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弘的大殿上,羣臣對着皇帝山呼“萬歲”,是歷史劇中常見的戲碼。藝術來源於生活,宋代高承所撰的《事物紀原》記載:“……蓋七國時,衆所喜慶於君者,皆呼萬歲。秦漢以來,臣下對見於君,拜恩慶賀,率以爲常。”當然不管是在殿中高呼的羣臣,還是端坐龍椅接受慶賀的皇帝本人,都清楚這皇帝又不是龜屬生物,所以“萬歲”是不可能萬歲的,別說是這輩子,連下輩子,下下輩子不可能萬歲的。

    影視劇中羣臣山呼萬歲的場景

    在幾大大一統王朝中,除卻小皇帝頻出的東漢,明朝皇帝的平均壽命幾乎是墊底的。自明成祖之後,明朝諸帝普遍壽數不長,別說是萬歲,連越過半百這條線的也僅有嘉靖和萬曆祖孫倆,多數駕崩時僅30多歲。相對於本家大宗,處於小宗地位的藩王、郡王們,可能因被圈養了,整天無所事事,心曠體胖之下長壽衆,活到一甲子的很是常見,上七八十歲的也不少。

    更奇特的是朱棣一系作爲帝系,在明太祖朱元璋諸子中獲得的資源最豐厚,照理應當子孫昌盛,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自明成祖至明世宗九位皇帝,共有31名皇子封王,期間家因謀反被貶爲庶人,三家入繼大統,截止隆萬年間只餘下十二家還在傳承。據明代史學家王世貞的《弇山堂別集》統計,成祖系的十二家宗室,在萬曆初年總人數僅有998人,不到人數最多的周藩五分之一。就這人數還是靠朱高燧的趙藩進行拉昇(598人),其餘諸藩皆不足百人。反倒是太祖繫留下的十七家藩王中,有六家人口破千(秦、晉、周、楚、代、韓),此外寧藩要不是被除國,估計也會破千(統計時有912人)。

    有明一代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沈莊王朱幼?,薨逝於正德十一年(1516年),享年85歲。當然這個壽數遠不是明朝宗室成員的極限,單郡王一級就有好幾個突破90歲的。明代上層宗室最長壽的,是代藩的第四代襄垣王朱成鍨,活了92歲。無獨有偶,朱成鍨的父王襄垣安恵王朱仕坯也活了91歲,父子倆蟬聯了上層宗室壽數的冠亞軍。

    來自《明史》的謬誤

    朱成鍨,是代簡王朱桂曾孫,襄垣恭簡王朱遜燂之孫,襄垣安惠王朱仕坯嫡長子。這裏要特別強調一點,朱成鍨是朱仕坯嫡子中最年長者,非是真正的長子,《明憲宗實錄》明確記載,朱仕坯的庶長子名朱成鍺,於成化十六年(1480年)獲得賜名。

    《明史·諸王世表二》對朱成鍨的表述爲:“成鍨,安惠嫡一子,成化二十一年襲封。隆慶二年薨。”成化二十一年爲1485年,隆慶二年爲1568年,如此說來他當了84年的郡王,如此超長待機實屬罕見,應當是有明一代諸王在位最長者。

    鸛雀樓

    但是且慢就此下結論,這個《明史》的這一記載明顯有問題。被視爲明宗室最高法典的《皇明祖訓》對郡王受封的最低年齡有規定:

    “皇太子嫡長子爲皇太孫,次嫡子並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親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歲,皆封郡王。授以鍍金銀冊、銀印。”(《皇明祖訓·職制》)

    藩王都是由皇子受封而來,故而《皇明祖訓》對藩王的冊封年齡不設限制,比如魯荒王朱檀受封時才幾個月,吉簡王朱見浚受封時也年僅2歲。但這項優待僅限於個藩國的始封君,嗣封藩王也有十歲這個最低年齡限制,更何況是與皇帝的關係還隔了一層的郡王。雖然自明憲宗起歷代對《皇明祖訓》有所增益,可目的是爲了限制宗室的權力及人口增長速度,自然不可能對郡王的襲封年齡作向下改動。

    朱成鍨活了92歲,若在位時間長達84年,那他襲封襄垣王爵時年僅9歲,不到《皇明祖訓》規定的最低年齡,顯然《明史》的記載有誤。

    問題的關鍵出在《明史》對朱仕坯的記載上,《諸王世表二》稱其“成化十七年襲封。十八年薨。”成化十八年爲1482年,朱仕坯活了91歲,按此推算他應當出生於1392年,也即洪武二十五年。其父朱遜燂生年不詳,但祖父朱桂的生辰《明實錄》有詳細記載,爲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十八。也就是說朱桂十九歲時,朱仕坯這個孫子就出生了,並且這不是他的第一個孫子。這種奇葩結論,與網上經久彌新的“我爺爺九歲的時候就死了”這句雷人臺詞何其相像。

    除了在位時間,《明史》對朱成鍨卒年的記載也是一大謬誤。《明實錄》記載朱成鍨逝世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是故他的生卒年,當爲成化十一年(1475年)和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明史》無論是名氣,還是流傳度,都遠高於《明實錄》,成爲人們研究明代的主要參考書目。因此目前網上對朱成鍨的介紹,幾乎都本於《明史·諸王世表二》。某百科最近雖然對朱成鍨的詞條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可對其生卒年的表述,依然基於《明史》。

    靠作弊獲得王爵

    天順朝,因代藩宗室繁衍日盛,大同城小民弱不堪重負,部分宗室外遷。天順五年(1461年),襄垣王支系由大同南遷蒲州(今山西永濟市蒲州鎮),開啓了襄垣王家族在蒲州小兩百年的繁衍生息史。當時在位的,是朱成鍨的祖父,始封君襄垣恭簡王朱遜燂。

    朱桂劇照

    與父親代簡王朱桂一樣,朱遜燂與自己嫡長子朱仕?關係一向不睦,讓其三弟朱仕堲覷到了取而代之的希望,遂聯合四弟朱仕埭,在父王面前瘋狂詆譭大哥及嫡母。受此影響,朱遜燂、朱仕?倆父子終於在南遷當年爆發激烈衝突。本就桀驁不馴的朱仕?趁着上疏朝廷爲父求藥的機會,提出由自己代理襄垣王府事,意圖“乘父之病,奪其祿位”,召明英宗嚴詞訓斥。

    次年十二月,襄垣王朱遜燂薨逝。三年後,朱仕?襲封襄垣王。襲爵的襄垣王對兩個弟弟選擇了“以直報怨”,經過十一年的激烈鬥爭,終於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決出了結果。朱仕?、朱仕埭被廢爲庶人,一個在北京囚禁之死,一個在父王的陵園了此終生。至於最先發起挑戰的朱仕堲,則先敗後勝,一度被“革去冠帶祿米”,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靠着小妾赴京告狀,獲得遷回大同才得以脫身,在朱仕?被廢后,成功復爵,但也就僅限於此了。

    雖然至朱仕?被廢爲庶人,襄垣王支系遷到蒲州僅僅15年,可兩代郡王依然在當地留下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宗族。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宗法制社會來說,族不可一日無長,即便無方正式設立族長,也要推個臨時工出來管理族人。

    老大、老四被廢爲庶人,老二早夭,老三被限制在大同不準歸宗。於是朱成鍨三位大爺的鷸蚌相爭,最終便宜了他老爹朱仕坯這個漁翁,被明憲宗任命爲襄垣王府理宗,具體時間不詳。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