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活埋大清朝 >第595章 晚打不如早打!(求一波訂閱)
    五月二十五日,山西大同,大清皇帝行在。

    現在已經是子夜時分了,行在南書房裏還亮着燈光,康熙皇帝捧着一杯熱茶,盤膝坐在炕上,盯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在發呆。今年的夏季比往年似乎暖了一些,北方的降水也稍微多了點,連向來乾旱的大同府在進入五月之後也下了幾場大雨,這會兒天空當中還密佈着烏雲,給人一種烏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

    御案上,文書堆積如山,都是各地來的戰報和地方官的奏章。康熙的勤政是出了名的,特別是在他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時代,是非常喜歡事必躬親的。連造槍鑄炮這種事情,他都親自過問,設立了養心殿造辦處,專門管這事兒,而且直接向他負責。對於各地的軍務和民政,他也從來不曾有絲毫懈怠,那怕出征在外,他都儘可能的讓朝臣們跟隨。。即便不方便讓朝臣們跟着,也會讓人把各地的奏章送到軍前,親自批閱。

    可是這位自認的勤政睿智之君,現在卻有一種深深的無力之感。這種無力感主要還不是來自軍務方面的,而是來自於民政方面的。

    他在幾年前爲了儘快從民間汲取財力物力以支持他的軍事改革,不得不用了“引鴆止渴”之法,放權給基層的“鄉賢”,讓他們充當包稅人爲大清朝廷去搜刮民脂民膏......這“鄉賢包稅”之法雖然有立竿見影之效,在短期內爲朝廷搞到了大量錢糧,但是負面效果也很顯著。

    一個是地方豪強出現了軍事化、武裝化的苗頭,而且還開始作妖了!

    豪強們沒有槍桿子、刀把子當不了包稅人,可是當他們手裏的槍桿子、刀把子一旦多了,也就不願意老老實實幫朝廷搜刮了——搜刮來的錢糧裝在自己口袋裏不香嗎?

    而且這人心總是不知足的,當上了一鄉之賢后,就難免要想一想一縣之主甚至一府之主的位子了。

    而前一陣子因爲吳應熊瞎折騰什麼“五路伐清”,雖然沒傷着大清半分,還把吳應麒和布爾尼這兩個倒黴蛋哄上前線送了人頭。但是山東、河南、山西、直隸境內的那些“一鄉之賢”卻紛紛開始作妖。

    一部分比較老實的鄉賢就開始哭窮,說去年包稅都包虧了,今年要減少一點,要不然就不包了!

    還有一部分心比較黑的鄉賢乾脆造反起兵響應吳應熊,山東、河南、山西等處都有縣城被這夥鄉賢攻破!

    康熙的主力都在對方明軍或打布爾尼、吳應麒,所以只能讓各地督撫控制的綠營兵去勉強應付。而那些綠營兵的戰鬥力又比較糟糕,幹勁也不足,所以到現在還有七八個縣城沒有收復......而康熙十八年的包稅看來多少也降一點了!

    而更讓康熙感到頭疼的還有鄉賢——儒宗——朝臣(主要是漢臣和新八旗漢軍)之間開始結黨了!

    差不多就是明末東林黨的味道,只是東林黨只有嘴炮,而鄉賢有槍桿子、刀把子,儒宗有反經,而且組織也更加嚴密。兩者一結合,讓康熙皇帝非常頭疼,已經有一種要鎮壓儒宗的想法了。

    但是......沒有了儒宗,儒門就要趁虛而入了!

    康熙本來以爲儒宗、儒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儒家派別,儒門是造反的原儒,儒宗則是恭順的奴才。可是當《反經》成爲“四書六經”之一,儒宗和儒門已經變得越來越像了。

    一個是手持利劍的斬人儒,一個是手持棍棒的打人儒......而且都把至聖先師描繪成了身高九尺、力大無窮、武功蓋世的彪形大儒!而且都手持《反經》,知道要狡儒三窟。

    看着好像真的沒什麼不同啊!

