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妖僧 >第101章 大明的軍制急需改革
    李自成果然攻下了汝寧府,整個河南已經獨孤求敗了,劉慧明一邊讓人打聽土兵和襄陽方面的動向,一邊利用這段時間整編新軍,並貼出告示招募新兵。

    馬萬年知道劉慧明的野心,也無意阻止,反而從自己的白杆老兵裏面抽出兩百人作爲教官借給劉慧明使用。

    劉慧明大喜,忙起身道謝。

    馬萬年笑道,“大哥志在天下,怎能沒有自己的兵馬呢”

    劉慧明有些感動了,不知道他是真傻還是坦誠,總之這一刻,他是真拿自己當大哥看的,這個兄弟值得自己交往。

    大明現在實行的是兩套軍事體制,一套是軍戶制,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親自制定的,地方上由低到高分別是士卒、小旗、總旗、百戶、千戶、衛指揮使和都指揮使。十人爲一小旗,設小旗長一人,五小旗爲一總旗,設總旗一人,兩總旗爲一百戶,設百戶長一人,因此一個百戶所的編制就是一百一十二人。

    十個百戶所組成一個千戶所,轄兵士一千一百二十人。五個千戶所組成一衛,有兵士五千六百人。一個省設一個都指揮使司,管轄境內所有衛所兵。這些衛所兵平時務農,戰時集結起來出征,一支軍隊一般都是從各個衛所抽調精悍之士,臨時拼湊起來,再由朝廷臨時派遣一員大將過來領導,這員大將就是總兵了,打完仗以後士卒回到各自的衛所,總兵也會第一時間把軍權交出去,回到自己原來的崗位上。

    老朱這麼搞無非就是防止武將坐大,但造成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士兵其實就是農民,平時疏於訓練,戰時臨時拼湊在一起,彼此缺少默契,就連主將都是臨時到任的,這樣的軍隊戰力可想而知。

    因此,馬祥麟雖然現在就是湖廣行都司都指揮使司,掌握半個湖北的兵權,權力力雖很大,就連前幾天被馬萬年亂軍所殺的薛勝功理論上講就是馬祥麟的下屬,他被自己上司的公子殺了,這種事放在大明也是說得通的。但衛所兵早就腐化不堪了,與其說他掌握着一省的兵權,還不如說他掌握了一省的佃農或者丐幫。

    衛所制在土木堡之變以後就已經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代之而起的是另一套軍制營兵制。

    營兵制主要在邊軍中使用,軍制就是大家熟悉的總兵、副將、參將、遊擊、守備、哨官、隊長和什長,兵員往往沒有定數。營兵最初是戰時抽調衛所軍組成的,但到了後面幾乎完全靠社會招募了。

    這兩套兵制各有優缺點,衛所兵養兵成本低,但是戰鬥力也低,低到連流寇都打不過。而營兵制戰鬥力強悍,但是花費太高了,九邊的軍費特別是遼東的軍費,讓朝廷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都已經快要養不起他們了。

    營兵制內部結構也很複雜,最精銳的就是家丁了,基本上每一個總兵都有自己的家丁,他們佔據着朝廷發放的絕大部分資源,卻只能用在生死存亡之際爲總兵保命所用。而普通的士卒和軍護差不多,仍然是和叫花子一個級別的。

    劉慧明作爲一個現代人,自然不會考慮衛所兵,他決定改良營兵制,作爲一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軍事發燒友,他不可能不借鑑現代兵制,但爲了照顧馬萬年的感受,他還是要和白桿兵互相融合了一下。

    在校場上集結完之後,他把沿路蒐羅的三千人單獨列出來,分爲一百二十個小隊,每個一個小隊二十五人,剛好組成一個錐陣,設小隊長一名,行軍時保持五五方陣或四六方陣,戰時則排成白桿兵的錐陣禦敵。

    五個小隊爲一旗,設旗正一名,全營按個人技藝排名,技藝最好的爲第一隊,對正即爲旗正,其下依次爲第二至第五小隊,如此第一小隊爲這一旗裏最強小隊,餉銀自然也是最高的。如果旗正戰死就由第二對的對正頂上,以此類推。作戰時,如果第一小隊人員缺編,則自動由後一個小隊的人員補齊,永遠保持第一小隊滿編。

