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在現代與初唐之間反覆橫跳 >第424章 陳刺史,信得過!
    甘蔗其實是有的。

    據考證,這東西原產地可能是印度或者新幾內亞,後來傳到南洋羣島,大約於周宣王時期傳入中國南方。

    目前大唐也有製糖產業,主要集中在嶺南一代,原料是甘蔗,產品是低品質的黑砂糖。

    但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不論是甘蔗種植面積,還是製糖產業規模,都小得可憐。

    瓊州島就更不用說了。

    尤其到眼下所在的瓊州,總人口才那麼點,談種甘蔗發展製糖,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再加上品種問題,顯而易見,這種源還是從現代社會來比較妥當。

    這也是陳遠身爲刺史爲本地想的一條生路。

    發展嘛,靠山喫山,靠水喫水,這年頭交通不便,人們還在爲喫飽穿暖發愁,旅遊不好搞,也只能是搞搞這些了。

    依託這裏的環境和自然資源,一個鹽,一個糖,再來點海鮮加工,足可以讓當地老百姓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關鍵這些東西不但能內銷,還可以出口,這樣依託瓊州島獨特的地勢,修碼頭,搞海貿,絕對爽得飛起。

    爲此他也沒花心思。

    足足用了差不多一個星期,他才搞到了需要的甘蔗。

    其中又有少量的準備種來自己喫的黑皮甘蔗,也叫果蔗。

    因爲相比製糖用的硬皮甘蔗,這種糖分雖然低一些,但是軟,好咬。

    這段時間瓊州府也發生了不少事。

    首先是席君買順利歸來,原本僅有百餘的募兵隊伍迅速擴充到兩百人以上。

    也正是這樣一支隊伍,一半操練,一半執行任務,使得瓊州地域治安風氣呈現出極大的和諧安寧。

    其次啓動了以水車爲代表水利設施建設及灌溉系統工程,現在府衙下屬專司這方面工作的官員吏員幾乎住在了田間地頭,治下縣衙也給予了極大的配合。

    再次,府衙一舉打掉了一個以本地黎族婦女兒童爲目標的犯罪團伙,有關推動兩族交流融合的宣傳工作也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眼下出來交換物資的黎族百姓分明多了,經常可以在集市上看見。

    東西還不少,有本地特產的香米,本地特色的樂器,檳榔,木薯粉,等等。

    也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東西,比如穿山甲之類的保護動物。

    不過交流方面還是存在不小的障礙,一般這些黎族百姓也只接受以物易物。

    陳遠也沒太關注這些。

    甘蔗種弄回來,第一時間他便點齊人力物力畜力,開始往田埂上拉。

    與此同時,有衙吏快馬加鞭到處喊,“發錢啦,刺史老爺發錢啦……”

    這樣子,於是很快就有不少人聞訊而來。

    畢竟錢還是很香。

    而且新來的刺史老爺人很好,年輕和氣,辦實事,雖然時間不長,但早已名聲在外。

    陳遠也不含糊。

    看人來得差不多,直接站上馬車車頂,拿出揚聲器:“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兄弟姐妹,我,本州刺史陳遠,今天來給大家,發錢了。”

    很激情。

    刻意停頓加重的語氣,高舉的拳頭,再加上揚聲器的協助,一時間場面雖然安靜,卻又莫名有種火熱。

    便在這樣一種場合下,長樂大喊一聲好,帶頭鼓掌,然後立馬大片的掌聲響起,聚攏過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陳遠很滿意,擡了擡手:“但是,不勞而獲是可恥的,大家應該也明白,這錢不會平白無故的給大家,所以,想要拿到錢,還是需要有所付出。”

    “陳刺史您還是直說吧,要我們幹什麼?”

    谷淵</span>“對,直接說,只要是陳刺史說的,我們大家都支持,大傢伙說對不對?”

    “對!”

    “……”

    威望還挺高。

    這還沒怎麼開口呢,就清一色振臂高呼大喊支持了。

    關鍵也沒事先策劃演練,全都是發自內心。

    一看這架勢,陳遠便也不拐彎抹角了,直言道:“好吧,既然大家這麼熱情,那我就直說了。

    我,陳遠,想在瓊州發展屬於咱們大唐的製糖產業,但是製糖,需要大量的甘蔗。

    所以今天大家的任務,就是把甘蔗領回去,按照府衙給的要求,規規矩矩認認真真都種上。

    這活也不白乾。

    鑑於今年是頭一年,爲了讓大傢伙安心,我預先支付大家每斤甘蔗一文錢,等將來收成了,所有的甘蔗,一文錢兩斤,有多少要多少。”

    “那要是沒種出多少呢?”

    “對啊陳刺史,要是沒種出多少,或者乾脆絕收,這錢是不是又要退回來?”

    “……”

    頓時周圍人羣又鬨笑。

    陳遠笑着說道:“當然不會,如果虧了,算我的,不用退哪怕一文錢,反過來,如果種得好,產量高,甘蔗價錢超過我今天給的,那麼恭喜,我會把多出來的錢補給大家。

    當然,這也僅限於第一年,第一年過後,要不要種,能不能靠這個賺錢,能賺多少,就各憑本事了。

    在這裏我也不妨跟大家交個底,按照我們的估算,這一畝地的甘蔗,最少最少,能帶給大家五百文的收入。”.七

    “一畝地,五百文,還是最少?”

    “陳刺史您沒開玩笑吧,真有那麼多?”

    “這比種糧划算太多了啊,一畝地就算產三石糧,也到不了四百文!”

    “有的有的,我種過甘蔗,要真按一文錢兩斤的價格收購,那別說一畝五百文,便是一畝一千文,也不算新鮮。”

    “關鍵現在給了種苗,一斤還給一文錢,再怎麼着也虧不了啊!”

    “種種種,不管別人種不種,我老漢種,不先給錢給種,陳刺史,信得過!”

    “……”

    賬還是很好算的。

    鬥米十二文,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文,而當下一畝地的糧食產量,三石算高的了。

    這樣一來哪怕一畝地就五百文,那也划算很多。

    而隨着一些種過瞭解的人現身說法,得知真要種好遠不止這個數,瞬間熱情涌動。

    於是開始登記認領,於是開始發錢。

    都是提前定好的。

    現代社會種植甘蔗,一畝下種在一千五到兩千斤,考慮到這邊情況不一樣,肥料跟不上,所以定一千斤一畝。

    這樣一來,一畝地的收入就不是五百文,而是保底一千文。

    至少這第一年是。

    然後出於糧食及其它方面的考慮,每家每戶不論人口多少,都只有一千斤的種。

    最後,這是隻有縣城之外普通鄉民才享有的權益,城裏人沒有地,不享受,官員鄉紳這些,一樣不享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