊,三字一句到時新鮮”,李迪說到:“官家,這書小兒來讀,做啓蒙之書呢?”真宗這才認真的看了一遍,站起來高聲說到:“絕佳的啓蒙之書呀,朗朗上口,押韻好記,寄史話於內,教人品德爲先。好,好,好”又問道:“這是哪位大儒寫的”李迪笑着說到:“是一黃牙小兒所寫,只有十一歲。官家能猜到嗎?”皇帝說猜不出。李迪說道:“是北海候孟鳴所寫的,朝廷應予以褒獎”真宗也是震驚連連,連嘆不可思議,更相信孟鳴是上天派的使者,文曲星下凡。關於獎賞的事宜由政事堂擬出章程。李迪返回政事堂,將三本書交於諸位臣工傳閱,一致認爲是儒家啓蒙的傳世之作,是文盛之事,應全天下推行。但是封賞之事卻不好斟酌。畢竟孟鳴的年齡幼小,又封侯了,不大好封賞了。給他母親上封號吧,封了孟鳴母親個三品誥命夫人(淑人)。將三書刻於文廟。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