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活埋大清朝 >第528章 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求收藏,求月票)
    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遼東已是秋風凜冽。

    隨着一陣嘩啦啦的聲音響起,數百隻馬蹄踏過河水,當先一騎已經踏足盛京城外的浦河南岸。緊接着是上百名騎士跟着涌了過來。馬上的那人,頭戴瓜棱如意帽,身穿黃色夔龍鳳暗花綢皮行服袍。一張麻臉,不怒自威,正是大清九五之尊,康熙康麻子。

    浦河南岸的道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現在已經是東北平原上春小麥秋收的季節,所以麥田當到處都是彎腰在搶收麥子的農民。看見康熙皇帝經過,這些從關內什麼地方跑到東北這旮旯來求活的漢人佃戶,全都大氣兒都不敢出一口。康熙策馬途徑之處,無論男女老少,都趴伏在麥田當中。。

    康熙看到這一幕,心情頓時就舒暢了不少,還勒住胯下戰馬的繮繩,停在官道上,對朝自己跪拜的農民道:“平身,平身......收你們的麥子去吧,多收一點,比什麼都強,若是等秋雨下來,就會麥子爛在田裏了。那今年冬天,你們可就要捱餓了。”

    康熙說的是真心話......浦河以南的這一片黑土地都是他的皇莊,收上來的麥子四成歸他,餘下六成纔是佃戶的。

    四成的租子如果放在已經均了田的大明或吳周,那真是高得有點離譜了,但是對於這些從山東、河南、直隸、山西逃亡出來的漢民而言,還真是皇恩浩蕩了。

    畢竟這四成租子就封頂了,沒有攤派、沒有雜項、沒有火耗、沒有丁錢,當然了也沒有利息。種子、農具和耕地用的馬也都是康麻子的內務府出的,而且只需要有借有還,不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而且爲了確保內務府的奴才不亂來,康熙已經連着兩年在盛京過冬了......爲了多收幾個租子,順帶着促進東北開發,這康麻子還真是夠拼的。

    而東北這邊的土地那是真的肥沃,還都是開墾過的,復耕起來比較容易。在這些關內佃戶接手之前,因爲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耕種,所以都種了牧草——在寒冷但不缺乏水源的地區種牧草是一種“養地”的辦法。而這些位於盛京附近的土地本就是黑土地,在大清入關後就一直養着,都快養出“油”來了。因此產量極高,雖然只能種一季,但是隨隨便便也能打五六百斤麥子!

    這五六百斤麥子中的四成雖然要交給大地主康麻子,但是剩下的三百多斤,還是遠遠超過關內黃土地上一畝薄田力耕兩季的總產量。

    所以在東北黑土地上給皇上家當一年佃戶的收入,可遠比他們在關內種自家土地的收入高。

    而且皇上家除了租子以爲就不要別的了,而關內那些“鄉賢”可一個個猛如老虎惡如狼,各種巧立名目,恨不得把下面的農民生吞活剝了......所以這些黑康麻子家扛活的農民,對康麻子還是很感激的。

    看着佃戶們感激涕零地去了,康熙皇帝卻是長嘆一聲。

    他的前任老丈人,已故的孝誠仁皇后之父噶布喇看見他嘆息,馬上策馬上前道:“皇上,今年遼東皇莊的租子應該可以超過七十萬石麥子了......都快趕上明朝永樂年間遼東軍鎮的屯田收入了。

    另外,八旗親貴們在遼東的莊子大多也收入不錯,合計也當在百萬石以上。

    照着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出十年,遼東皇莊、旗莊的收入就能超過一千萬石了!這遼東,實在是我大清的寶地啊!”

    其實遼東這旮旯在明朝後金崛起前就發展的非常不錯!

    當時遼東的漢人人口有好幾百萬,仔細數數,也許都上了千萬,後來跟隨熊廷弼逃入關內的還有兩百多萬呢。

    雖然當時還處在小冰河期中,但是東北的春小麥照樣長得挺茁壯——小冰河期對農業的打擊主要是西北和中原的乾旱而不是寒冷。對於壓根不缺水的東北而言,無非就是冬天涼一點,種不了冬小麥,但是春小麥沒有問題。

    說出來也許有人不敢相信,就在同一時期,老毛子那邊甚至在雅庫茨克的凍土上種糧食。幹這事兒的就是那個姓氏被用來命名哈巴羅夫斯克的哈巴羅夫——這傢伙讓人在春季刨開凍土層,在凍土層下面的土地上種糧食!這樣都行,在氣候溫暖許多的遼東種麥子和大豆就更不是什麼問題了。

    “朕過去也知道遼東的好,卻不曾想到遼東土地肥沃如此!”康熙看着很有點慨嘆,“可這麼好的地方,又爲什麼要用柳條邊牆圈起來呢?我大清在東南沿海搞沿海遷界,沿海二十里到五十里的肥沃土地都要拋荒,魚鹽、海貿之利統統不要,還逼得沿海之民走投無路,全成了反賊。而東北老家照理說是國之根本,怎又圈着不讓種田。這事兒辦的......”

    噶布喇低聲道:“這還不是爲了防漢人......”

    康熙又是一聲嘆息:“可惜防得了漢人順民,防不了真正的反賊......噶布喇,你聽說那個什麼‘惟欲滅亡大清,必先收復遼東;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的說法了嗎?反賊已經盯上遼東了!”

    康熙說的這一段明顯是從《田中奏摺》上抄來的,不過他沒看過原版,只是從儒宗總堂和內務府粘杆處得知了這一段話。據說是出自諸葛三和的一個什麼《伐清出師表》!

    這個《伐清出師表》說的就是一個統一中國的路線......按照諸葛三和的說法,“惟欲一統天下,必先吞滅清妖;惟欲滅亡清妖,必先收復遼東;惟欲收復遼東,必先收復朝鮮”。

    也就是說,大明北伐的路線不是從渡淮北征開始,而是先渡海收復朝鮮,再以朝鮮爲基地跨過鴨綠江去爭奪遼東,拿下遼東之後再進逼遼西,最後打進山海關,定鼎北京城!

    而理由嘛,諸葛三和也說了。就是遼東、遼西乃是清妖根本,失去遼東、遼西,清妖就成了無根之木,必死無疑!

    而河南、山東,並非大清根本。失去河南、山東,大清還有直隸、山西,甚至可以退出關外,蟄伏遼東,以待將來。

    另外、朝鮮、遼東、遼西都沿着大海,如果大明沒有海上優勢,自然不可能越過河南、山東、直隸,直接打朝鮮、遼東、遼西。

    但現在的大明是擁有強大海軍的,跨海徵朝不是問題。

    而要從朝鮮開始進攻的原因,諸葛三和也在《伐清出師表》中說了,就是因爲朝鮮素來親明,自認爲大明天下的一部分,而且朝鮮王國的人口不少,在冊的人口有四五百萬,算上隱戶和奴隸,至少有八九百萬。

    考慮到現在大明所轄地盤上的人口還不到三千萬,這八九百萬朝鮮人的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有了這八九百萬,大明至少能在朝鮮佈署十萬大軍!

    這十萬大軍的後勤轉運,甚至相當一部分的軍需,都可以由朝鮮負擔。

    而大清在遼東、遼西的人口,目前只有一百多萬......人口太少,自然無力支撐大軍後勤。

    所以一旦朝鮮爲大明所奪,遼東、遼西必危!

    也正因爲看到了這份《伐清出師表》的抄件,康熙才極爲擔心,纔會給鄧光明、于成龍下旨,讓他們千萬小心。

    可是旨意送出去後,康熙還是心神不寧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