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第92章 還我河山
    縱觀古代大一統王朝,元朝和明朝這兩個相鄰的朝代,雖然有着很多不同之處,但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其中最大的相似之處是開國太子都是英年早逝,元朝是元世祖忽必烈嫡長子真金太子英年早逝,明朝則是大家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之朱標,也是英年早逝,死後諡爲“懿文太子”。

    在開國太子英年早逝以後,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選擇都出人意料的一樣,就是選擇皇孫繼位,元世祖選擇的是真金太子第三子鐵穆耳,是爲元成宗;明太祖選擇的是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允炆,是爲建文帝。

    元朝在大一統王朝中是出了名的混亂,國祚98年,還不過百年,可是皇位傳遞是相當混亂,諸如“兩都之爭”、“天曆之變”等政變,都是皇位傳遞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政變,伴隨着皇帝的不正常死亡。

    可就是在這種混亂的環境下,元成宗這個皇孫繼位以後,並沒有發生政變被推下皇位,反而坐穩了皇位,在位13年以後駕崩,雖然他無嗣而終,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不過這是後話了。

    明朝是嚴格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的王朝,除卻開國初期的“靖難之役”,整體來說皇位傳遞很平穩,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流血政變。

    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文帝朱允炆卻被叔叔燕王朱棣推下皇位,從此帝系由明太祖嫡長子懿文太子朱標一系,轉移到四子燕王朱棣一系,建文帝這個失敗者則是不知所蹤,其下落成爲明朝的一大懸案。

    那麼爲什麼開國皇帝選擇皇孫繼位,元朝成功了,明朝卻失敗了,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首先建文帝朱允炆對比元成宗,其實有一大優勢,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確定他爲“皇太孫”,是儲君;而真金太子死後,元世祖對於皇位繼承人也是猶豫不決,先是對真金太子嫡長子甘麻剌專門設置“內史府”這個特殊機構,後來纔將原本屬於真金太子的印璽皇太子寶授給元成宗鐵穆耳,間接表明了傳位給他的意圖,但對比建文帝朱允炆,就明確儲君之位這點來說,元成宗明顯是不如建文帝朱允炆。

    縱觀古代大一統王朝,元朝和明朝這兩個相鄰的朝代,雖然有着很多不同之處,但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其中最大的相似之處是開國太子都是英年早逝,元朝是元世祖忽必烈嫡長子真金太子英年早逝,明朝則是大家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之朱標,也是英年早逝,死後諡爲“懿文太子”。

    在開國太子英年早逝以後,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的選擇都出人意料的一樣,就是選擇皇孫繼位,元世祖選擇的是真金太子第三子鐵穆耳,是爲元成宗;明太祖選擇的是懿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允炆,是爲建文帝。

    元朝在大一統王朝中是出了名的混亂,國祚98年,還不過百年,可是皇位傳遞是相當混亂,諸如“兩都之爭”、“天曆之變”等政變,都是皇位傳遞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政變,伴隨着皇帝的不正常死亡。

    可就是在這種混亂的環境下,元成宗這個皇孫繼位以後,並沒有發生政變被推下皇位,反而坐穩了皇位,在位13年以後駕崩,雖然他無嗣而終,埋下了元朝中期皇位爭奪戰的隱患,不過這是後話了。

    明朝是嚴格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度的王朝,除卻開國初期的“靖難之役”,整體來說皇位傳遞很平穩,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流血政變。

    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建文帝朱允炆卻被叔叔燕王朱棣推下皇位,從此帝系由明太祖嫡長子懿文太子朱標一系,轉移到四子燕王朱棣一系,建文帝這個失敗者則是不知所蹤,其下落成爲明朝的一大懸案。

    那麼爲什麼開國皇帝選擇皇孫繼位,元朝成功了,明朝卻失敗了,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首先建文帝朱允炆對比元成宗,其實有一大優勢,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確定他爲“皇太孫”,是儲君;而真金太子死後,元世祖對於皇位繼承人也是猶豫不決,先是對真金太子嫡長子甘麻剌專門設置“內史府”這個特殊機構,後來纔將原本屬於真金太子的印璽皇太子寶授給元成宗鐵穆耳,間接表明了傳位給他的意圖,但對比建文帝朱允炆,就明確儲君之位這點來說,元成宗明顯是不如建文帝朱允炆。

    但爲什麼元成宗成功了,建文帝朱允炆卻失敗了呢,其實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建文帝朱允炆廢除了爺爺明太祖的“塞王守邊”模式,要大改藩王制度,但沒實力做到,個人能力太差了,於是引來反噬,被叔叔燕王朱棣推下皇位。

    而元成宗繼位以後,雖然限制了諸王勢力,但明顯是有限度的,不像建文帝朱允炆那般,都不是削藩了,而是殺藩,幾個月之內連削五王,甚至逼的湘王朱柏以死明志,至於其他方面,元成宗也沒有大的改變,維持了政局的穩定,所以自然坐穩了皇位。

    再看看對諸王打壓特別狠的元英宗取消諸王歲賜,不氾濫封王,對諸王加大約束力,採用漢法諸王有罪子孫不得襲封等等,又重用漢臣,引起守舊貴族的反對,結果如建文帝一般被推下皇位,只不過他的下場更悲催,在“南坡之變”中被害死,建文帝怎麼說也是一個下落不明的結局,很有可能逃出生天。

    所以就這點來說,元成宗很聰明,知道藩王可以限制權力,但不能打壓太狠,會把握分寸。

    再看看建文帝朱允炆,繼位才幾個月而已,就開始廢藩、乃至殺藩,不給藩王留後路,逼的燕王朱棣造反不說,明明擁有壓倒性優勢,卻識人不明,使得只佔據一隅之地的朱棣竟然與朝廷大軍展開了長達4年的拉鋸戰,最後更是讓朱棣採取斬首行動,直下南京,到了南京城下,還沒怎麼打,建文帝朱允炆信任谷王和李景隆就開金川門,使得朱棣順利攻克南京,成爲大一統王朝中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

    所以就對藩王態度而言,這就是元成宗成功,而建文帝卻失敗的原因。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像建文帝的生母呂氏,並沒有什麼權力,而元成宗的生母真金太子妃伯藍也怯赤有着一定影響力,因爲蒙古“幼子守竈”習俗,對小兒子元成宗很偏心,在元世祖剛剛駕崩以後,面對小兒子最大的對手之長子甘麻剌,明顯偏袒小兒子元成宗,使得元成宗順利繼位,而讓長兄不得不勉強接受這個現實。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元成宗有一個優勢,在元世祖時代曾經總兵鎮守漠北,獲得了北方邊防駐軍的支持,在軍隊有着影響力,而建文帝朱允炆在明太祖時代,並沒有類似經歷,在軍隊的影響力,跟他四叔燕王朱棣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