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元年,開朝第一天,小皇帝被太后牽着,在垂拱殿大殿接受百官朝賀。

    史從雲一身戎裝,站在百官之首,說了一段朝賀的話,這些是周憲幫他寫的。

    這也標誌着一個新的年代,彰武年開始了。

    開年第一件事,史從雲完全忙碌於神火軍的擴建,這支軍隊他的思路很明顯,以工匠爲骨幹建立的火器軍隊,打仗時負責輔助各軍,並不獨立作戰。

    這是時代限制的,沒有工業化,生產力完全跟不上,像馮繼升他們弄出來那種幾百斤的火炮,一個月能弄出一兩門來就算不錯,而且還威力有限。

    所以神機軍註定不可能成爲戰爭主力,至少當下如此,主要還是作爲各軍的輔助。

    對於這種新的威力大,但射程短,準確度低的火炮應用,史從雲倒是想到一種新用法,也叫邵季帶人過來配合神火軍的人演練。

    不過當下這種炮一共就三門,後續還在加緊造,史從雲給馮繼升的命令是讓他在伐蜀開始之前,造出超過十門來。

    另一方面,京城來了數千人的各國使團,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史從雲又不好意思急着趕人家走,畢竟是來送錢的,只好以各國需要。

    這無疑加大鴻臚寺工作難度,鴻臚寺判寺事的工作量,好幾次來找史從雲哭窮,好說歹說,史從雲咬牙又讓三司那邊給他撥了些,沒辦法,確實窮啊,好不容易得了一點,還要爲出兵做準備,能省一點是一點。

    同時史從雲讓樞密院起草命令,祕密令在湖南湖北的李處耘和李漢超回京議事。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好不容易有八年和平的大梁比往年更熱鬧一些,雖然這種熱鬧完全不是史從雲記憶中可比的,至少有了煙火氣,有了人間味。

    到十六那天,史從雲立即匆匆進宮和李谷等人商量事情。

    “大軍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二月份就可以出兵,問題是當下還沒什麼合適的理由對蜀國發兵。”樞密院裏,魏仁浦正向他訴說。

    史從雲喝着侍奉官送來的茶水想着事,衆人已經習慣他古怪的喝法,每次他一來都會特意給他準備這種苦澀的茶水。

    “上次的藉口不成嗎?”史從雲問,上次打蜀國的時候,就是樞密院這班人,不知道從哪找了幾個流民,硬說是從河中來的,來揭發蜀國皇帝軍隊百姓的迫害。

    隨後官家爲“百姓着想”,爲了天下蒼生,解救四州百姓於水火之中,於是就有史從雲的伐蜀之戰。

    打仗理由和藉口是最不重要的那個,但也是不可或缺的,赤裸裸的侵略和找個理由的侵略在人心和士氣上影響還是很大的。

    所以史從雲想着要不再找幾個蜀地“老鄉”來向他告狀?

    旁邊的王溥插嘴:“這招也不是不可以,不過也太難服人了,如果能有別的最好,實在不行就如此吧,只要兵事不怠,剩下的反而沒那麼重要。”

    “王相說得對,說到底還是兵事,兵伐爲上,實在不行讓翰林院發個檄文也成。”史從雲總結道。

    大家又說一些關於此戰的安排,比如後勤補給,需要出動的兵力和部署。

    “這次我準備出兩路大軍。”史從雲端着茶杯,一面踱步一面說,衆人坐在四周聽他說話,主座上做的是剛剛過來符皇后。

    “一路走潼關,過秦嶺往南,一路從江陵順着長江往上,兩路會師成都,如果一路受阻,還能靠另外一路,這就是基本的進軍路線。

    計劃總共出兵五萬,一路三萬人,水陸並進,走江陵西進。

    一路兩萬人,關中南下,陸路爲主。”史從雲指着面前掛着的巨大的圖經(地圖)爲衆人講解,他這樣安排是有用意的,南面有長江,後勤壓力小,所以可以部署更多軍隊。

    北面都是山路,後勤困難,而且大軍難以展開,所以人太多也沒用,還會拖垮後勤。

    “江陵往上那一段並不好走,北面也有劍門關那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範質開口說。

    “這是不可避免的,蜀地四面環山,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兩處是入蜀大道,某從兩路出兵,就是要分散他們,讓他們首尾南顧,南北分兵。”

    “可蜀國有禁軍十幾萬。”範質再次開口。

    史從雲毫不在意:“從歷史上看,蜀道是難於上青天,不攻則已,攻則沒有不破的。”

    範質頓時啞口無言。

    史從雲接着強調,“另一條原則就是不能趕盡殺絕,不能攪擾百姓,百姓的東西不能搶,百姓的墳不能挖,百姓的樹不能砍,不能把蜀中百姓逼到絕路上。

    這點樞密院必須下明文給各軍將士,某也會約束,並商議出個可靠的監軍來。”

    最後這條他說得很重,因爲作爲歷史看得很多的史從雲,十分了解蜀地。

    雖然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但歷史上想打四川的,基本只要一打就打進去了。

    而且天下一亂,誰都想去蜀地稱王稱霸。

    如果熟悉蜀地歷史的人應該明白,想從血緣上去追溯所謂的四川人,幾乎不可能了,因爲四川的歷史就是一批又一批外人入主的歷史。·

    遠的秦國佔巴蜀,之後秦漢發配罪犯,流民去巴蜀。到東漢末年劉焉、劉璋、劉備等都是外地人帶兵入蜀稱王稱霸;

    到現在孟昶的後蜀,和後蜀之前的前蜀都是軍閥領兵從北方來的,入蜀之後稱王稱霸。現在這個蜀國的很多大將,重臣乃至國主都是山西人,河北人。

    就和當初河北的劉備入蜀稱王類似。

    這就是個很矛盾的事,一方面說蜀道之難如何如何,一方面誰想打只要出兵,就沒有打不下來的。

    趙匡胤出兵滅蜀時,數萬宋軍,短短几個月就把十幾萬蜀兵收拾了,還留下“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的佳話。

    縱觀歷史,其實蜀兵整體戰鬥力表現發揮穩定,那就是整體的拉胯。

    高光時刻就是後來跟隨建立新中國到新中國開國後,那是川軍歷史上最高光的時候,那段時期還要區分的,那段時期在國黨麾下的川軍表現依舊是十分拉胯的。

    這和其特殊地理環境不無關係,史從雲身爲二十一世紀的人還相信血脈說那他真是書讀到茅坑裏去了。

    四川人這個概念也沒法從血脈去追溯,不說每朝每代都有軍閥帶着大量人去四川幹山大王,還有後來的湖廣填四川等。

    血脈血脈意義上的四川人,只怕所謂純種四川人早已經沒了,但無論是哪裏的人,只要去了蜀地,都會變成地地道道的四川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