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陛下因何造反 >第158章 望遠鏡和水磨
    有太監來報,說是科學院聘請的西夷教授鄧玉函求見。

    西夷人見自己作甚?朱由檢有些意外,想了想,讓人宣他進來。

    “尊敬的皇帝陛下,微臣鄧玉函有禮了。”鄧玉函操着略顯生硬的漢話,似模似樣的衝着朱由檢行禮,他是歐羅巴瑞士人,鄧玉函是來大明後取得漢名,現在皇家科學院供職,也算是大明官員了。

    朱由檢微笑道:“免禮。”

    這些西夷人,爲了“傳教”不遠萬里來到大明,每一個都非常有學問,都是有理想者,對於他們,朱由檢還是有些敬佩的。

    “尊敬的皇帝陛下,微臣有朋友乘船從歐巴羅來到大明,給微臣帶來了一件寶貝,特敬獻給陛下。”

    鄧玉函雙手拿着一隻狹長的木盒,高高的捧過頭頂。

    王承恩從鄧玉函手中接過木盒,放在朱由檢面前御几上,輕輕打開,朱由檢定睛看去,眼睛頓時一亮。

    這是一隻黃銅爲外殼的望遠鏡,製作的非常精美!

    朱由檢突然想了起來,上一世的時候,有一個西夷傳教士也送了自己望遠鏡,當時自己滿心都是國事,稍微把玩後,隨手便扔開了,不知道那夷人是不是這鄧玉函?

    當時的朱由檢只是把望遠鏡當作好玩的東西,而現在朱由檢清楚這望遠鏡非常的有用,特別是用在航海和軍事上。

    “皇帝陛下,這叫做望遠鏡,能把遠處的東西放大在眼前。”鄧玉函介紹着,朱由檢已經熟練把望遠鏡拿起,向着殿外看去,遠處的宮牆,走動的宮女清晰的出現在眼底。

    “走,隨朕去煤山。”朱由檢興致盎然道。

    紫禁城內,煤山地勢最高,站在煤山上,能俯覽整個皇宮。

    朱由檢舉着望遠鏡,興致勃勃的看着。巍峨高聳的太和殿,秀麗精緻後花園,嗯,那是朕起居的乾清宮,那邊是皇后居住的坤寧宮。

    咦,那小宮女和太監在假山後偷偷摸摸幹什麼?朱由檢興致勃勃看了一會兒,又把目光看向其他宮殿。

    宮中各處情形,毫不保留的出現在他的眼前,實在是偷窺之利器。

    望遠鏡再拉近,那是紫禁城北門城樓。

    望遠鏡隨意一轉,觀看着煤山上的景色,一棵歪脖樹陡然出現在眼前,橫着伸出的樹杈,看起來是那麼的熟悉!

    把玩了良久,朱由檢把望遠鏡遞給王承恩收好,看向了鄧玉函。

    “你給朕送來這樣的寶貝,可是需要朕賞賜你什麼?”

    鄧玉函長出口氣,終於等到皇帝的這句話。

    “尊敬的陛下,微臣想請陛下准許,能在北京建造一座天主教堂。”鄧玉函滿懷期待的請求道。

    “北京城不是在南城和東城有兩座教堂了嗎,爲何要再建?”朱由檢淡淡的道。

    “我們這些教士現在大都在皇家科學院任職,皇家科學院位於城西北,距離兩處教堂實在太遠,做禮拜很不方便。”鄧玉函解釋道。

    實際的原因卻是他們發展的教徒越來越多,整個北京城已經有了近千人,兩座教堂根本不夠。

    朱由檢卻沒直接答應,而是突然問道:“你在科學院已經有段時間,聽徐閣老說你精通西夷器械,可發明出什麼有用的東西?”

    對皇家科學院,朱由檢抱有很大希望。

    靈魂遊歷了四百年,他知道華夏文明已經開始沒落,西夷諸國卻在醞釀着工業的變革,很快便會超越東方,並通過堅船利炮控制這個世界。

    大明要想超越西方,必須重視儒家根本看不上“奇淫技巧”,在技術方面趕上甚至超越西夷。

    所以朱由檢科學院成立之時,便告訴徐光啓重視工科,多做有用的發明創造。在皇家科學院供職的西夷傳教士中,鄧玉函精通西夷機械,正在和王徵共同編著《遠西奇器圖說錄》一書,當然主要是他著作,王徵負責翻譯成漢語。

    聽了朱由檢的問話,鄧玉函連忙道:“有的,我新發明了水舂和水磨,利用水力,可以把麥子脫殼磨粉。”

    “哦。”朱由檢有些失望。在大明,早就有了水車之類的器械,根本沒什麼稀奇。

    “我這種水舂和水磨完全不同,不需要用到幾個工人,便可操作,每天能磨面數千斤。”看朱由檢神色,鄧玉函連忙補充道。

    “嗯。”朱由檢有了些興趣,“走,看看去。”

    鄧玉函設計的水舂和水磨並未在積水潭科學院,而是安置在城外的永定河邊,畢竟是要用水力,必須有河流。

    朱由檢微服出宮,在一隊禁衛軍的保護下,乘坐馬車來到了永定河邊。

    在河邊有一座十多畝的宅院,三面有圍牆,這便是鄧玉函的實驗所在。宅院靠河的一面,立着複雜的木製機械,便是鄧玉函所設計的水磨和水舂。

    鄧玉函設計水磨和水舂果然與衆不同,並非那種豎着的水車,而是採用臥勢的水排,並用曲軸連桿帶動,把水力傳送出來,帶動木錘舂麥脫皮。

    圓形的石舂,放在在一隻石柱上,石舂的四周開有十幾個孔洞,每個孔洞上綁有繩索,繩索的上方連着數根橫着木杆,木杆又和複雜的機械機構相連,據鄧玉函說,這是起重機。

    在石舂的外側,還有巨大的風囊,同樣用曲軸連桿機構和水車相連。

    石舂的下側,有光滑的木槽,一端在石舂下方,位置稍高,另一端伸到旁邊巨大的石磨上。

    鄧玉函親自扛着一袋未脫殼的麥子,站在石階上倒入石舂,在水車的帶動下開始木棒不停的舂,約一刻鐘後,鄧玉函搬動機擴,木棒停止舂麥,起重機則開始工作,把石舂高高提起,然後一端傾斜,舂好的麥子連殼傾倒下來,風囊在水排帶動下開始工作,強風吹過,把麥殼遠遠吹飛,只剩下乾淨的麥粒落在木槽中,順着傾斜的木槽滑到石磨上,石磨在水力帶動下開始轉動,開始磨面。

    鄧玉函解釋着,這樣一座磨坊,只需要兩三個工人便可操作,每日能磨面數千斤,整個過程完全由水力帶動,工人不需要耗費多少體力。

    “若是有幾十座這樣的石磨石舂,每日能磨面十萬斤以上,足夠供應大半個北京城。”朱由檢忍不住道。

    “是啊,皇帝陛下,您完全可以建這麼一座磨面工場,應該能賺不少錢。”鄧玉函道,然後眼巴巴看着朱由檢,意思是我給您發明出這麼好的東西,您是不是應該批准再建一座天主教堂?

    “很好。”朱由檢笑了,“賺不賺錢無所謂,主要是方便了北京城百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