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劉協 > 第452章 望西北
    荀彧和劉巴幾乎天天見面,倒也習慣了劉巴的傲氣,並不介意,示意劉巴坐下說。

    劉巴的想法也很簡單。

    天子巡邊,湟中道的復通已成定局,河西道的複道也是遲早的事。河東的桑田雖然多,但荒廢了好幾年,大部分桑樹都已經不能用了。現在抓緊時間重新種桑,明年就能趕得上春蠶,秋天就有收穫。

    能不能搶在夏天之前完成,就多一年的收成,還能搶佔商機。

    爲了這些,多付一些報酬也是值的。那些錢給了百姓,大部分還在河東消費,流出去的可能性極低。相反,如果商機被關東人搶走了,卻再也不可能迴流到朝廷來,形同資敵。

    有一個問題是荀彧必須面對的。即使經過多年戰亂,關東的人口損失很大,依然是關西的數倍,能夠從事工商的人口更是關西的幾十倍。

    畢竟喫飯是第一位的,有了足夠的糧食才能養得起工匠、商人。

    在如此懸殊的人口基數下,公平競爭的話,關西絕不是關東的對手。如果能將關東百姓吸引到關西來,對百姓好一點也是值得的。

    對絕大多數百姓來說,他們並不在乎是劉氏江山還是袁氏江山,他們只在乎誰能讓他們活得更好。

    如何證明大漢天命不絕?讓朝廷治下的百姓活得更好。

    荀彧手指輕叩案几,沉吟不語。

    劉巴的想法很大膽,也有道理。但這不是河東一郡能解決的問題,需要朝廷治下的州郡同時推行纔可以。否則不僅關東的百姓會流向河東,朝廷治下的其他州郡百姓也會流向河東,勢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滿,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劉巴很不以爲然。天子與你有王道之約,就要是讓你放手施爲。你瞻前顧後的考慮那麼多,豈不讓天子失望?你不事先做出成績來,天子怎麼在其他州郡推行?

    荀彧不理劉巴,轉身說起了趙溫、張喜。

    劉巴膽子太大,甚至有些肆無忌憚。作爲安邑令,劉巴可以這麼幹。可是作爲天子託以重任的河東尹,他荀彧不能不考慮周全。

    聽完了荀彧迎接趙溫、張喜的經過,劉巴哼了一聲:“司空太守舊了,還不如周忠。依我看,也該讓他去山東轉一圈纔行。”

    荀彧心中微動。“子初,你說益州如今會是什麼反應?”

    劉巴笑笑。“益州是什麼反應,看看司徒的反應就知道了。我估計啊,司徒心情這麼好,很可能是在籌備益州重歸朝廷的事。只不過益州人坐井觀天,未必能理解如今的形勢,說不定還想苟安幾年。”

    “如果請天子下詔,派司空安撫荊州、益州呢?”

    劉巴想了想。“就算不成,也能清靜幾天。”

    兩人相視而笑。

    ——

    武威,姑臧。

    段潁墓前,衆人肅立,神情莊重。

    劉協雙手攏在袖中,看着修葺一新的段熲墓,看着新刻的碑銘,嘴角露出一絲淺笑。

    一篇祭文,一塊碑,就將半數涼州人牢牢的綁在了朝廷的戰車上。

    段氏族人感激莫名,就連遠在上黨的前將軍段煨都派人趕了回來,參與這次盛會,見證武威段氏的高光時刻。

    賈詡雖然不是段熲的外甥,卻做到了段熲外甥做不到的事,儼然已經成了涼州士子的代表,風頭蓋過了韓遂。看看他身後那兩百名從軍中簡拔出的涼州士子就知道,改變正在悄悄的發生。

    劉協微微欠身,向段熲的在天之靈拜了一拜。

    “段公,是朝廷負公,公不負朝廷。”

    一旁的賈詡聽得清楚,潸然淚下。

    身爲天子,在衆目睽睽之下,能說出這樣的話,誠意天地可鑑。

    那些曾隨段熲征戰四方的漢羌首領聽得清楚,也不禁心生感慨。誰也沒想到,有生之年,竟能親眼看到這樣的場面。

    天子承認了段熲的功勞,也就承認了他們的功勞。雖然他們不像段熲那樣不負朝廷,參與了叛亂,但有了這句話,就算天子要懲罰他們的罪過,他們的心理也平衡了。

    賞功罰過,天經地義。

    大功微賞,小功重罰,纔是涼州人長期以來憤憤不平的原因所在。

    但那不是天子的錯,而是關東人的錯。是他們刻意針對關西人,針對涼州人,壓制涼州人在朝廷上的聲音。如今他們連天子也要反對,是可忍,孰不可忍。

    劉協轉身,和段熲的兒子段權聊了幾句,得知他如今還是白身,沒有官職,便賜了一個光祿大夫。光祿大夫掌參贊顧問,沒什麼具體的事務,可以當作榮譽官職。

    劉協又對賈詡說,可以從段氏子弟中挑選三五人爲學員,將來從軍,繼承段公事業。

    賈詡躬身領命,段權感激不盡,率族人再次拜謝。

    禮成,衆人退下,劉協在賈詡、段權的陪同下,登上了一旁的山坡,舉目西望。

    祁連山脈在遠處隱約可見。

    “先生,孝武時,霍去病出河西,縱橫兩千裏,所向披靡。三百多年過去了,我們還站在這裏,真是愧對先賢。”

    “萬里開拓,難免有波折。縱使三通三絕,只要其志不衰,終有再出陽關、玉門之日。”賈詡勸道:“便是那希臘的傳奇英主,不也有分崩離析之時麼。”

    “你還知道那個人?”劉協轉頭,打量着賈詡,頗有些意外。

    賈詡笑道:“臣奉詔教授,總不能自己閉目塞聽,卻要人博採衆長吧。”

    “哈哈哈……”劉協大笑,又追問道:“僅僅如此?”

    “臣正在收集他們的史書,研究他們的戰法。只是資料少,又多夷語,只能仰仗安東尼翻譯。安東尼忙着做生意,翻譯的進度很慢。聽說敦煌有不少西域的道人,臣打算派人去請幾位飽學之士來,或許能有所幫助。”

    劉協點點頭,隨即又道:“詔靠天下,徵辟一些通曉夷語的人來。當年洛陽城外的白馬寺中就有一些人隨西域來的道人譯經,現在應該還有不少在世的,只是流落四方了。”

    賈詡說道:“倒也不必如此興師動衆,反正也不急在一時。臣先在敦煌、酒泉找一找。實在找不到,再去找那些人也不遲。那些人志在譯經,未必對這些俗事有興趣。”

    劉協覺得有理,沒有再說什麼。

    這時,曹昂來報,鮮卑大帥軻比能的使者求見。隨行的還有一個漢人,叫閻柔,自稱是徵北中郎將劉和的使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