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家有美妻好種田 >第十三章漏網之魚
    御史的文章比較單調多數都是清代的,而且不是什麼官制就是帝王將相一類的,就不能寫點其他朝代的,或是有關後宮方面的嗎。

    真是慚愧得緊,御史除了對明清兩朝歷史略知一二外,其他朝代的歷史並沒有過多的涉獵,完全處在知與不知的層面,因此就是想寫,也寫不出有自己觀點的東西。

    既然讀者有建議,那麼以後就多寫一寫關於後宮方面的內容,藉着這個機會,這次就來講一講清代的皇后和皇貴妃。

    後宮妃嬪的制度

    清入關後,後宮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到了康熙中期以後,逐漸形成了后妃的八個等級,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封建專制時代等級森嚴,不同級別的后妃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享受應有的待遇,皇后母儀天下,統攝六宮等級最高,享有至高的政治地位和特權。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以下皇貴妃等一律都是妾。只不過她們是皇帝的女人,因此沒有“妾”這個說法,都叫妃嬪。其實,性質上還是與民間的妻妾一樣,妾在妻的面前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

    皇后分爲兩種,一種是嫡皇后,就是皇帝大婚時選定的第一個皇后,或是在皇帝還是當皇子時的嫡福晉;另一種是繼後,就是第一任皇后去世後重新冊立的。顯然,第一類皇后的地位要更高一些。

    清代有大婚經歷的皇帝並不多,算起來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個,也就是從大清門進入紫禁城的皇后也僅有順治帝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康熙的孝誠仁皇后、同治的孝哲毅皇后和光緒的孝定景皇后。至於繼後數量就很多了,從努爾哈赤時代算起,大致有25個之多。

    和皇后相比,皇貴妃的數量反而不多,有清一代只有21個。這似乎有點不合常理,按說應該等級越低的妃嬪人數應該越多,實際上皇貴妃以下的情況的確如此,越往下人數越多。可皇貴妃卻是個例外,這也是有原因的。

    自康熙以後出現了一個潛規則(不是制度),凡是皇后在世,一般不立皇貴妃。這也是康熙皇帝吸取了順治朝的教訓。因爲在順治皇帝對他的前兩個皇后都不滿意,將全部心思都花在了董鄂妃身上。

    董鄂妃自進宮後深受順治寵幸,短短數月就爬到了貴妃的高位。順治帝對他的第二位皇后極不滿意,又想下旨廢除,但鑑於孝莊和朝臣的反對,纔不得已推讓,但卻收回了皇后的金冊和印章。

    不久,順治又立董鄂氏爲皇貴妃,這個時候的皇后形同虛設,後宮事務皆由董鄂氏統攝。這個事件給後世皇帝的印象很深,因此皇后在世,一般都不立皇貴妃。

    皇貴妃和皇后只有一級之差,如果立了皇貴妃就會給皇后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不利於後宮的團結穩定。如果皇貴妃更受皇帝寵信,那麼皇后就有可能會被架空,甚至引起宮鬥,這也是皇帝不願意看到的。

    自康熙以後,凡皇后在世,後宮中級別最高的一般都是貴妃。只有在皇后去世,皇帝尚未確立新後的情況下,纔會晉封最受寵的妃子爲皇貴妃,以統攝六宮事務,又或者是將默定的皇后人選先放在皇貴妃的位置上過渡一段時間,然後再冊立皇后。

    皇后和皇貴妃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前面提到,皇后和皇貴妃僅有一級之差,甚至皇貴妃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皇后。但這並不說明,皇貴妃在政治待遇上和皇后相近。她們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1、名分不同

    皇后是正妻,這一點就是她的名分優勢。古代中國尤其看重名分,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反映在具體事務上也很明顯,比如遇國家重大慶典,只有皇后有資格和皇帝一同接受百官的朝賀,皇貴妃以下的妃嬪,甚至一輩子都沒有機會進入太和殿。

    皇后母儀天下,也是所有女性的道德典範。按例每到農耕時節,皇帝要到先農壇行祭祀禮並親耕,皇后則要行親蠶禮。古代很早就有“天子親耕南郊,皇后親蠶北郊”的祭祀典制,這也是代表了古代中國男耕女織的基本思想。

    還有皇帝和皇后的生日也是國家大政,皇帝的生日叫“萬壽節”,皇后的生日叫“千秋節”,文武羣臣都要行朝賀大禮。而皇貴妃則沒有這個待遇。

    2、新皇繼位封號不同

    皇帝駕崩而皇后尚在,不管她有沒有生育皇子,又或是自己的兒子有沒有當皇帝,按照朝廷法度,嗣皇帝都得尊爲皇太后,移居慈寧宮。太后和皇后性質又不同,按照大清家法,太后是可以有限度地干涉朝政的,至少在宗室皇族內部的事務上,具有很大的發言權。

    皇貴妃照例也會有封號,但僅僅是皇貴太妃,她和衆多的先帝妃嬪們一起,要重新改居它殿,名爲頤養天年,實際上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家寡人。

    3、死後待遇天壤之別

    皇后如果死在皇帝之前,如果不是有重大的變故(如乾隆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按例要入葬皇帝地宮;如果死在皇帝之後,則要單獨建陵,名爲皇后陵。

    皇貴妃死後情況則有所不同,明代時是不能和皇帝葬在一起的。但清代有個別案例,只要經過皇帝點頭,也可以葬入皇帝地宮。但更多的則是被安葬在妃園寢(妃嬪的公共墓地)。

    皇后死後按照大清家法還要升祔太廟,一律系諡,皇后的諡號當中必須有皇帝的廟諡,比如康熙皇帝的廟諡爲“仁”,因此他的皇后都會加上一個“仁”字,這是對皇后的極大尊崇。

    至於皇貴妃就沒有這個特權,既不升祔太廟,也不給廟諡,僅僅是追封一個諡號而已,且字數比皇后要短很多。

    4、孃家待遇不同

    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的妻子,皇后名分定下之後,她的孃家就會享受法律規定的政治待遇。按清制,凡皇后之父不管官職高低,一律封承恩公爵位。

    自康熙以後還形成了定製,凡皇后名分定下之後,如果孃家出身下五旗的,則一律要擡旗,比如原先是鑲紅旗的,則要擡入正黃旗或鑲黃旗,一般不擡入正白旗。

    皇貴妃孃家不封爵也不擡旗,只有物質上的賞賜。當然瞭如果皇帝寵信,她的孃家人和皇后的孃家人一樣,也會因裙帶關係而受益,但這是相同點,就不多細說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