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回到南明當王爺 >第二百九十八章:興建圖書館
    “閩王乃是唐藩之後,何德何能,竊據監國之位,把持朝綱,獨斷專行!”

    傅以漸借酒壯膽,拎着酒壺,醉醺醺地說道。

    “今上乃是神宗之後,按照宗序倫理,理應親政,聖上又非小兒,何來攝政之說?”

    “我觀閩王有窺伺神器之心,長此以往,我大明就要變天嘍。”

    “慰生兄,慎言,小心隔牆有耳。”

    茶館內,一名身穿道袍的書生湊上來小心翼翼地提醒那麼情緒激動的新科進士道。

    南京情報司司長劉清飛身着便裝,端坐於二樓欄杆的旁的一個位置。

    這個位置視野極佳,所謂的視野極佳,倒不是說風景有多好,而是在這裏能夠清楚地觀察到一樓乃至二樓大部分地方的情況。

    招商局出海拓殖之後,情報司的業務隨着招商局一同向海外拓展。

    東邊的日本,北邊的滿清和朝鮮,南邊的南洋諸國,乃至西邊的順和西,各地都設置了相應的情報局。

    爲此情報局還專門從就有的錦衣衛系統中挖牆角,以擴充人數。

    崇禎朝初年崇禎被文官一通忽悠,裁撤了廠衛,廠衛本來就已經元氣大傷。

    弘光朝又大肆挖廠衛的牆角以擴充情報局,廠衛現在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情報局纔是未來的新廠衛。

    劉清飛就是情報局專門從錦衣衛挖過來的人才。

    由於情報局業務的擴張,導致情報局的工作量陡然增加,楊文和楊武兩位情報系統的元老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分析整理情報,篩選出其中最有價值的情報呈遞給閩王。

    南京作爲京城,天子腳下,瑣事最多,爲此楊文和楊武向朱琳澤舉薦了劉清飛出任南京情報司的司長,專職負責情報局在南京的工作。

    劉清飛因此一躍成爲情報局的第三號人物,京城的情報司雖然等級上目前還是和地方情報司司長的級別一樣,但由於京城情況特殊,實際上京城情報司的司長權力遠比地方情報司大的多。

    地方的情報司呈遞情報的方式一般都是通過情報局再呈遞到閩王面前。

    而南京情報司則每五天就要就要給閩王做一次彙報,遇到緊急的情報,可以直接面呈給閩王。

    這些權力都是地方的情報司所沒有的。

    “明明是茶館,被這羣讀書人搞的烏煙瘴氣的,跟酒館似的。”

    劉清飛品了一口茶,他手中的這盞茶,一盞茶就要價五角錢,多喝上幾杯,這個月的俸祿就喝進肚子裏了。

    劉清飛仔細品了幾口,恨不得將茶盞中的茶葉都吞進肚子裏。

    “你說這茶有什麼好喝的,五鳳樓上好的武夷山茶茶葉,一斤也才賣五角錢,他這茂闕閣一小盞就要五角錢。”

    劉清飛放下茶盞,要不是情報司有專門的經費,憑他那點俸祿,可不敢來這裏喝茶。

    “司長,茂闕閣喝的不是茶,是品味和圈子,你看着窗子,全都是琉璃的,大街外頭的景象一覽無餘。全南京捨得下血本全部門窗都裝上竹塹上好琉璃的茶館只此一家。”

    “司長,聽說這茂闕閣光是裝潢可就花了足足二十萬兩銀元。人家來這裏就不是爲了喝茶,是來混圈子的。”

    “司長你也不是專門來喝茶的不是。”

    幾個南京情報司的司長你一眼我一語地說道。

    “你們也知道來這裏不是喝茶了的了?”劉清飛沉聲問道,“下邊誹謗閩王,造謠生事的那幾位是什麼來歷,可曾全部查探清楚了?”

    幾個情報司的番子說的也在理,正經人誰沒事跑到這個銷金窟喝五角錢的茶水。

    “回司長,都探查清楚了,爲首鬧的最歡的是今年的探花郎傅以漸,跟着附和的是二甲進士王炳坤。”

    一個番子彙報道。

    “再有便是那些東林復社子弟,東林復社黨魁雖除,但東林復社之遺風仍在,這對朝廷終非幸事。”

    “東林復社子弟不長記性就算了,傅以漸和王炳坤跟跟着他們鬧,這成何體統。他們的進士還是閩王給他們的,一羣忘恩負義的東西。”

    劉清飛對這些只會空談的東林復社子弟和新科進士十分不滿。

    嘴上說的好聽,可事情落到實處,能實心辦事的又有幾人?都是一羣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閩王何德何能監國攝政?沒有閩王哪來的這個國?

    這羣東林復社之徒是典型的要高手低之輩,崇禎朝他們報國無門。但弘光朝,閩王設立了大學堂,大學堂的錄取門檻並不高,只要他們考進南京的帝國大學堂,何愁無門報國?

    現在無論是百廢待興剛剛收復的淪陷區還是海關都比較缺人手。考進帝國大學堂到前方去爲朝廷,爲天下百姓盡一份力,不比在這裏誇誇其談來的實在嗎?

    “閩王對讀書人還是太寬厚了。”又一名南京情報司的番子說道,“傅以漸原是今上在殿試欽點的狀元,只是閩王經過考校,認爲傅以漸爲人迂腐,將其降爲榜樣,當個榜眼還委屈他了不成?”

    “傅以漸還是聊城人呢,要不是閩王的新軍當初在聊城苦苦支撐,他傅以漸能有今日?”

    南京帝國大學堂,大學堂的圖書館已經新建完畢,爲了建造大學堂的圖書館,朱琳澤不惜血本用上了從臺灣運來的上好木料和玻璃。

    爲了更好地對外開放,朱琳澤特地將圖書館設在南京帝國大學堂的正門處,只要進了正門,引入眼簾的就是恢弘大氣的圖書館。

    南京帝國大學的圖書館能夠容納一萬餘人,可以說是目前大明朝最大的圖書館。

    美中不足的是,現在圖書館的藏書並不是很多,很多書籍的股本散落在民間,未能及時收集上來。

    爲了鍛鍊大學堂的學生,圖書館由大學堂的師生共同負責運營管理館內的藏書。

    圖書館週圍則有配套的茶館以及各色商鋪,以滿足大學堂的師生們生活所需。

    除此之外還有專門接待外來賓客的高規格客棧。這些地方無一例外也由師生們自行負責管理運營,其中多數還是商學堂的學生。

    朱琳澤早先考慮過將附近的商業設施外包給外面的商戶。

    但思來想去,還是留着這些商鋪給大學堂的學生們自行經營,用來鍛鍊鍛鍊南京大學堂的學生。

    再者,這些學生學成之後都是要外派辦事的,朱琳澤也不希望這些學生和外面的商人走的太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