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戰國俠義 >第59章 死裏逃生
    不僅是“上山容易下山難”,而且山的東坡比西坡更陡,幾乎是直上直下的九十度垂直峭壁。

    所以敵軍從這面很難爬上來。

    但是,商鞅卻必須爬下去

    用哪種方式呢

    面對山坡縮着爬

    眼睛看不到下去的方向。

    但背朝山坡更危險,稍有失誤就會倒栽下去,而且看着下方,實在眼暈。

    躊躇許久,又幾次試驗,最後決定還是往下縮。

    縮幾步,回頭看看,調整方向,這樣比較安全,可就比上山慢多了。

    眼看日已偏西,估計還有少一半的路程,天一黑就沒法行動。

    但懸在半山腰,無處藏身,等不到天亮非掉下去不可,必須加快速度。

    心中着急,難免慌了手腳。

    一不小心,手沒把準石縫,腳下一滑,便順着山坡滾了下去

    趙良回到商於後就着手進行應變準備,主要是積聚武裝力量。

    可惜商鞅在這方面也自釀了一杯苦酒,按“商君之法”規定:

    私人及私人受封領地時,除刀槍弓箭等便攜式武器外,不得製造、儲存盔甲、戰車等重要軍械。

    而在正規作戰中,缺乏重武器裝備就很難取勝。

    由於“訐告、連坐”等法律在商於之地也運用,趙良不得不搞“地下”活動。

    非常隱蔽地招募武士、製造武器。

    不過也有好處:

    因爲都是以“結拜兄弟”的方式發展力量,所以弟兄們之間的感情深厚。

    不但個個英武豪壯,也保證忠心耿耿,雖少卻精。

    最大的問題還是武器少,連裝備一個小分隊都不足,又怎能同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相對抗

    面對這些困難,趙良不禁一聲長嘆:

    “此誠所謂作繭自縛也”

    以趙良的智力,已能預見商鞅的未來。

    但“食人之祿,報人之恩;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是俠義人格的基本準則。

    趙良或許還夠不上標準“俠義”,卻也不是那種狗彘不如的小人。

    既在灸手可熱時居其門下,就不能到他冰消瓦解時撒手不管。

    明知不可爲也要勉強爲之。

    所以在積極爭取的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準備。

    把商鞅一個妾生的小兒子偷偷接出咸陽祕藏遠方。

    秦孝公薨的消息傳來,趙良立即帶了十幾個弟兄沿着估計商鞅可能逃歸的路線去接應。

    趙良實在是太聰明瞭。

    他不僅預計到大小道路和各關口都會被封鎖,還能洞察到商鞅的處境和心理活動。

    知道商鞅一定會從最險峻的山嶺翻越。

    因此就如遇險約定的那樣,竟直找到墜崖處,把萬幸被樹攔掛的商鞅救了下來。

    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商鞅是隻身逃出,並且如此狼狽。

    望着血肉模糊,只剩半口氣的昔日“商君”,趙良不禁鼻子一酸,哭叫了一聲:

    “老師”

    便急忙施救。

    把商鞅喚醒後,擦洗、包傷、換衣、喫東西,總算讓他恢復了“人”的扮相。

    但雖然到了關外,這一帶卻已被商鞅設計從魏國奪給秦國,商鞅不可久留。

    三十六計,還是走爲上策。

    但是,往哪兒走呢

    商鞅還想回商於。

    憑藉那十五城以圖東山再起,他仍然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公子虔那些人高得多,足以擊敗他們。

    趙良卻不同意:

    “今非昔比,是您自己爲他們奠定了基礎,使秦的綜合國力得到巨大提高。

    他們不必操心費力,只要繼續執行您定的法度,就能輕易地打敗您。

    而且按照您的規定,既限制了我們籌集武器,又使當地民衆絕對服從中央,不會幫助您同國君作戰。

    咱們要人沒人、要武器沒武器,拿什麼打勝仗

    一旦大軍包圍,就只有被人家甕中捉鱉,還是逃到外國去比較保險。”

