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五代河山風月 >255、北面部署
    幽州城下,旌旗遍地,營寨滿野。

    秋日下了兩次不大不小的雨,郭廷謂批了一身毛氈斗篷,騎着馬巡視大營,他心裏想着南方的事情不知道如何,但北面的局勢已經大定。

    大帥不在,打幽州這樣的堅城是不可能的。

    打仗並不是件簡單之事,特別是攻堅城,拋開那些鼓舞士氣的話,甚至可以只說就是派人去送死......

    這和野戰完全不同,所以統帥的威望很重要,不然誰都不願接這樣的活,如果官家或者大帥在,只要令下,諸將定會勠力,將士再難也要用命,但他是做不到的。

    即便以大帥讓他暫領全軍的權力去強行命令攻城,肯定也是人心不齊,誰都不想出力,說不定還會引起將領之間的不合。

    郭廷謂很有自知之明,所以一開始他就只准備圍困,而沒想過強攻。

    遼國人已經被殺怕了,他們的皇帝也被困幽州城中,遼人據守幽州,根本不敢出城,他所做的是立即派人在幽州以南的固安,益津關,淤口關等地修築城池壁壘,建立要塞,以穩固北面局勢,讓周軍完全控制這些土地,站穩腳跟。

    而對諸將的號令,郭廷謂也從未想過,因爲他知道自己指揮不動,只要維持當前現狀,一切就很好。

    他也按照大帥臨走是匆忙的吩咐,向遼國提出,以南京留守蕭思溫換董遵誨的母親和她的女兒。

    郭廷謂是郭子儀後代,但他們家早已移居淮南,很多北方的事並不知道,是閭丘仲卿告訴他事情有一次在軍事會議上向衆人解釋原因。

    閭丘仲卿是齊地人,後來多數時候在河北,河東謀生,更瞭解北方的事情,而說出來大概也可能考慮到怕衆將不服,憑什麼拿一個南京留守去換人。

    董遵誨,涿州范陽人,父親董宗本原本是隨州刺史,後來遼人南下時家破人亡,董遵誨的父親被害,他南逃去投奔舅舅高懷德,而她的母親淪落幽州,如果還活着大概是被遼國權貴霸佔,成爲的奴隸。

    不過事情很快有了進展,原來霸佔董遵誨母親的人居然就是蕭思溫。

    董遵誨母親是刺史夫人,姿色不錯,遼國人佔據十六州之後,因爲董氏姿色不錯,蕭思溫將其霸佔,納爲妾氏。

    只是大帥餘下的交代的命令令他有些不解,換回董氏的女兒?董氏在幽州給蕭思溫生了女兒嗎?

    審問蕭思溫之後,郭廷謂發現並沒有,他雖然霸佔董氏爲妾,卻沒有誕下任何子女,一時間他更加不解,大帥這匆匆忙忙的交代是什麼意思?

    難道意思是說如果董氏被契丹人霸佔生有子女,也要一併解救。

    奈何大帥已經南下,他無法問清楚。

    此舉卻令軍中將領頗爲感動,大帥爲他的心腹愛將贖回家人,居然願意用遼國南京留守那樣的人人物去交換,要知道南京留守可是遼國大官,抓獲這樣的人是何等大功。

    ........

    而幾天後,帶着聖旨的兵部侍郎陶谷也慢慢悠悠來到軍中,帶來要求撤軍的聖旨。

    此番旨意到來了解內情的人並不震驚,如郭廷謂和閭丘仲卿,但其他諸將,如趙匡胤、王全斌等在聽到官家病重,要求大軍撤回時十分震驚,同時態度也立即有了變化。

    就算他們再不聰明,此時也該察覺到當初大帥爲何提前消失,大帥以退到南面主持善後爲由南下的,不過隨着官家病重的消息傳來,這種說法已經瞞不住軍中的聰明人。

    這幾天來情況有了明顯的變化,郭廷謂發現每天早晚越來越多的將領開始向他彙報手下軍隊的情況,議事的時候也沒人大呼小叫。

    趙匡胤、王全斌之類的老將也更加聽從他的號令了,這種感覺令他十分痛快,得意,而這些都因爲他是大帥身邊的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現在越發覺得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心裏對未來充滿希望,有了更多的野心和抱負,有時甚至會去想想那些原本沒想過的美好未來。

    對於南下大帥會做到何種地步,郭廷謂並不知道,但他覺得大帥是一個步步爲營的人,不會走到最後那一步,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李重進,張永德還率大軍在北。

    如果李重進還在淮南,沒有率禁軍大軍在外,那事情會更加有利,毫無懸念。

    但這毫無辦法,官家病倒得太過意外,偏偏官家病倒時,大軍全部在外。

    禁軍最難的就是如何調軍出城,只有官家詔令,樞密院的命令將領纔能有權調兵,樞密院能調兵卻不能帶兵,將領能帶兵卻無權調動軍隊。

    所以如果沒有打仗,禁軍都在大梁,各將領威脅沒有那麼大,但這次大軍已經出發,軍權已經在各領軍大將手中。

    如果李重進還在淮南,根本無需擔心,偏偏現在他帶大軍在外,軍權還在手中。

    這並不是個完美的時機,如果等到戰爭全部結束,李重進交解兵權,恢復淮南節度使的職責回到淮南時,那麼很多顧忌完全不存在。

    不過他也知道那只是設想,時不我待,如果等李重進等率大軍和大帥一起回京,那更是麻煩,李重進、張永德是皇親國戚。

    皇親國戚這個身份管不管最重要的在於手中有沒有軍權,沒有軍權的皇親國戚就是朝廷防範提防的對象,如果有那就是朝廷股肱,甚至可能是攝政重臣了。

    巡視一圈回來,北面的斥候也匆匆來大帳中向他彙報:“郭將軍,北面遼國部族援軍已經到檀州了,不過他們暫時不敢南下,似乎還在等人。”

    “有多少人?”郭廷謂問。

    斥候道:“昨天看起來只有三四千,今天就有五千以上的樣子了,北面援軍還在集結。”

    郭廷謂點頭,檀州在幽州北面一百二十多裏,蕭思溫確實也交代過,遼國各部族軍正奉命向着幽州集結,但他們大概沒想到,大軍還沒集結,主力的御帳大軍卻一波被殺得打敗。

    遼國部族軍是各部集結起來的大軍,肯定不如被他們打敗遼國主力大軍,已經沒有和他們正面交鋒的勇氣,但救援幽州還是敢的。

    這場仗已經到了撤軍的時候,官家的聖旨也已經到了,不過郭廷謂暫時把陶谷安置下來,以大軍撤軍要斷後,需要時間準備,沒有立即撤軍。

    其實他是在等大帥的命令。

    一直到兩天後,南面信使快馬加鞭送來大帥史從雲和樞密院的最新命令,讓大軍南撤。

    同時還有對新佔據土地的安排。

    瓦橋關爲雄州,並且割容城歸義二縣屬之,以義成軍節度使陳思讓爲雄州都部署,總覽雄州大軍,防備北面契丹。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