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1551 >第289章 不見
    那種趾高氣揚的感覺並不是單個的親軍將士,而是所有人都是一樣。</p>

    這種感覺對外人來說當然不好,但也沒有人敢表露出什麼。</p>

    這些王府親軍不光是束甲持兵,這算不了什麼。</p>

    這年頭文貴武賤,軍隊的總兵或是都司對文官都是畢恭畢敬。</p>

    普通的士兵在這些貴人的跟班親信眼裏和乞丐也相差不多,就算披着厚甲,拿着兵器,但在貴人們眼裏也就是另一種形式上的乞丐而已。</p>

    但在王府親軍這裏,這些跟隨大人物前來的聽差跟班們感覺到一股傲氣,一種普通衛所軍人從未展現出來的東西。</p>

    除了明顯的傲氣,還有隱藏的殺氣。</p>

    這是一羣真正上陣廝殺過的軍人,不是那些只會拿着刀槍做做樣子的衛所軍。</p>

    “軍門大人,可以確定是親軍平亂了。”</p>

    胡宗憲的臉上神色還是很平靜,象是在說件和自己不相關的事兒。</p>

    屠大山皺了皺眉,並沒有多說什麼。</p>

    衆人從城門樓子裏穿進去,一時間都有些恍惚。</p>

    一樣的大紅城牆,和京師皇城禁軍幾乎沒啥兩樣。</p>

    只是王府殿瓦多用綠瓦,一眼掃過去便是有明顯的不同。</p>

    有個隨同官兒隨口道:“榮王府應該是比楚王府小一些。”</p>

    也沒有人理會他,這官兒便是一臉尷尬的閉了嘴。</p>

    衆人都在等着,已經有王府武官到內廷找了一個承奉宦官說過湖廣高層來拜見榮王殿下的事,現在就等着殿下召見。</p>

    就算沒有公務,按太祖年間的規矩,屠大山和胡宗憲等人到了常德,就必須前來榮王會叩見親王殿下,否則便是失禮無狀,罪名不小。</p>

    衆人前來也是因爲常德府中文武相爭之事!</p>

    知府李文進堅持生苗有數千人,斬首數百級,平亂之時是榮王殿下親率行伍。</p>

    而指揮使孫永吉則報上生苗雖聚集千人左右,但真正作亂的只有數百人,斬殺百人左右後就星散逃竄,其後閉城只是搜拿餘黨。</p>

    按指揮使的說法,應該是生苗和城中府衙官員經歷周冠產生了矛盾,雙方衝突升級,生苗嘯聚之後到周家行兇。</p>

    結果半途人越聚越多,就有了衝擊府衙佔據常德的野心。</p>

    正是因爲事發突然,就算是有永順府彭家的人在其中彈壓,也是沒有壓服那些野性十足的生苗。</p>

    但事情肯定不是事前謀劃好的,否則斬殺百人左右這些人就不會四散而逃。</p>

    城中生苗好幾千人,在閉城搜捕之時,也並沒有什麼有組織的反抗。</p>

    城外則是毫無伏兵,根本沒有成股的生苗兵前來接應!</p>

    這樣說起來這是一次突發事件,根本不能說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叛亂。</p>

    至於榮王殿下,平亂之時確實在場,但孫指揮害怕殿下出事,一直勸殿下呆在陣後,殿下並未如傳言那樣披堅執銳衝殺在前。</p>

    而且孫永吉的話裏話外有明顯的暗示,殿下是在自己不明情況下告了急變之後,派出親軍出戰的同時跟着跑了出來。</p>

    在當時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瞎鬧,還好事態是被自己給控制住了。</p>

    親軍的作用,孫永吉倒是沒有說什麼。</p>

    親軍的裝備比衛所軍好,人數多,餉俸充足,又在本城彈壓一羣生苗亂兵,打的不好纔是怪事。</p>

    事情到這裏脈落是全部清楚了,文官和武官兩種說法,而且大相徑庭。</p>

    從理智上講,屠大山和胡宗憲都是傾向相信孫永吉的說法。</p>

    這樣向朝廷奏報時,湖廣官員最多被內閣承旨訓斥一通就沒事了。</p>

    如果按李文進的說詞上奏,那麼李文進自家倒黴的同時,湖廣官員多半要被嚴旨斥責,甚至是免官,罰俸,或是免職降調等處罰。</p>

    免官逮問是不至於,但誰願攤上這種倒黴事情?</p>

    宦途就是這樣,背後沒有靠的住的大佬,稍微一個小挫折,可能一生就無望了。</p>

    屠大山雖是年過花甲,但張嶽一死,他接任總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p>

    就任總督後可以加兵部尚書,也就算位至部堂了。</p>

    文官除了入閣之外,部堂就是一生宦途的頂點,誰願輕易放棄?</p>

    但這事兒也不能輕率的決斷。</p>

    聽誰不聽誰的,得多方採聽各人的說法,最後再仔細權衡利弊,最好是不擔責任的情況下選擇最有利的說法。</p>

    榮王殿下的說法,就相對重要了。</p>

    原本親王就是地方上的吉祥物,榮王殿下也不例外。</p>

    特別是在此前被告過圖謀不軌的親王,這一次居然又牽扯在這種事裏,但奇詭的是沒有人敢再次說這位殿下有什麼異樣心思。</p>

    一個莽撞的跑到戰場上的親王能有什麼壞心思?</p>

    關鍵之處還在於皇帝下過定論,榮王這樣的後生小子絕不會有謀反的心思!</p>

    衆人懷着異樣心思站在體仁門前,對面是遵義門,穿過這兩道隔絕內外廷的宮門纔是玉熹門。</p>

    城樓,宮門,隔絕內外,廣場上還有不少氈軍和親軍在訓練對戰,將士們喊着口號,在練習刀槍弓矢之術。</p>

    屠大山看了幾眼,也沒覺得有甚出奇之處。</p>

    在這座青瓦覆頂,紅牆爲基的龐大王府內,最少目前爲止,屠大山也未覺得有甚不同之處。</p>

    武昌的楚王府,確實是比這裏還要壯觀的多。</p>

    畢竟國初諸王是太祖欽封,手握重兵和實權,負責防禦地方管理軍務,王府大的七八百畝,小的也是有三四百畝。</p>

    榮王府這樣的規制,和國初諸王的府邸相比就差遠了。</p>

    過不多時,一羣宦官匆匆忙忙的趕出來。</p>

    “屠大人,胡大人。”</p>

    出面的是承奉正李富寧,地位在王府內其實是高過長史官,而且是從京師內廷派出來,可以信息直通司禮監。</p>

    兩個文官都拱手致意,在上一次王府之變時,王府承奉副被查出來私通諸郡王,後來上吊自殺死了。</p>

    這位承奉正卻是絲毫不受影響,名聲也是傳遍了湖廣官場。</p>

    李富寧近來在王府裏極少拋頭露面,甚至有點修仙近道的感覺,今天出面也是迫不得已。</p>

    “對不住兩位大人了。”李富寧臉上露出歉意,說道:“殿下那晚跑出去逞強,受了風寒,已經臥牀好幾天了。”</p>

    “哦?”屠大山關切的道:“良醫所可有醫方脈案?可向京師奏報?”</p>

    “只是偶感風寒。”李富寧笑道:“頭暈沉沉的不愛說話,但飯也喫得,覺也睡得,是以沒叫開方子,也未吃藥。若旁人也就算了,兩位大人前來,殿下交代說他不好見面,但令老奴出來,向兩位大人好生解釋。”</p>

    </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