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回到南明當王爺 >第八章 武昌
    剛剛進入德安府的時候王虎臣只有三四百殘兵敗將,離開德安府的時候,王虎臣卻是帶着兩千多人的隊伍離開。

    王虎臣拉隊伍的能力令人咋舌,不僅僅是左良玉的隊伍這麼幹,其他的明朝總兵也是這麼拉隊伍的,農民軍也一樣,他們能在短短一兩年就拉起動輒十萬,甚至二三十萬的隊伍,兵源不都是這麼來的麼?

    大明朝的百姓,太苦了。

    王虎臣帶走了三千多人的大軍,而留下的則是一個滿目瘡痍,死氣沉沉的德安府城。

    離開德安府城,經過高核鎮,過雲夢,入興安,進孝感,最後通過馬溪河來到了武昌府。

    半路上他們得知了襄陽已經陷落,左良玉已經帶領主力轉進到武昌的消息。原本打算到襄陽找左良玉邀功的王虎臣便隨朱琳澤一同前往武昌。

    王虎臣是大老粗,他不懂什麼天下大勢,得知闖軍果然西進攻佔襄陽,對朱琳澤佩服的五體投地,將朱琳澤同諸葛亮進行類比。

    進了武昌府城王虎臣帶着他兵提着五六千顆硝好的首級進武昌城向左良玉報功領賞,雖然這些首級的水分很大。但是在汝寧大破闖賊的戰績卻是實打實的。

    朱仙鎮一戰以來,左良玉的部隊不是在潰逃就是在潰逃的路上,其表現可謂是糟糕透頂。

    雖說崇禎帝護着左良玉,但朝中的大臣也頗有微詞,左良玉現在急需用戰功來堵住朝臣的嘴。

    王虎臣的戰功對於屢戰屢逃的左良玉而言是及時雨。

    “好啊,好啊!虎臣,你可是立了大功啊!這是一場大勝!前所未有的大勝,一血朱仙鎮之恥!”

    這份猶如從天上掉下來的戰功讓左良玉欣喜若狂,左良玉重重地拍了拍王虎臣的肩膀。

    “虎臣,本帥要重重地賞你,升你爲遊擊,不,這麼大的功勞,升你爲參將也不爲過!”

    “還有金勝,身先士卒,帶傷上陣,勇氣可嘉,本帥要升你爲遊擊!”

    “本帥這就給皇上上疏,爲你二人請官!”

    王虎臣欣喜地叩頭謝恩。

    金勝卻沒有王虎臣的喜悅,他機械地叩頭起身,內心五味雜陳:汝寧城一戰,是一場勝利不假,只是這不過一場小勝,這種小勝真的能洗刷掉朱仙鎮大敗的恥辱嗎?

    河南已經丟了,襄陽也丟了,現在荊州也快丟了,武昌地區還能守多久他心裏也沒有數。

    金勝是跟了左良玉多年的老卒,他明顯感覺到這兩年來農民軍越打越多,官軍越打越少。

    以前是他們追着流寇打,而現在是流寇追着官軍打,打多了金勝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誰纔是官軍誰纔是流寇。

    或許對於德安府的百姓,以及大明朝千千萬萬的百姓而言,官軍的流寇沒有本質區別。

    他還能跟着左帥走多遠?

    武昌城地處華夏中心,九省通衢之地,依山臨江,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武昌城的城牆在元末戰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在朱琳澤所看到的武昌城的磚牆是洪武初年江夏侯周德興負責修築的。磚城東西長五里,南北長六裏,周長二十里有奇。

    經過明朝兩百多年的恢復和發展,武昌城的內城早已經人滿爲患,就連靠近內城的城牆附近的地區也是人煙繁盛,道上行人習習如蟻,來往的商旅絡繹不絕。

    朱琳澤一面遊覽武昌城,一面採購前往南京所需的生活物資。

    “這是楚王宮,世子爺不進去拜訪拜訪楚王?或許我等還能投奔楚王?”

