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第95章 處子之身?
    浮豔綺靡的宮體詩,是初唐詩歌的主流。

    何謂宮體詩?誠如字面意思,是指以宮廷生活爲中心的豔情詩。宮體詩產生於梁簡文帝時期,經歷了陳後主和隋煬帝。

    這幾位帝王的日常,遊離於酒宴和美色之間。詩歌好比一面鏡子,映照出帝王的生活。

    此時的文士和臣子,其眼角眉梢,也帶着無須隱藏的荒淫。

    君不見,南朝的鮑泉曾寫道:“上客徒留目,不見正橫陳”。他是在告訴來賓,美女既已橫陳玉體,朋友豈可錯失良機。

    亂世之下的一場場狂歡,帶着破罐子破摔式的放浪形骸。

    荒唐無理玩笑的對象,可以是娼妓姬妾,也可以是自己的結髮之妻。

    王僧儒借妻子之口喊出:“知君自蕩子,奈妾亦倡家”。既然夫君都是浪蕩之人,妾我又何必冰清玉潔?

    今人恐怕也沒有此等氣魄:浮躁混亂的生活,竟被說得如此理直氣壯,言之鑿鑿。

    時間來到貞觀初期。

    李世民是一個好皇帝,卻不是一個好詩人。他的文治武功,令隋煬帝汗顏;但其文采,卻能被隋煬帝反殺。

    楊廣能寫出諸如,“蕭蕭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肅殺之氣的詩篇;而李世民的代表詩句:“蒙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依舊帶着鶯歌燕舞的六朝柔和氣息。

    至於那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詩歌本來頗具氣度,經由後世豪俠小說的傳播,變得更像說書先生口中的定場詩。

    “大唐盛世的不合作者”

    李世民的詩歌氣度,無法比肩於楊廣,他卻能把國家治理得有聲有色。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國家強盛之時,皇帝便要修書,中國二十四部正史,李世民修編了其中之六。

    文藝類的書籍,太宗時期也撰修過不少。單一部《文思博要》,全書煌煌1200卷,諸位莫要嫌多,這還僅是一部書而已。

    “網羅百家,幷包六藝”,是李世民追求的終極目標。如此,文學作品漸漸被學術所同化,堆砌成爲詩歌的表現手法。

    文采之於學士,恰如美色之於婦人,才子與美人,皆是爲取悅君王而生。

    這個時期的文人,博覽天下之書,卻又不解其意。譬如李善,乃是太宗時期着名學者,他讀書很多,學貫古今,被人稱作“書櫃”。

    李善不善屬文,專注註釋,註解《文選》時,“釋其事而忘其意”。

    這類讀書人,存在的目的,充當皇帝的移動硬盤罷了。

    史書對李善的評價是,“淹貫古今,不能屬辭”。誠如斯言。

    國家昌盛,君臣契合,政治清明,生活也愈發奢靡講究。宰相褚遂良修習書法時浮豔綺靡的宮體詩,是初唐詩歌的主流。

    何謂宮體詩?誠如字面意思,是指以宮廷生活爲中心的豔情詩。宮體詩產生於梁簡文帝時期,經歷了陳後主和隋煬帝。

    這幾位帝王的日常,遊離於酒宴和美色之間。詩歌好比一面鏡子,映照出帝王的生活。

    此時的文士和臣子,其眼角眉梢,也帶着無須隱藏的荒淫。

    君不見,南朝的鮑泉曾寫道:“上客徒留目,不見正橫陳”。他是在告訴來賓,美女既已橫陳玉體,朋友豈可錯失良機。

    亂世之下的一場場狂歡,帶着破罐子破摔式的放浪形骸。

    荒唐無理玩笑的對象,可以是娼妓姬妾,也可以是自己的結髮之妻。

    王僧儒借妻子之口喊出:“知君自蕩子,奈妾亦倡家”。既然夫君都是浪蕩之人,妾我又何必冰清玉潔?

    今人恐怕也沒有此等氣魄:浮躁混亂的生活,竟被說得如此理直氣壯,言之鑿鑿。

    時間來到貞觀初期。

    李世民是一個好皇帝,卻不是一個好詩人。他的文治武功,令隋煬帝汗顏;但其文采,卻能被隋煬帝反殺。

    楊廣能寫出諸如,“蕭蕭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肅殺之氣的詩篇;而李世民的代表詩句:“蒙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依舊帶着鶯歌燕舞的六朝柔和氣息。

    至於那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詩歌本來頗具氣度,經由後世豪俠小說的傳播,變得更像說書先生口中的定場詩。

    “大唐盛世的不合作者”

    李世民的詩歌氣度,無法比肩於楊廣,他卻能把國家治理得有聲有色。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國家強盛之時,皇帝便要修書,中國二十四部正史,李世民修編了其中之六。

    文藝類的書籍,太宗時期也撰修過不少。單一部《文思博要》,全書煌煌1200卷,諸位莫要嫌多,這還僅是一部書而已。

    “網羅百家,幷包六藝”,是李世民追求的終極目標。如此,文學作品漸漸被學術所同化,堆砌成爲詩歌的表現手法。

    文采之於學士,恰如美色之於婦人,才子與美人,皆是爲取悅君王而生。

    這個時期的文人,博覽天下之書,卻又不解其意。譬如李善,乃是太宗時期着名學者,他讀書很多,學貫古今,被人稱作“書櫃”。

    李善不善屬文,專注註釋,註解《文選》時,“釋其事而忘其意”。

    這類讀書人,存在的目的,充當皇帝的移動硬盤罷了。

    史書對李善的評價是,“淹貫古今,不能屬辭”。誠如斯言。

    國家昌盛,君臣契合,政治清明,生活也愈發奢靡講究。宰相褚遂良修習書法時,非精筆佳墨,則不肯寫字。

    太宗時期的詩歌,濫施聲色,內容空洞。其萎靡的詩風,比之於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時,尚存一息清醒意識的,竟只有敢於犯顏直諫的魏徵。

    上官儀得勢後,開創綺錯婉媚的詩風,詩歌終於淪爲粉飾太平的工具,而上官儀本人,亦深陷形式主義的旋渦,不能自拔。

    他提出所謂“六對”、“八對”理論,以做對聯的方法寫詩。上官儀們不是在寫詩,做文字遊戲罷了。

    好在還有四位卓絕的才俊,他們是灼灼盛世的不合作者。四人不能忍受這種溫軟,他們高高舉起,反抗的義旗。

    “悲情的四傑”

    對主流文化的抗逆,最穩妥的方式,是作不動聲色的反對。四人顯然不這樣認爲,他們反抗的手段,更加壯懷激烈。

    縱然喜好萎靡詩風的,是當朝的皇帝,他們也在所不辭。

    反對我所反對的,讚美我所讚美的,如此而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