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519章 臣請剿匪
    早朝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昨夜的恐怖襲擊案件,刑部尚書張忻親自出馬,把兩侯府的案件描述得繪聲繪色,最後總結道,“臣已傳令九門,責令順天府尹派出所有捕快徹查此案。”

    崇禎惱怒不已,武安侯鄭之俊和鎮遠侯顧肇跡都是開國功臣之後,吃了兩百多年的皇糧,今日突遭毒手,他的臉就像被人扇了兩巴掌一樣難受。

    他看了看侃侃而談的張忻,一字一句地問道,“何時能結案?”

    張忻一愣,“這……”

    “駱養性!”崇禎懶得跟他囉嗦,直接派出自己的心腹大將,準備接手此案。

    駱養性緩緩地走出陣列,“臣在!”

    張忻的神經一下就繃緊了,在大明,文官和廠衛的鬥爭是不死不休的,作爲文官中的一員,他如果讓駱養性把手裏的案子搶走了,自己以後還怎麼在文官集團裏混下去?

    雖然明知崇禎在坑他,但他也不得不硬着頭皮道,“回陛下,一月即可結案!”

    駱養性道,“臣半月可結案!”

    “臣……”張忻正要說自己十日可以結案,崇禎卻大手一揮,道,“張愛卿,朕給你半月時間,必須查明此案,否則你就致仕回鄉種田去!”

    駱養性不依不饒地道,“陛下,臣願立軍令狀,十日結案!”

    崇禎擺手拒絕了他,“即日起,朕令你接手宣府通敵賣國案,限半月之內結案!”

    “臣遵旨!”駱養性大喜,這個案子可比兩個侯府遇害案分量大多了,皇上讓他全權處理此案,也顯示了對他的極度信任。

    安排好了通敵一案,崇禎又着手處理周延儒的案子。

    周延儒纔剛走到固安,就被駱養性派人叫了回來,現在被關在石灰市一所小宅院裏,有專人侍候着,除了不準出門,其他的一如往常,百官們對駱養性這種做法莫名其妙,聽崇禎親口說出“監視居住”一詞才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駱愛卿,你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組負責延儒的案子,延儒乃是朝廷重臣,你務必要有理有據,有法可依,不可冤枉了他。”

    駱養性偷偷地看了劉慧明一眼,見他正在打瞌睡,聽到崇禎皇帝再次點他的名,馬上精神一震,大聲道,“臣遵旨。”

    “陛下,臣方岳貢有本奏!”崇禎剛說完案子的事,一個滿面風霜的老臣就出班行禮道,“臣奏沿途見聞。”

    方岳貢?

    劉慧明很快就想起了這個人,他是襄陽人,方慧兒的族叔祖,天啓二年進士,任戶部主事,後來一直在江南任職,光是在宋江知府(相當於現在的惡上海市)任上就幹了十四年。在任上,他做了很多實事,勸課農桑、打擊盜匪、發展教育等就不用說了,還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石塘——漴闕石塘(位於上海奉賢區),徹底根治了海潮的泛濫。

    不過,這條石塘並沒爲他帶來功績,反而給他帶來了牢獄之災。石塘完工以後,有人挾私舉報他貪污工程款三千兩,朝廷二話不說就把關進了大獄。好在上海的百姓有良心,聯名上書爲他喊冤,最後朝廷以查無實據爲名放了他,讓他官復原職,繼續做上海人民的父母官。

    此事之後,方岳貢名聲大噪,很快就被提升山東兵備副使兼右參議,負責江南的糧食儲運,現在已經是漕運總督了。

    他此次押送大批漕糧到北京,並向崇禎彙報一路北來的見聞,這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崇禎聽方岳貢說起淮安以北十室九空,千里無人煙,山東、北直隸一帶盜賊蜂擁,本來還算不錯的心情又變得煩躁起來。

    “陛下,臣有事要奏”,劉慧明適時站出來大聲道,“臣這次從宣府回京,一路所見和方督丞差不多,臣願帶新軍先剿滅京畿地區的流寇盜賊,還首善之地一個安寧。”

    劉慧明剛說完,翰林院編修陳名夏就跳出來指責劉慧明,“劉司馬剛辦完宣府大案,又要在京畿地區掀起血風雨,不知劉司馬從何處聽說經濟地區盜賊蜂擁了?”

    劉慧明盯着陳名夏,呵呵一笑,“陳編修怕是還沒睡醒吧,剛纔方督丞還說京畿、山東一帶盜賊蜂擁,到底是你聽錯了,還是方督丞說錯了?”

    劉慧明說話向來無所顧忌,方岳貢也是個耿直男,不等陳名夏說話就站出來反駁道,“回陛下,臣剛纔所言句句屬實。”

    作庶子楊觀光站出來道,“陛下,京畿重地,不能再起風雨,臣雖然聽說偶有山賊爲禍地方,但京畿之地尚算太平,臣以爲此事當緩。”

    劉慧明不禁大怒道,“掩耳盜鈴的故事已經過去兩千年了,想不到今日在朝堂之上竟然重現了。哼,你們這些詞官白天在朝堂上憂國憂民,下朝以後就花天酒地,爲何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本官這幾個月四川到湖廣、從南陽到京城,通州、密雲、大興、昌平、延慶、宣府等地都曾去過,所到之處不說人,連野生動物都看不見了。就連京城眼皮底下的西山都有好幾股盜賊在活動,你們竟然說偶有山賊,尚算太平?”

    崇禎臉色鐵青,一言不發。

    李邦華站出來奏道,“陛下,臣以爲劉尚書說得有理,建虜屢次入關肆虐,京畿之地早已殘破不堪,建虜一走,盜賊即四處作案,朝廷屢禁不止,正需要劉司馬派兵徵繳。”

    “不可,李院使乃劉尚書好友,立場不正!”一個綠袍小官發生疾呼道,“上朝之前,臣在午門見李院使等人和劉尚書有說有笑,顯然交情莫逆,李院使爲好友說話,乃是公私不分!”

    李邦華大怒,厲聲呵斥那小官道,“胡言亂語!本使與劉尚書從未深交,何來交情莫逆一說?”

    爭議一起,朝堂上頓時熱鬧起來,幾沒有劉慧明說話的機會了。

    劉慧明索性不說話了,看看他們到底想做什麼。

    果然,朝堂上迅速分成兩派,但反對劉慧明用兵的佔了多數,而李邦華、凌義渠、倪元璐、黃道周等人雖然爲人正直,卻勢單力孤,漸漸地落於下風。反倒是目的不純的張縉彥火力兇猛,一人舌戰羣雄,雖然輸仗卻未輸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