    路過楚王府,陸聞達指着宏偉闊氣的楚王宮笑道。

    楚王宮恢弘大氣,城牆周長六裏多,比很多小縣城還要大,這裏是楚王朱華奎的國中之國。

    有明一朝對藩王的限制非常嚴格,藩王之間私下會面可是堪比謀反的重罪。

    但在崇禎末年,託李自成的福,這個限制形同虛設,陷藩的宗藩投奔尚未陷藩的宗藩更是常態。就像民間老百姓落難投奔親戚一樣正常。

    比如福王世子朱由崧,也就是後來的南明弘光帝就曾逃亡到衛輝府,投奔衛輝的潞王朱常淓。後來農民軍進攻衛輝,朱由崧又隨潞王逃往淮安,與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於湖嘴舟中。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唐楚二藩已經兩百多年未曾往來,如今我又是落魄之身,楚王焉會理我?我又何必自討沒趣。”

    對於現在的楚王朱懷奎朱琳澤沒有興趣,這傢伙只剩下一年不到的陽壽了,再過幾個月,二號藩王收割機張獻忠即將在武昌閃亮登場。

    有了福王的前車之鑑,朱懷奎還是一毛不拔,面對湖廣官員下跪請求捐餉不爲所動,最終城破被張獻忠沉入長江溺死。而楚王府的金銀珠寶,盡數爲張獻忠所有。

    張獻忠都嘲笑朱華奎是傻屌,這樣的人有什麼好見的。

    至於朱由崧投奔潞王朱常淓,人家是叔侄關係,血緣近。

    朱琳澤也沒有投奔楚王的打算,再過幾個月張獻忠就要屠武昌了,留在武昌把脖子洗乾淨等着張獻忠來砍麼?

    陸聞達也是明白人,河南全境除了黃河以北的幾個縣全部丟的乾乾淨淨,荊襄地區也快丟乾淨了,荊襄地區一丟,武昌城勢必難守。

    信息差是朱琳澤現在的唯一的優勢,想要在明季這紛繁亂世中有所作爲,他現在必須利用好所掌握的信息,爲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至於唐王世子的身份對於他而言既是禁錮他的枷鎖,也是上升的臺階,到了南明時期,這個唐王世子的身份還可以是一面旗幟,就看他怎麼利用了。

    吳又可當了半生遊醫,經濟上並不寬裕,上次朱琳澤給了吳又可不少診金,便一頭扎進了書肆。

    正好朱琳澤也想看看武昌城的書肆裏有沒有值得買的書,可以買一些書在路上看,也跟着吳又可鑽進了書肆裏找書。

    《紀效新書》、《練兵紀實》、《武備新書》、《武經總要》、《農政全書》、《天工開物》、《西法神機》朱琳澤指了指看上的書籍,讓店夥計把這些書都搬來。

    店小夥見朱琳澤談吐不凡,身着錦衣,後面還跟了幾個身材魁梧的軍爺,一眼就看出朱琳澤的身份不一般,又是端茶送水,又是將同類的書籍搬到朱琳澤面前供朱琳澤選擇。

    一旁的吳又可卻是不樂意了,嘟囔着抱怨道:“你這店小夥也忒勢利眼了些,見他錦衣華裳便殷勤伺候,見我粗布短褐便不理不睬。”

    朱琳澤瞥了一眼吳又可的裝扮,一襲麻布短衣漿洗的看不出原來的顏色,肩膀處由於常年揹負重物已經嚴重磨損,打上了兩三層厚厚的補丁,胸前、腋下好幾處被樹枝劃出的口子還沒來得及縫補。

    更嚴重的是,這件衣服明顯大了許多,不合身,顯得十分邋遢。

    “人看衣裳馬靠鞍,一會兒買完書,我帶先生到城東的裁縫鋪尋個好裁縫給先生做一套合身的衣裳。”

    “那倒不必,又可常年行走于山野之間,穿着好衣服,劃破了心疼。”吳又可拒絕了朱琳澤的好意,不過轉念一想,又說道,“衣服我可以不要,世子爺可否將又可的書錢一併結了?”

    吳又可將精心挑選的幾本書交給交給店小夥包裝,一旁的陸聞達揶揄道:“吳先生不趁此機會多買些書?”

    “讀書在精而不在多,行醫者貴在實踐。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若只專注於醫書,這醫書不讀也罷。”吳又可正色道。

    “陸長史。你就少拿吳先生打趣了,吳先生說的對,行醫者貴在實踐,實踐方能出真知。”

    朱琳澤結算完買書錢,讓隨行衛兵將書挑走,徑直朝碼頭走去。

    武昌雖好,不過不是久留之地,他並不打算在武昌多做逗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