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頂流愛豆進化論[娛樂圈] > 第79章 079 逆襲的經典範本
    《法醫手記》雖然掛着罪案片的名頭,但是圈內專業人士一看就是推理片的內核。推理片屬於懸疑片的一種,這種類型電影和恐怖片、驚悚片都屬於圈內低成本製作的經典類型片。既然是低成本,自然票房就不高。

    當然,有人會舉例《女巫布萊爾》或《鬼影實錄》這樣的低成本高票房的範例,但問題在於這些電影只是低“製作成本”可沒有低“宣發成本”。如果算上電影的宣傳開支,《女巫布萊爾》的實際成本可以媲美一部好萊塢A級製作的電影了。因此別看出品公司在媒體上叫得歡,這部電影其實只算票房是虧本虧到內褲都沒了。只不過噱頭做得好,導致這部電影都快成爲驚悚片的經典代表作,愣是靠着影碟市場慢慢回血。

    因爲只是一部C級製作成本的電影,因此《法醫手記》裏肯定看不到一般罪案片裏的槍戰、飛車、爆破等鏡頭,整部電影甚至連像樣的打鬥場面都沒幾個,完全就是靠着馮煜和高超的演技撐場子。這種電影雖然很能考驗導演的拍攝功底和演員的演技,可對觀衆觀影卻沒有多大的幫助。畢竟觀衆花錢就是來圖個刺激和開心的,沒點精彩鏡頭哪裏能打動他們?

    如果是以前的陳宇,他肯定要爲這部電影大唱讚歌,但是自從他開始成爲獨立影評人之後,他越來越意識到一個問題,電影雖然具有“商品”和“藝術品”的雙重屬性,但如果你的電影是面向商業院線,那就不要故弄玄虛地說自己在拍“文藝電影”。陳宇不是不喜歡文藝電影,甚至他還會自己掏錢去專門的文藝院線觀看那些可能只會“一週遊”乃至“一日遊”的小成本文藝電影,專門爲他們寫一些影評,希望能吸引到同好關注。但是如果是商業院線的電影,那麼陳宇就會站在一個普通觀衆的角度來看待整部電影。普通觀衆就是喜歡馮小剛和王晶,所以就請導演不要自以爲自己是王家衛了。對於那種既要在商業院線上映,又要因爲票房不高而自詡“藝術片”的那些電影,陳宇通常是會在影評裏諷刺得導演當場自閉。

    好在《法醫手記》沒有故作清高,而是走的懸疑推理電影會走的路線。對於這種有自知之明的導演,陳宇還是比較欣賞的。他最怕的就是導演不知道自己是誰,專門拍那種“作家電影”。如果導演是自己投資或募資的時候說清楚了,那麼導演愛怎麼拍都可以。但你既然是接受商業投資,那麼導演就要拿出自己的職業操守,否則他害的就是整個市場。王家衛當時拍文藝電影,拿獎無數成就自己一世英名,卻殊不知票房虧本直接氣得投資人吐血入院。從此,香港電影圈的資本就變得非常精明,但凡有點藝術性的電影都不投資,只專門跟風拍那種票房大賣的電影。因此,文藝片在香港的市場幾乎徹底萎縮,而香港電影市場也因爲大量同質化的電影層出不窮,最後走到後世那種凋敝的模樣,說是不讓遺憾那肯定是假的。

    《法醫手記》是一部非常標準的90分鐘商業電影,故而大家看完之後並不會覺得情節拖沓。再加上導演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編劇對於劇情也控制得很精準,所以整部電影看完之後,陳宇居然還產生了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陳宇忍不住在心裏說道,這部電影有點東西啊。電影放映結束後就是劇組與觀衆及影評人們的互動環節,但是陳宇素來不參與這種活動。在陳宇的觀念裏,影評應該是影評人最直接和最主觀的內容纔行。可一旦參與了所謂的影評環節,那麼自己在撰寫影評的時候必然會受到劇組的影響。所以,陳宇收拾下就起身離開了。

    而在舞臺上與大家互動的馮煜自然不會在意到一個人的離開,畢竟有些記者爲了搶着發稿也會提前離開,這在首映禮上是太常見的情況了。馮煜的情商頗高,再加上前世爲人處世的經驗,因此在首映禮上沒有被記者抓到什麼紕漏,算是平平安安地結束了活動。

    次日,馮煜剛到辦公室就看到米瑞霞是一臉喜色地跟在後面也進來了。她將一紙傳真放在馮煜的辦公桌上,高興地說道:“猜猜看,我們昨天的票房是多少?”

    “你這不是票房速報麼?我自己看不就是了?”馮煜直接拿起傳真紙看了下。

    這個位面的各大影院售票系統是直接和報稅系統綁定的,所以電影院在票房統計上不敢明目張膽地玩手段。不過真要來點齷齪的,還是有辦法。比如:手動開票、偷票房等等舉措。不過這種情況只要被髮行公司抓到實例,那麼影院的賠償金足夠讓影院經理去監獄裏享受幾年閒暇時光。正式這種高壓政策,所以絕大部分影院都不敢起啥年頭。但是如果你說百分之百沒有貓膩,這也是不大可能的。只能說,在稅務部門和發行公司的監督下,票房數據有99.99999%的可能是真的。因此演員有實績就有實績,想欺騙觀衆和粉絲是不可能的。

    馮煜快速地掃着傳真上的相關數據:累積票房、本日票房、單館票房、上映銀幕數和單館上座率。作爲一部低成本電影,《法醫手記》的票房數據自然不是很理想,但偏偏在單館票房和單館上座率表現驚人。通常情況下,一部大片的首周平均上座率在50%以上已經算是出類拔萃;如果能超過60%,那就算得上是爆款了。因此,發行公司和院線公司的標準就是超過50%的上座率就可以考慮增加上映銀幕數了。

    《法醫手記》的平均上座率高達80%,這個已經是爆款電影的平均上座率了。當然,考慮到《法醫手記》的上映銀幕數有限,所以這個數據僅供參考,但也足以讓院線經理們心動了。而伴隨高上座率的同時就是單館平均票房和最高票房數據的高開高走。這些數據綜合起來都在提醒影院經理們,《法醫手記》是一部潛在的熱門電影。而當這些數據從影院經理提交到各自的院線高層時,大家都在短暫的驚訝之後做出了一個不約而同的舉動,那就是立刻調高《法醫手記》的上映銀幕數。

    一家大型發行公司的確可以利用自己的業界地位和人脈來確保電影在上映初期的排片比例,但是隻要這部電影的數據不理想或有其他電影的數據更理想的話,那麼拍片比例還是會在第二週或第三週迴歸市場,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強大自我調節功能。

    《法醫手記》就是利用市場規律獲得了更多的排片,雖然同檔期的其他電影發行方有些酸酸的,但也無可奈何。要想將自己的電影排片比例拉回去,要麼加大票補,要麼乾脆自己下場買票房。只不過這個位面的電影工業極其發達,同樣就是相應的法規和監督機制也非常完善。“買票房”可是嚴厲打擊的對象,一經發現那就是影片立刻下檔,發行方或製片方還見面臨刑事起訴。票補雖然合法,但也是嚴格監管的手段。每年電影協會對於各大發行公司的總票補金額、單部電影的最高票補金額以及票補所佔票面售價的比例都有嚴格規定,超過者就要面臨高額罰金。正因爲這些“嚴刑峻法”,所以這個位面的華夏電影工業雖然發展得更好,但卻沒有過多的泡沫,同時也沒有那些“熱錢”在圈子裏興風作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