    商鞅沒吱聲,心中未免後悔。

    當初爲秦國可說是不遺餘力,以至把自己今天的退路全都堵死,趙良說得對:

    真是作繭自縛啊

    要去政治避難,目前只離魏國最近,一行人便晝伏夜行趕奔大梁。

    且喜在秦國境內還沒遇到什麼麻煩,不料進入相對寬鬆的魏國,半路上就被查明身份。

    而且等待接見的,是龍賈大將軍。

    一打照面便是一聲怒吼:

    “衛鞅,你要往哪裏走”

    商鞅尷尬地笑笑:

    “與故舊們相別太久,挺想念的,就回家來看看。”

    “呸”

    龍賈恨不得把口水全都啐到他臉上:

    “你本衛國棄兒,靠魏國的撫養才長大成人。

    不料狼子野心竟叛逃入秦,詭詐成性,又騙奪我西河,強割我河東。

    如此背恩忘義,豬狗不如的東西。

    既被秦逐,還有臉再見我魏人”

    龍賈破口大罵,盡揭商鞅有負於魏的醜底。

    當秦國的官兒可以用各爲其主來解釋,要到魏國來避難,商鞅便理屈辭窮了,只能聽着。

    公子卬被俘後,只有兩條路:

    一是投降,一是被割去雙耳任人獻俘於秦闕,受盡凌辱。

    在商鞅的苦勸下,權衡利害,他選擇了投降。

    儘管商鞅給他的待遇還不錯,但終因自己受騙誤國,愧疚憂鬱以致吐血而死。

    死前留下遺囑:

    以白木爲棺殮,上書“罪人卬”,送回魏國以向魏人請罪。

    魏國哀其愚直,憐而諒之,素衣迎其柩,對商鞅則恨之入骨,睡前都禱告:

    天哪快降禍於鞅吧

    商鞅也知道自己對魏的行爲已傷透了魏國人的心。

    就算魏王肯收留,魏國的百姓也會把自己撕成碎片,生吞活剝

    不由又是一聲長嘆:

    “天不絕人人自絕,是我自己把條條大路都封死了”

    還是自釀的苦酒自己喝吧

    魏國不留,到哪兒去呢

    韓受的凌辱不次於魏,而且力弱,也庇護不了自己,最有希望的是楚國。

    但隨行的勇士們聽了龍賈的控訴唾罵,商鞅又都默認,便認爲他是個品質惡劣的小人。

    不值得爲他賣命,一鬨而散。

    身邊只剩下趙良。

    正悽楚間,龍賈又令軍隊把他倆包圍:

    “奉秦王令,送你回秦”

    原來新秦王已通知各國,商鞅所至之處,立即遣返,否則就是與秦爲敵

    魏國既不願與秦結仇,更何況他本就是魏國的仇敵

    趙良無奈,只得悄悄告訴商鞅:

    “且隨他去,伺機再逃。”

    不料龍賈很機警,雖沒捆綁,監視得卻很嚴密,根本不允許他們自由活動。

    數日之間便來到邊界,龍賈冷冷地說:

    “我們不殺你,走進去面對秦人吧”

    司馬錯已率五千鐵騎等待多時,一揮手便把商鞅二人團團圍住。

    商鞅終究是商鞅。

    站在司馬錯的馬前,既不驚慌,也不搖尾乞憐,仍然保持着“一人之下”的左庶長的氣度:

    “司馬將軍,本爵令你保衛宮廷,爲何擅離職守”

    需要翻譯一下,意思是:

    司馬錯,我讓你封鎖宮門發動政變,爲什麼卻跟他們合夥來捉拿我

    但旁邊有趙良,到這時他也不願明說。

    司馬錯更不想在人前公開他倆之間的祕密,而且也難以向他解釋背叛的原因,便打起官腔:

    “嗣君已宣佈您是叛臣,做爲軍人,我只能服從最高指示。”

    商鞅冷冷一笑:

    “司馬錯,你真相信我是叛臣”

    因爲司馬錯曾向他宣誓效忠。

    司馬錯回答也很巧妙:

    “遵照您的教導,我們必須相信君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