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生也太平,死也安樂
    明孝宗弘治年間,明朝文人陸容辭官還鄉,寫了一部《菽園雜記》,書中第三卷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高皇嘗微行至三山街,見老嫗門有坐榻,假坐移時,問嫗爲何許人?嫗以蘇人對。又問:“張士誠在蘇何如?”嫗雲:“大明皇帝起手時,張王自知非真命天子,全城歸附。蘇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德。”

    意思是,朱元璋稱帝后,到蘇州微服私訪,在三山街看到有個老太太坐在門口,朱元璋便問他:“你是什麼人?”

    老太太說:“我是蘇州人!”

    朱元璋又問:“張士誠當年在蘇州對百姓好不好?”

    老太太沒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問題,而是說:“當初,大明皇帝攻打蘇州的時候,張士誠自知不是真命天子,爲了不讓蘇州生靈塗炭,便主動投降了。蘇州百姓至今仍感激張士誠的盛德。”

    朱元璋聽完後,十分感慨,說道:“張士誠經營蘇州也沒多久,蘇州人如此感激他。如果京師的百姓也這麼感激我就好了。”

    這段記載雖然出自野史,但足見當時蘇州百姓對張士誠的態度。至今吳語裏仍有“講張”一詞,在方言中大概讀“剛藏”音,意思是聊天,準確來說,是竊竊私語地聊天的意思。

    元朝末年三大梟雄,朱元璋果敢自強,陳友諒志大才疏,張士誠有器量但無遠圖。然而,最得民心之人,還是張士誠。遺憾的是,張士誠雖得民心,卻未得到天下。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張士誠,希望通過史料分析,讓大家瞭解一個不一樣的農民領袖。

    一、走私四兄弟,生死十八人

    元朝末年,苛政猛如虎,爲了加大力度剝削百姓,元廷提高了鹽價,打算靠食鹽發財。衆所周知,食鹽的生產成本並不高昂,但從漢朝開始,食鹽都是朝廷專賣,中間大把利潤都流入朝廷之手。

    在江蘇泰州的白駒場,有許多朝廷設立的鹽池,很多窮苦百姓爲了謀生,便靠賣苦力爲官府運鹽。張士誠在史書中的第一次出場,便是一個運鹽的夥計。

    《新元史·列傳一百二十一》記載:

    張士誠,泰州白駒場人。以行稱,曰張九四,少有膂力,厚重寡言。與弟士義、士德,士信,並駕鹽綱船,業私販。

    張士誠原名張九四,家裏還有三個弟弟,分別叫:張士義、張士德,張士信,兄弟四個一起駕着小船,幫朝廷運送官鹽。有時候,也趁機販賣一些私鹽。

    張士誠的力氣很大,頗有俠氣,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他喜歡幫助同行,分文不取,因此人緣很好。當時,他販賣私鹽的事情被那些富戶知道後,富戶們經常以告官來威脅張士誠,逼張士誠爲他們幹活,或者動輒辱罵張士誠。有一個叫丘義的弓弩手特別喜歡欺辱張士誠,有一天,張士誠忍無可忍,終於爆發。《明史·張士誠傳》記載:

    士誠忿,即帥諸弟及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義,並滅諸富家,縱火焚其居。入旁郡場,招少年起兵。

    張士誠一怒之下,夥同三位弟弟和李伯升等人殺掉了丘義,然後滅掉了平時欺負他們的那些富人,放火燒了他們的房子,宣佈起兵造反。由於最初只有18個人,這就是後世話本中常說的“18條扁擔起義”。下圖爲張士誠起義遺址:

    張士誠起義,最初是“驅鹽徒爲兵”。這些鹽民平時飽受欺壓,張士誠振臂一揮,大家羣起響應。一時間,聲勢浩大,張士誠不僅殺掉了江浙行省參政趙璉,又攻陷興化,等打到德勝湖,窮苦百姓紛紛前來投奔,張士誠的隊伍很快達到了上萬人。

    這期間,元朝曾兩度招降張士誠,第一次是高郵守將李齊,張士誠本來答應投降,但結果又“復叛”。後來元朝再次招降,並且許張士誠“萬戶”的身份,張士誠並不答應。他佔領了高郵。在衆人的擁戴下,張士誠自稱“誠王”,建立“大周”。

    張士誠起義的這一年,是公元1353年,彼時,朱元璋剛剛加入紅巾軍不久,三年後,陳友諒纔在黃蓬起義。

    中國有句古語:“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普通百姓,誰都不想和朝廷對抗。張士誠兄弟本是靠力氣喫飯的本分人,但面對元廷的黑暗和社會的壓迫,他們造反也頗爲無奈。

    張士誠造反,實際上是古代底層勞動人民反壓迫的一種體現。張士誠不是投機者,他只是不願向命運妥協。

    二、高郵逢好運,平江得人心

    張士誠第一個根據地,便是高郵。元朝幾次派兵前來攻打,張士誠屯兵高郵湖,元朝的騎兵完全用不上,幾次都無功而返。1354年,元朝丞相脫脫親自南征張士誠,脫脫自稱帶兵“百萬”,聲勢浩大,高郵瞬間被元軍層層包圍。

    其實,脫脫在元朝末年還是頗具才能的,他連戰連捷,先攻破高郵的外城,眼看就要拿下內城。元順帝突然聽信讒言,解除了脫脫兵權。脫脫被押解到吐蕃,半路上被元順帝賜死。

    不得不說,張士誠運氣特別好,若不是脫脫突然出事,張士誠很可能成爲元朝的俘虜。

    待脫脫離去,張士誠奮起反擊,士氣大振,他一鼓作氣,接連攻下了揚州、天長等。

    接下來,張士誠的好運氣又來了。江陰人朱英造反,元軍前來鎮壓,朱英被迫向張士誠請求,爲了獲取張士誠的信任,朱英把老婆孩子都送到張士誠那裏。張士誠最終被朱英的誠意所打動,派弟弟張士德率兵15000人幫助朱英。

    張士德一路高歌猛進,元軍被張士德打得落荒而逃,張士德輕鬆拿下江陰。嚐到甜頭後,便趁熱打鐵,繼續向南擴張地盤。張士誠本來還很擔心弟弟太過冒失,可沒多久就得了捷報,張士德連續攻陷了常熟和無錫,大軍直逼蘇州(當時稱平江)。

    張士德的大軍突然出現在蘇州,平江路總管貢師泰猝不及防,立即下令死守城池。張士德士氣正旺,他親自帶領三四千人駕着雲梯攻上城頭,至此,張士誠又得到了蘇州。

    隨後,張士誠率大軍前來,崑山、嘉定、崇明、吳江相繼落入張士誠之手。張士誠驀然回首,他已經不是剛佔領高郵湖的鹽販子了,他現在已經拿下大片土地,有足夠的資本和元朝周旋。

    筆者認爲,張士誠能夠從一介鹽民瞬間成爲反元梟雄,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元朝奸臣當道,地方官貪污橫行,兵將久疏戰陣,聞張士誠勢大,都無心戀戰。

    第二,韓山童、徐壽輝先後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發動“紅巾軍起義”,元廷已經應接不暇,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兩大名將一邊鎮壓叛軍,一邊爲了爭奪權力相互爭鬥,如此大大減小了張士誠的軍事壓力。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