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縱橫宋末 >第一百二十三章、天下震驚(四)
    胡人將領互相看了看,然後一起打量高禾。

    高禾吐了一口鮮血哈哈大笑說道:“還有誰上來。”

    高禾完全是送戰功呀。

    另外一個胡人千夫長不禁大喜,拔出大刀衝向高禾。

    他大刀已經衝到高禾胸口。

    高禾彷彿沒有發覺,反而大喊一聲。

    手中寶劍用盡最後的力氣衝向胡人千夫長。

    胡人千夫長可不想與他拼命,刀勢一轉,奮力把高禾的寶劍擊落。

    胡人千夫長高興之際,高禾突然把大刀拔出,向他砍來。

    胡人千夫長已經無法閃避,心一狠,大刀砍向高禾的腦袋。

    頓時兩人雙雙倒在血泊之中。

    曹友聞腦袋被削掉,手中的寶劍卻刺中胡人千夫長的胸口。

    兩人互相緊緊擁抱,先後死去。

    此戰不但他死去,戰死的還有高福善、高明勝、高明祥、高政運、高政志等。

    他們都是高氏家族成員,

    他的三千嫡兵,幾乎全部戰死。

    胡人見沒有討好,突然退兵。

    他的十個親兵沒有上戰場。

    不是他們怕死,而是還死任務還要重要。

    他們必須給大理報信。

    就是拼死性命,也必須把消息送回。

    還好,胡人退去了。

    他們把高禾屍體收好。

    其中八個看管、救人。

    其餘兩人快馬到大理。

    對大理國特別是高氏家族震動很大。

    段氏聞之,大哭。

    將陣亡將士火葬於九禾,建塔(俗稱白王塔)和高禾墓,以示紀念。

    大宋聞訊,遣使攜祭文、經書、銀緞等祭奠高禾。

    追諡"孝義",表其忠勇。

    以加強南宋與大理的關係,共同抵禦蒙古的進攻。

    後來大理朝廷才知道胡人退兵的原因。

    胡人退兵,不是兵力不行。

    其一是試探,更重要的,胡人大汗窩闊臺突然逝世。

    大軍只好撤回,顯然沒有盡全力。

    今天是兄弟殉國八週年的日子。

    高泰祥一邊回憶,一邊痛哭。

    此時,一個親兵來到他的身邊。

    說有極爲重要的事情稟報。

    皇宮森嚴。

    高泰祥如熱鍋上的螞蟻。

    他不停在垂拱殿外面走來走去。

    大理城北約兩裏處。

    東對洱海,西靠蒼山。

    有一座金壁輝煌的寺廟。

    它就是崇聖寺,

    可謂點蒼山麓,洱海之濱,絕好的位置決定它必然是皇家寺廟。

    正在此時,一個太監來到門口。

    他不停在外面轉來轉去。

    他很想衝進去。

    他來到門前。

    剛剛要邁進門檻,沉思一會兒最後還是退回。

    四十左右的段興智身着黃袍,跪在佛像面前進香。

    終於,和尚誦經完畢,段興智從大雄寶殿出來。

    太監上前一禮,然後恭恭敬敬遞給段興智《大宋中華報》。

    段興智一看,臉上大驚失色,說道:“回宮,召相國進宮。”

    皇宮外面,

    相國高泰祥如熱鍋上螞蟻,他完全無法靜止下來,

    他身邊還有不少大臣,對着趙平的《戰爭說》 議論紛紛各抒己見。

    雖然大理國的皇位名義是段家,但是實際上掌權者卻是高家。

    胡人在大宋哪裏沒有討好之後,看來進攻大理已經成爲必然。

    聯想胡人對於西夏及金國皇家不是屠城,讓高泰祥這個實際掌權者不寒而慄。

    隨着太監一聲:“宣高相國覲見。”

    高泰祥終於鬆了口氣。

    到了勤政殿,高泰祥按照禮節拜見了段興智。

    他早已深思熟慮,侃侃而談。

    他從西夏被屠城金國皇室被滅族談起,咬牙切齒談到胡人的殘暴。

    他又分析胡人在大宋那裏沒有討好,進攻大理已經成爲必然。

    他願意率領大軍,與胡人決戰到底。

    他將誓死保衛保護陛下,誓死保衛大理國云云。

    衆位大臣也隨之附議。

    段興智見衆位大臣沒有異議,心裏嘆氣一聲。

    但是這種情況下,他也沒有更好的法子,不得不同意的高祥泰的奏疏。

    高泰祥隨後提出奏疏,大宋趙家莊的轟天雷及破虜刀是一種新兵器。

    它可以讓一個小小保安團以少勝多戰勝馬匪!

    它攻克被馬匪視爲天險的銅鼓山!

    段興智沉思一會兒,說胡人橫掃天下,非山匪所能比擬。

    高泰祥心裏說,這個我當然知道。

    但是大宋也沒有比趙平更好的進攻武器。

    高泰祥於是進言說道,這是一種針對胡人騎兵的有效武器。

    爲了保險,他提議先採購一千枚轟天雷及一千破虜刀,嘗試嘗試。

    此舉也得到其它如兵部尚書、戶部尚書的附議。

    見無人反對,段興智只好同意。

    胡人的大都(現在的北京)的金帳大殿裏。

    忽必烈、兀良合臺、靳波輝、趙璧、姚樞、郝經、劉秉忠、張柔、張文謙、史天澤、郭侃等大臣聚集在這裏。

    蒙哥看完《大宋中華報》,看了下面的大臣一眼。

    他說道:“諸位大臣對《戰爭說》有什麼看法?”

    三十多歲忽必烈正當壯年,身體極爲粗壯。

    他大踏步出來用粗壯出來奏道:“在臣弟看來,此人是南蠻不可多得的人才,極具戰略眼光,竟然看出我胡人汗國要進攻大理。”

    說到這裏,他不禁哈哈大笑說道:“可惜南蠻文弱,此人螳臂擋車而已,我大軍鐵蹄所至之處,皆灰飛煙滅。”

    對於趙平的火器,他更是不屑一顧:“至於那個小小火器,而他所說的轟天雷應該與已經滅亡的金國火器差不多。”

    “對於馬匪尚可,對於我汗國大軍,還沒有來得及發射就已經被鐵路踏得粉碎。”

    他不斷稱讚自己的弓騎:“汗國的弓騎,所到之處,不是聞風而逃,就是所向披靡。”

    在此時胡人汗國還沒有丞相,是中書令代行使丞相權力。

    楊惟中溫文儒雅,四十多歲。

    他作爲中書令先附議了忽必烈的意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