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諸天反派模板 >第二百二十六章 洋玩意兒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天邊剛矇矇亮的時候,九叔便起牀洗臉、敬香、做早課、打掃庭院,運氣練功。

    這些事情中有部分應該是徒弟該做的,但是九叔卻親力親爲,看起來勤奮無比。

    嶽斯如今不需要睡眠,或者說他的生命週期的時間跨度已經達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一如《莊子·逍遙遊》中所講述的上古大椿樹,以八千歲爲春,以八千歲爲秋。

    可以成年累月地不睡覺,睡上一次也要花去數年的時間,所以也早早地起來了。

    “那兩個不成器的材料,現在還在夢裏和周公下棋,怎麼可能起得來。”

    當嶽斯問起文才和秋生的時候,九叔一臉生氣地如此說到,但是話裏卻帶着拳拳愛護之意。

    昨晚半夜四目道長敲門,文才和秋生忙着燒火煮飯,又替嶽斯收拾了一間屋子出來,算是辛苦了一點,他這才縱容自己兩個徒弟偷懶,不然換做平時,早就藤條抽上去了,把他們叫起來做那些雜活。

    而嶽斯則看得分明,運氣練功什麼的,在九叔的修行當中只是增強武道修爲的方式,真正增長穩固根本法力的,卻是那敬香、唸經、打掃之類看似繁瑣無用的行爲。

    “你問這個啊,我當初上山學道的時候,被師父用鞭子抽了一年才養成了早起之後做這些的習慣,那在我們茅山修行當中,屬於每日作息的一部分。”

    聽聞九叔如此回答之後,嶽斯對於那位發明這種修行方式的茅山祖師大爲敬佩,修行不是修行,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要受篆之後遵守茅山的戒律、按照它的儀軌行事,便能增長法力。

    不然的話,哪怕學得茅山道法,不遵守戒律,修爲進度很慢乃至倒退。

    例如《靈幻先生》中的茅山明,正是不遵守茅山戒律,養鬼捉鬼騙取錢財,修爲與他修道的年紀不匹配,甚至堂堂修道之人被厲鬼附身。

    而當師父的用棍子抽打徒弟,讓他們早早起牀練功做早課,就是爲了培養他們的習慣,讓習慣戰勝人類本身的惰性,雖然聽起來很扯淡,但這恰恰是修行的第一步。

    九叔可能並不知道這樣做的理由是什麼,但是師父怎麼教他的,他就怎麼教徒弟的。

    反觀“如來”這邊,哪怕是嶽斯這個套着殼子的冒牌貨,講經的時候依然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吹法螺擊法鼓,大光明拳,如果嶽斯願意的話還能來個獅子吼,一句話,場面。

    比起茅山正傳的潤物細無聲,孰高孰低毋庸言表——當然,這其中絕對沒有拉踩的嫌疑,絕對是就事論事。

    快到了飯點,秋生和文才還有四目道長才慢悠悠地起牀洗漱,做飯的事情當然還是兩個徒弟的事,不過嶽斯卻說到:“不用那麼麻煩了,我爲大家張羅一頓洋人的早餐,讓大家嚐嚐鮮。”

    聽聞此言,一行人滿懷期待地來到飯堂。

    嶽斯手一揮,原本空蕩蕩的長桌上便擺得滿滿當當的,燕麥片、牛奶、果汁、咖啡、烤麪包片、果醬、煎蛋培根之類玲琅滿目。

    得了師父的應允,文才和秋生得以上桌喫飯。

    文才好奇心作祟,迫不及待地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後瞬間就被苦得五官揪在了一起,他本想吐出去的,但師父和前輩在前,那樣做無疑是失禮的行爲,只能皺着眉頭嚥了下去,然後把咖啡杯推到一邊:“這洋玩兒苦得跟藥湯一樣。”

    “這叫咖啡,不是那麼喝的。”嶽斯說到:“首先,你要端起來稍微地品上一口,適應一下它的苦味兒,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向裏面加糖與牛奶,化解它的苦澀……”

    雖然中間多有波折,例如四目道長用勺子挖着燕麥片幹嚼,九叔一個勁兒地對果醬下手,但這頓飯一衆人喫得還是非常高興——時值洋文化隨着洋人的勢力大舉入侵,和這些洋東西扯上關係是了不得的事情,就像鎮上首富任老爺就跟風開了一家洋茶館(中西合璧的咖啡店),所以這頓早餐哪怕不好喫也必須做出一副好喫的樣子。

    喫完飯之後,晝伏夜出的四目道長繼續補覺去了,等到天色暗下來,他要繼續趕屍上路。

    而九叔則督促兩位徒弟開始練功,不過是一些拳腳功夫,有強身健體之用,不涉及門派祕法與修行根本,也就沒有讓嶽斯迴避的必要了。

    在這時就可以看出文才和秋生這兩位九叔的徒弟的水平參差了。

    秋生是個天生的修道種子,修道習武學什麼都快,但是爲人跳脫心性不定,不肯下苦功,似模似樣地打上幾遍拳就有偷懶的跡象,如果不是九叔坐在一邊拎着藤條看着,他估計真的會去摸魚。

    文才天賦不佳,做起事來笨手笨腳的,有些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他都能搞砸,練拳練劍事倍功半,練上十遍還沒有秋生練一遍的效果強。並且學好容易學壞難,拳腳法術不成器,秋生的偷奸耍滑文才卻學得似模似樣的,見到自己師兄有偷懶的跡象,他也懈怠了起來,拳腳也不一板一眼了。

    直到九叔冷哼一聲,這兩個徒弟纔打起精神繼續練功。

    “讓道友見笑了,我這兩個徒弟不成器,跟着我好幾年時間了,依然沒把心性收住。”有嶽斯這個外人在一旁,九叔的語氣中滿是對自己徒弟的不滿之意。

    就像家長總喜歡拿孩子的成績出去炫耀,因爲那是彰顯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教出一個好徒弟,九叔出去也有面子,但是自己這兩個弟子偏偏不成器。

    文才父母早亡,九叔見他可憐才收他爲徒,帶在身邊免得餓死,學得一技之長傍身,之後也有個出路;被寄予厚望的秋生偏偏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如果不是他在一旁督促,恐怕功夫根本練不到今天的程度。

    嶽斯說到:“人各有志,道友有求道之心,不用師父過多督促,就能養成習慣,你這兩位徒弟心性並不完全在此,懈怠是難免的事情。”

    “不過有得有失,道友你在道術上有所成就,在其他方面必然捨棄掉了許多東西。”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