    所以康熙很擔心自己前腳鎮壓了儒宗高層,下面那幫鄉賢弟子後腳就加入儒門了......

    想到這些讓人頭疼的事兒,康熙皇帝就焦躁地站起身來,朝外邊喊了一聲:“小桂子。”

    “奴才在。”隨着應聲,門外走進來了康熙皇帝最信任的太監小桂子。只見他臉上掛着一絲微笑,顯得謙和而又恭順,似乎永遠都會終於偉大的康熙大帝,至死不渝。

    更讓康熙感到滿意的是,這個小桂子公公似乎永遠不知疲倦,好像睡覺的時候都豎着耳朵,只要康熙叫一聲,總是能隨聲而至。

    熟讀史書,深知閹宦之禍的康熙現在也有點理解那些重用太監的君王了......

    康熙嘆了口氣,便問小桂子道:“圖海、索額圖、明珠、佟國綱他們到了沒有?”

    “回主子的話,他們已經到了,正在外面候着。”

    “叫他們進來。”

    外面的圖海、索額圖、明珠、佟國綱四人聽見康熙的話,連忙走進南書房,甩下馬蹄袖躬身行禮叩見。

    康熙看了眼幾人身上好像都溼漉漉的,就笑着說:“都平身吧......外面下雨了?沒淋着吧?”

    圖海肅容回答道:“一點濛濛細雨而已。”

    “那就好,”康熙點點頭,“大晚上叫你們冒雨過來是因爲湖廣那邊出了大事兒,朱和墭動手了,而且一出手就打下了武昌府城!朕一看到這消息就覺得心神不寧,所以等不到天明就召你們來議一下,咱們是不是該出兵幫着吳應熊打?”

    “萬歲爺,”圖海皺着眉,“您說的是武昌府城還是武昌縣城?”

    “是武昌府城!”康熙說,“武昌的儒門逆賊聚衆數千,於武昌府城中作亂......周國的湖北巡撫方光琛率親兵去彈壓,沒想到他的親兵也都被儒門妖人蠱惑,臨陣倒戈,以致武昌失陷!另外,僞明的大軍也向武昌縣發起進攻了,但是戰況如何尚不得知。”

    圖海、索額圖、明珠、佟國綱四人都沉默不語,似乎對出兵援周都有保留意見。

    康熙明白他們四個的心思,苦笑着說:“你們一定覺得朱和墭平吳總得平個兩三年,咱們正好趁這段時間休養生息,整頓內政,繼續力量,準和朱和墭一對一單練是嗎?”

    幾個人都一起說:“皇上聖明。”

    康熙搖搖頭道:“但這樣是不行的!”

    “萬歲爺,爲什麼不行啊?”圖海問。

    康熙苦笑:“這不是明擺着嗎?朕治理天下的本事不如朱和墭啊!”

    “皇上,您可千萬別這麼說!”

    “皇上,朱逆治國的本事不及您萬一啊!”

    “皇上,您可別長他人之志氣。”

    “皇上,我大清如今是蒸蒸日上啊!”

    聽着幾個奴才的話,康熙只是長嘆一聲,道:“朱和墭治國的根本是均田制,朕治國的根本是鄉賢制......均田制不容易搞成,可一旦搞成了,後勁是極大的。因爲均田制可以將土地、稅賦、兵役這些平攤下去。這樣每一戶的負擔都不重,而朝廷的所獲卻不少。而鄉賢制則是見錢快,後患多。

    因爲鄉賢制其實是封建......一鄉一賢,都是一方豪強,勢力小的時候還能控制,一旦坐大就不好收拾了。所以朕和朱和墭的這一戰,晚打不如早打!既然要早打,就得趁着吳應熊沒有滅亡之前打。因爲他一旦滅亡了,朱和墭的實力又會增加不少,而我們拖延下去也不會變得更強了,何不趁現在就來個三皇帝之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