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546章 軍改之議
    喫過飯,劉慧明又從袖子裏摸出一份奏疏,遞給崇禎,道,“陛下,臣自上任兵部尚書以來,發現大明的兵制太過混亂,臣左思右想,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就寫了一本本奏疏,請您過目。”

    崇禎接過奏疏翻了幾頁,饒有深意地道,“這不就是新軍那一套嗎?你準備推行全國?”

    劉慧明點了點頭,解釋道,“按臣的想法,軍隊分爲軍師旅團營旗哨隊八個級別,每個級別都有定員,比如一個隊的戰兵就是二十五人,一個軍的戰兵就是兩萬五千人,一般的省份駐紮一軍的兵馬,軍、師、旅全國統一編號。重要的地方可以駐兩個軍或者三個軍,形成一個集團軍。如此以來,全國有多少兵馬就一目瞭然了。”

    崇禎想了想,搖頭道,“兵馬不可輕動。”

    劉慧明心中有些失望,不過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也沒指望一次就成功。

    崇禎把他的反應全部看在眼裏,他翻到全國軍隊番號那一頁,笑道,“不過,你說的全國統一編號,朕倒覺得可行。”

    劉慧明笑了笑,道,“先把番號確定下來也好。”

    崇禎盯着軍隊番號頁,皺着眉頭道,“不妥,不妥!承恩,準備筆墨!”

    王承恩准備好筆墨,崇禎拿着奏疏一邊看一邊想,緩緩地道,“第一軍,勇衛營,轄黃得功第一師,周遇吉第二師;”

    勇衛營由大明歷史上著名的三大營(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和騰驤四衛(龍驤左衛、龍驤右衛、武驤左衛、武驤右衛,這纔是真正的天子親軍)組成,是崇禎軍改最大的果實,也是大明官軍戰力最強的兵馬,第一任首領是曹化淳。曹化淳退休以後,這支兵馬就由劉元彬和盧九德率領,帳下有孫應元、黃得功和周遇吉三員大將。不過,爲了同時應對清軍和農民軍的壓力,勇衛營被一分爲二,一部由孫應元和黃得功率領南下剿滅流寇,一部由周遇吉留在北方抵禦清軍的襲擾。年初,兩支兵馬同時回京勤王,之後黃得功再次率師南歸中都鳳陽,周遇吉則被派到山西鎮寧武關駐守。

    崇禎永遠都不會忘了這支軍隊,就算財政再困難也沒有短了他們的餉銀,因此把他們列爲第一軍,黃得功和周遇吉分別擔任師長。勇衛營以前全軍只有一萬二千人,黃得功和周遇吉各六千,現在直接膨脹到兩萬五千人,兵額更是翻了一倍。

    崇禎搞定了第一軍,看了看王承恩,道,“第二軍就練捕營吧,軍長就由你擔任吧,轄第三師,第四師;”

    王承恩忙點頭稱是,他以前就負責提督京營,不過,名譽上可以統領所有京營,實則有名無實,因爲現在的三大營都有各自的提督,他沒有嫡系根本掌控不了軍隊。

    比如這支練捕營的前身是巡捕營,專門抓捕盜賊的,類似於後世的武警。後來在京營改制中,也被改成了戰兵,提督一直是王之俊。王之俊去當城管大隊隊長之後,崇禎考慮良久還是把他直接給了最信任的王承恩。至於師長嘛,他早已有了合適的人選,現在還不便透露。

    “第三軍選練營,軍長李國禎。”崇禎看了看李國禎的名字,又在“師長”後面寫上,“第五師朱純臣,第六師吳惟英。”

    說到第三軍,崇禎的臉色漸漸地暗了下來,因爲上次的軍演,讓他出了一個大丑,此後他對李國禎就沒有好臉色了,因此,這一次借改名之機往裏面摻了一顆沙子。

    襄城伯李國禎、成國公朱純臣和恭順侯吳惟英都是都是永樂朝封得爵,特別是吳惟英,他其實是蒙古人,先祖把都帖木兒,爲一個蒙古部落首領,遊牧在甘肅,永樂年間投降了名將宋晟,被成祖皇帝賜名吳允誠,封爲恭順侯,一直傳承至今。

    “德華的新軍還是定爲第四軍吧,和京營一起拱衛京師!”崇禎看了看劉慧明,接着道,“第五軍也不變,還是趙光抃的兵馬,原天津總兵曹友義的兵馬改編爲第九師,你撥過去的暫且爲第十師吧,剿完匪以後就到通州駐紮,師長你自己任命!”

    這算是很給劉慧明面子了。

    劉慧明忙磕頭謝恩。

    崇禎繼續修改番號,第六軍給了昌平鎮,昌平鎮是從薊鎮分離出來的,規模較小,兵額只有四萬,目前士兵兩萬多,崇禎按實際兵力給了一個軍的番號。他麼兵馬已經按劉慧明的要求整頓好了,現在士氣如虹,崇禎很高興,已經在考慮調一部分到河南打李自成了。

    第七軍和第八軍給了宣鎮,形成了一個集團軍,歸宣府巡撫節制,不過原先的巡撫朱之馮因爲視察被鎖拿進京了,新的巡撫還沒任命。好在巡撫上面還有宣大總督王繼謨,劉慧明上次去宣府連人都沒見到,不知道他現在在哪裏。

    宣鎮現在有兵額八萬,但劉慧明決定對他們動個手術,縮減到五萬,兩個軍的軍部分別設在宣府和居庸關,崇禎竟然採納了。

    第九、十、十一、十二軍給了薊鎮,薊鎮目前有兵額十三萬,刨除喫空餉的應該只有七八萬人,崇禎這次給了十萬,直接定了四個軍的編制,妥妥的九邊重鎮第一。

    這是十二個軍是拱衛京師的核心力量,崇禎這麼編號也體現了他對這一地區的重視。不過,對於熟讀歷史的劉慧明來說,崇禎過於緊張清朝了,沒想到把他逼上樹的敵人確實從山西過來的。

    接下來就是關寧軍了,關寧軍隸屬遼東鎮,本來也是一個大鎮,但現在已經丟得差不多了,松山大敗之後,整個遼東都只有三四萬人了,崇禎給了兩個軍的番號,分別爲第十三軍和第十四軍,兩個軍長分別是高第和吳三桂。

    遼東是大明國防的重中之重,五萬兵力着實有點兒單薄,但它的後面就是薊鎮,薊鎮後面還有天津和京營,宣鎮和昌平鎮也可以隨時支援,因此並不勢單力薄。再說了,遼東現在就剩一個山海關和一座寧遠孤城,兵力太多了反而不好佈置,有被一網打盡的風險。

    崇禎縮減遼東的兵額還有一個見不得人的原因,那就是遼東自從後金崛起以來就漸成尾大不掉之勢,通過此舉他可以有效地削弱遼東的實力。

    崇禎剛說完遼東的事就把眼光突然轉向了南京,雖然都城在北京,但大明曆代皇帝都不會忘了南京,南京京營目前有十四萬人,但是現在已經出現嚴重缺額了,給了十萬人的編制已經很不錯了,被編成第十五、十六、十七和十八四個軍,分屬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和南京守備勳臣趙之龍統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