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370章 平寇方略(一)
    喫完飯後,劉慧明道,“咱們現在就討論流賊的問題,再也不引申了。”

    崇禎哈哈大笑,“與先生談話當真是情不自禁啊。”

    劉慧明正了正衣冠,道,“其實流賊強的不是戰鬥力,而是破壞力。陛下您不妨想一想,百姓辛辛苦苦種了一季莊家,正要收穫的時候流賊來了,把所有的莊家都搶了,連家裏的存糧都搶了,而官府也管不了。百姓一想,自己沒有了收成,官府的賦稅就沒法繳,東家還有佃租要交,自己更是連口糧都沒有,乾脆也跟着一起造反算了。”

    崇禎點頭道,“確實如此。”

    劉慧明又道,“這還是表面的,更深層次的是流賊對國家秩序和人心的破壞,以前的百姓是靠辛苦勞動獲得報酬,而現在發現靠搶也能活下去,而且還能活得很好,百姓的心態就變了,這不就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禮崩樂壞嗎?”

    崇禎默然,“現在真的是禮崩樂壞了。”

    劉慧明道,“所以,要剿滅流賊,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新的秩序,就像周禮、秦律和太祖的制定大明律一樣。”

    崇禎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

    劉慧明道,“咱們還是神遊一次歷史吧,看看歷朝歷代制定了那些秩序,最後又是怎麼坍塌的。”

    崇禎笑道,“好!以銅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

    劉慧明道,“臣之前已經說了,天下第一個完整的秩序是周禮,主要內容就是分封制和禮樂制度,經過了三百年的發展,到平王東遷,周禮基本上就已經崩潰了;第二個秩序是商鞅制定秦律,主要內容包括王伴伴講的那些;其實兩漢用的也是秦律,只是稍作了一些修改,比如恢復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東漢才崩潰。

    之後的曹操想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卻沒有成功,他的兒子曹丕選擇向士卒妥協,雖然暫時坐穩了江山,最終卻被同樣是士士族的司馬氏取代。後面的司馬氏、宋齊梁陳都沒有制定出一個有效的制度,這纔是導致他們統治不穩的根本原因。

    而北方的西魏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簡單來說就是柱國將軍和三省六部外加科舉制,唐朝沿用了隋制,這個制度一直到唐末因爲沒有好的措施限制藩鎮最終也崩潰了。

    朱溫雖然厲害,李存勖也是能人,但是他們都沒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直到宋太祖趙匡胤廢除節度使,重用科舉官員,才重新確立了新的制度,這是第四個制度。

    後來忽必烈也制定了一個制度,咱們現在還在用,就是行省制度,但是忽必烈制定的其他制度就不怎麼樣了,因而不到一百年就亡國了,元朝的制度只能算小半個。

    第五個制度就是太祖、成祖和宣宗共同制定的內閣、三法司和司禮監相互制約的制度,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不過現在也已經出現很多問題了。”

    劉慧明說得很直白,崇禎已經習以爲常了,只有王承恩心裏又咯噔了一下。

    劉慧明道,“現在的局面是誰能最快最早地重新制定好一個行之有效制度,以後誰就有可能得天下。”

    崇禎想了想,“朕的大明雖然秩序被破壞了,但整體框架還在。另外李自成、張獻忠都不是能成大事之人,按德華所說,莫非天下還要亂一陣子?”

    劉慧明點頭道,“不錯,大明制定的制度總體來說是可用的,只是在執行上出了偏差,說白了就是吏治出了問題。只是改革的難度比制定新的制度更大,就像建一個房子一樣,拆了舊房建新房可比直接建新房子麻煩多了。因爲一個新制度的施行必定會讓一部分人獲利而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會受損,制定新秩序不必考慮受損的人,只需要考慮獲益的人,而改革首先就要考慮利益受損的人,比如大明現在,土地兼併如此嚴重,文貴武賤到了極致,言官膨脹到沒邊、海防和邊防形同虛設,但如果要打擊土地兼併,首先就會得罪士紳和勳貴,這些人可是連天子都敢動手的,陛下有這個魄力嗎?”

    崇禎臉色鐵青,一字一頓地道,“武宗皇帝和皇兄的事情,朕一定會去查。”

    劉慧明不置可否,又道,“要扭轉文貴武賤的局面,陛下就要得罪文官,這又和前面一個問題聯繫在一起了。還有海防和邊防也是,邊鎮將領、海防官員哪一個不走私?所以陛下要中興大明比太祖建立大明還要難。”

    劉慧明說得如此嚴重,崇禎果然被唬住了,良久才重新恢復功力,斬釘截鐵地道,“不管有多難,朕都要去做!”

    劉慧明心道,我看你還是算了吧,只要大明不在你手裏葬送了就已經算超額完成任務了。

    喝了一盞茶,劉慧明又道,“說了大明的制度,咱們再看看有哪些人在制定新的制度。”

    王承恩插話道,“李自成和張獻忠都在着手這件事了。”

    劉慧明點點頭,“李自成已經在洛陽僭號‘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中央機構中設丞相一人,以牛金星任之。又設了吏、戶、禮、兵、刑、工六政府。授予各級將領將軍職稱,設權將軍兩人,又設立前、後、左、中、右五軍,各爲制將軍,雖然比較粗糙,但已經初具規模了;”

    崇禎臉如死灰,半晌無語。

    劉慧明接着道,“張獻忠已經在武昌僭號大西王,以四個義子爲將軍,分掌兵權,建丞相府和六部、五軍都督府,基本上就是大明的翻版。”

    崇禎的臉色更不好看了,生了會兒悶氣纔不解地問道,“德華爲何如此清楚流賊的動向?”

    劉慧明笑了笑,小聲道,“臣在李賊和獻賊軍裏有眼線。”

    崇禎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道,“你已經滲透進去了?”

    劉慧明點點頭,“現在都已經做到了中級官員,可以接觸一些核心情報了。”

    王承恩驚喜道,“如此,可以裏應外合呀。”

    劉慧明點點頭,“現在還不是時機,他們的官還是太小了,等他們成爲賊酋的心腹之後才能收到奇效,咱還是說制度問題吧。”

    王承恩不屑地道,“區區流賊,何足掛齒。”

    “確實,李自成和張獻忠是成不了事的”,劉慧明點頭道,“但是,咱們不妨看看關外的後金,他們不論是官制還是軍制都已經很成熟了,國家還處於上升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