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五代河山風月 >77、僵局(下)
    武威城頭,李延圭沉默看着遠處,周軍在兩裏外的江畔大道旁紮營,一副要長久與他們對峙的態勢。

    “沒想敗在一個後輩手中.......”李延圭感嘆。

    身邊諸將羞愧低頭,沉默不言,不少人身上還掛着傷。

    武威作爲蜀國陳倉道上的重要堡壘,要衝之地,囤積很多糧草輜重,但他們沒多少人了......

    昨日五千大軍出城,最終之逃回一千一百多人,加上城中守備,此時池中只有兩千守軍。

    而城下的周軍只是前鋒。

    後方大軍應該就在路上了......

    “虎父無犬子,某如今算是見識了。”歷經昨日一戰,李延圭似乎蒼老了一截,六十六歲的他如今老態盡顯。

    “大帥見招拆招,應對得當,是士卒不敵周軍。”有人不服氣的道,他的話確實說得有見地。

    李延圭身爲沙場老將,見招拆招,確實應對周軍的變陣。

    可惜的是投入數倍兵力的左翼戰場依舊被周軍堵住了,雖然後來周軍主將直接帶兵陷陣衝鋒,也沒改變江邊戰場蜀軍人數至少是周軍兩倍以上的局面。

    可偏偏在這樣局面下,蜀軍依舊無力突破左翼反包抄周軍,不敢和悍勇的周軍正面長時間廝殺,以致中軍被圍困,被絞殺,全盤皆輸。

    李延圭的部署很到位,戰場經驗也豐富,只可惜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士兵不敢打不能打,主將部署得再好也沒用。

    畢竟將帥不可能以一當十,以一當百,真正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還是每個士兵。

    “敗就是敗了,何來那麼多借口,多找些藉口說得好聽些能讓你們心裏好受,可能改變事實麼?爛毛病!”李延圭呵斥。

    衆人都不敢說話了。

    他嘆口氣,他是山西人,可來蜀中這麼久,對蜀地沒感情是不可能的,偏偏蜀國和秦嶺北面的關中,河東等地不同。

    他們總善於把一件事說出花來,這讓李延圭很不習慣,就像昨天的戰,敗就是敗了,可如果讓蜀國的羣臣一說,說不定就好像是贏了似的,可實際上就是敗了。

    該死的人已經死了,該丟的地已經丟了,情況不會因說法不同就發生改變。

    難道是奢靡和浮華造就這樣的風氣麼?李延圭不懂,他只知道再這樣下去,周軍只怕要打穿陳倉道了。

    一個年輕的前鋒主將就這樣厲害,是他萬萬沒想到的。

    “看來某是真老了......”

    ......

    之後幾天裏,他們從城頭看到遠處周軍將大營推進到城牆下一里左右,從北面圍住城池,收拾掩埋屍體,打掃戰場,安置照看傷員,沒有一絲一毫想要攻城的意思。

    士兵們鬆了口氣,李延圭卻愁眉不展,對方很聰明,在等後續大軍呢。

    等周軍後面的大軍一到,只怕武威城頃刻之間就被攻破了。

    下午,有幾十騎來到城下兩百步開外,說是周軍主將史從雲要見蜀軍主將。

    李延圭聽消息後連忙登上城頭,搖往下方人馬。

    正中是一個年輕人,批着緊密扎甲,身形十分高大,想必就是史從雲了。

    初見之下他心裏其實很震驚,史從雲比他想的年輕太多。

    他知道史彥超的名號,聽說是史彥超兒子之後就想到應該是個年輕人,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年輕,年輕到臉龐上沒有鬍鬚,連話音都還帶一些稚音。

    周國真是人才輩出啊,難怪他們能擊敗北漢和契丹,李延圭心想。

    隨後,按照城下喊話的要求,撤去城頭弓弩手,對方靠近到百步之內。

    他見到史從雲對着他喊話,城頭風大,只隱約聽到幾句“現在投降保你富貴榮華”“大周必得天下”“識時務者爲俊傑”之類的話。

    意思他已經明白了。

    有那麼瞬間,李延圭有些動搖了,周朝氣候已成,這是不爭的事實,連一個前鋒小將,他們都無法招架。

    可很快,他想到在程度的全家老小,子孫兒女,如果他稍有異心,只怕全家上下幾十口都活不成了。

    關鍵是......他已經老了。

    六十六的人,還有幾年能活?

    若是年輕力壯,爲了前程報復,他說不定真會投到周軍門下,如今不同了。

    李延圭搖頭:“某忠於陛下,忠於蜀國,誓死不會背叛,史將軍不必多費口舌,我們手底下見真章吧!”

    言罷,匆匆下了城頭,不再理會城下的周軍。

    爲穩定軍心,他只能說趙季禮的援軍就在路上,可其實他心裏有些數,按照說法,趙季禮已經從成都出發快三個月了,如今依舊不見蹤影,這援軍十有八九指望不上了。

    於是,雙方在武威城僵持,李延圭不敢貿然棄城而逃,史從雲也不敢繼續前進,繞過武威直接去鳳州,因爲武威城中的士兵不少,可能會使他們陷入前後夾擊的局面。

    後續傳令兵帶來王景中軍的消息,大軍出散關後遇到連綿三天的大雨,山道泥濘,前進遲緩,行軍半個多月,前鋒還在黃花谷北面的黃牛鋪。

    而且王景的藩鎮兵成分複雜,不少是盜匪參軍避禍,和控鶴軍這樣的中央禁軍完全不同,行軍途中紀律渙散。

    王景給他的命令是便宜行事,同時已令向訓率鎮安軍的一千精銳騎兵率先出發,儘早增援他們。

    .......

    武威城的對峙一連好幾天,隨着控鶴軍受傷士兵不斷返回前線,史從雲的軍隊數量不斷增多。

    而且在六月下旬,向訓率領的一千鎮安騎兵在山路上冒雨行軍,終於和他會師。

    武威城外的周軍越來越多。

    眼見要進入七月,史從雲手下的士兵恢復到四千多人,除去羅彥環保證糧道的兵力,正面兵力也足以攻擊武威城了。

    隨着周軍不斷增兵到來,武威城中的蜀軍也一天比一天惶恐,生怕哪天一覺醒來,周軍已經攻上城門了。

    不過史從雲沒有着急攻城,因爲太原攻城戰給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如果按照那種慘烈法,他這些人只夠死兩三天。

    所以他寧願等把功勞讓出一些,等中軍大軍到來,逼迫武威城投降,也不想讓士兵去那樣送死。

    反正他肯定是首功了,自己喫肉,總要讓別人喝湯吧。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