    劉慧明知道,軍隊裏無論什麼都必須規定死,不然一個小小的紕漏都會出亂子。

    五個旗爲一營,設營正一人,由第一旗旗正擔任,營副一人,訓導官一人,與營副同級,如此每營滿編六百二十六人,戰兵六百二十五人,訓導一人。

    現在三千新軍共編成五個營,向榮爲第一營營正,爲劉慧明的督標營,抽調的全是軍中的精銳。這傢伙一直鞍前馬後地獻殷勤,劉慧明決定回報他一下。王迎明、劉佩琦、曾孟楠分別在裏面當了一個旗正,算是升了兩級了,可把三人高興壞了。

    謝鳳武爲第二營營正,劉慧明趁這個機會將他的嫡系部隊全部打散,不讓軍中形成私人勢力,剛開始謝鳳武還有點兒不願意,當馬萬年也站在劉慧明一邊的時候,他也不好說什麼了。

    冉豹第三營營正,高武爲第四營營正,二人這兩年在夔州吃了不少苦,馬萬年本想安排他二人進自己的標營,但劉慧明說他二人這兩年獨立領軍,具備一定經驗,可以獨當一面了。他就讓二人各領一營兵馬輔佐自己,二人喜不自勝,對劉慧明更是感激不盡。

    馬萬年又把秦永祚調來做第五營營正,秦永祚以前跟着秦良玉打過韃子,現在能獨領一營兵馬也算是完成了從士兵道將軍的轉變。

    劉慧明把五個營編成一個團,設團長一人,由自己擔任,總訓導官一人,由第一營訓導官擔任,訓導五人,如此一團總兵力爲三千一百二十五人。再加上五個訓導,一個炊事旗,一個偵察旗,一個醫療隊,總共三千四百人。

    劉慧明把這個新兵團編爲第一團,軍旗上不再寫將軍的姓氏,而是變成了一頭張牙舞爪的猛虎,右上角繡着一根小小白杆槍。

    馬萬年見了覺得很有意思,就把這一團人馬叫做猛虎團。

    用了一天的時間總算把編制落實下來了,可是新兵訓練卻着實讓劉慧明傷透了腦筋。

    大明朝的人不像現代人素質這麼高,這個年代的很少有識字的,劉慧明本想按照自己以前軍訓的標準來訓練新兵,卻發現他們連左右都分不清。教官一邊又一邊地教,喉嚨都喊啞了,鞭子都抽斷了仍然不管用。

    劉慧明看得搖頭不已,只好用最簡單的碗和筷子來代替了。

    光是區分左右就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到後來搞得劉慧明沒了耐心,只好祭出棍棒大河蟹法,做錯了的人直接用大棒侍候,好在這個年代的人人權意識淡薄,只要給他們飯喫,隨便打幾下也無所謂。

    經過兩天的基礎訓練,大部分人都捱了棍子,到最後總算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劉慧明從中選出部分悟性高的,單獨訓練,並把它們任命爲小隊長,讓他們每人負責一個小隊的訓練。這也是他大學軍訓時教官用的方法,現在正好用得上。

    第三天訓練停止間轉法,最後就是練齊步走,劉慧明不要求整齊劃一,只要做到保持隊形就行,現在這個時代的戰爭,隊形是最重要的。

    以後的幾天,劉慧明帶領隊伍每天卯時三刻開始操練,先跑五公里,然後站一個小時的軍姿,之後喫早飯,整理內務,上午練停止間轉法,齊步走,之後就開始練習旗語,下午進行持械練習,全部練白杆長槍,只練四招,說來簡單,真要練會可不那麼容易。

    除了白天訓練之外,晚上還要進行一個時辰的洗腦,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由劉慧明親自教導。

    如此訓練了幾天,新兵終於走上了正軌,劉慧明就讓謝鳳武負責新兵訓練,讓向榮做他的副手,他只不過時不時地會來看一下,訓幾句話就算完事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