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九十七章 火柴人奏摺(一更)
    翰林院。

    新科狀元楊榮、榜眼楊溥、探花金幼孜,正在與一干庶吉士研究朝廷文書,瞭解朝堂動態。楊榮隨手拿起一份奏摺副本,打開看去,臉色陡然一驚,站了起來。

    “如此驚慌,可是哪裏又決堤了?”

    楊溥見楊榮神情有異,不由問道。

    金幼孜揚了揚手中的一份奏摺副本,道:“鳳陽府來報,靈璧受災,現在來看,北方水患之廣令人頭疼。”

    楊榮深深地看着楊溥、金幼孜,沉痛地說道:“張名遠大人,走了。”

    “走了?去哪裏了?”

    金幼孜一時沒反應過來。

    楊溥看了一眼金幼孜,金幼孜才明白過來,難以置信地接過楊榮遞過來的奏摺副本,只是還沒等金幼孜看完,手中的奏摺便被人奪了過去。

    金幼孜有些惱怒地轉過身,看着手握奏摺的吳溥,剛想呵斥,卻看到了吳溥顫抖的手,奪眶而出的淚。

    “恩師!”

    吳溥手捧奏摺,轟然跪地。

    楊榮突然想起來,吳溥在國子監研讀經學時,便拜在張顯宗門下,可謂是親傳子弟。

    如今師長去世,自然難掩悲傷。

    師恩如海,如父之深。

    遙想張顯宗,此人也是楊榮敬佩之人,兩人身世,甚至有些相通,皆是幼年喪父,母親含辛茹苦……

    朱允炆親策史官,列寫《張顯宗傳》,傳雲:

    張顯宗,寧化人,起於貧寒,孤母茹志。

    幼穎悟聰敏,勤於學問……

    洪武二十四年殿試,太祖親諭:“文辭詳贍,答問意足,有議論,有斷制,必有學之士,宜在首選,特賜狀元。”

    初授翰林院編修,奉敕撰述文章,檢閱經史。

    後升國子監學事,鍼砭時弊,擬改整頓,申明學規,以身率諸生,升任國子監祭酒。洪武三十一年升工部侍郎……

    建文元年七月,奉旨治水,鞭馬千里,胯肉腐糜,強志乃堅……

    心憂河患,念蒼生百姓!

    身許山海,鑄忠魂長堤!

    朱允炆下旨,追封張顯宗爲工部尚書,諡號忠賑,朝廷悼惜,百官默思,於寧化、京師、徐州諸地,設忠賑祠,立碑作傳,以彰忠魂不朽。

    坤寧宮。

    馬恩慧抱着朱文奎,擡着朱允炆的小手,指着朱允炆道:“看到了吧,你父皇正在操勞國事,沒時間給你講故事,讓母后陪你去承乾宮好不好?”

    “不好,我要父皇。”

    朱文奎雙手伸着,想要掙脫馬恩慧的懷抱。

    朱允炆擱下毛筆,看了看,嘆息道:“大明官吏,若都有名遠之志,一心爲國,爲蒼生百姓,朕又如何會如操勞?國事不易,千頭萬緒,總讓人心生煩憂。”

    “皇上這段日子太辛勞了,臣妾懇請皇上可休息一兩日,將養龍體。”

    馬恩慧勸道。

    朱允炆伸手,抱過朱文奎,抵着朱文奎的額頭,輕輕說道:“休息不了啊,當下救災爲重,各地統籌如何,懷遠受災百姓幾何,定遠接收難民多少,賑濟如何,尚未有報,這讓朕很是擔憂。”

    “父皇爲何不去看看?”

    朱文奎眨着眼問道。

    馬恩慧聽着這稚嫩的一問,不由拍了拍朱文奎的後背,道:“你父皇在京師都有忙不完的事,如何能出京?”

    “那怎麼才能出京?”

    朱文奎不解地問道。

    馬恩慧神情有些黯然,是啊,什麼時候能出京?

    京師事萬千,一切又都要皇上定奪,縱是想要出京,都出不得。

    至於那江南之行,恐怕也只能想想而已。

    朱允炆將朱文奎舉起來,道:“等你有了學問和本事,長大了幫父皇,父皇不就可以出京師了?那《三字經》背到哪裏了?背來聽聽。”

    朱文奎見朱允炆考校,張口便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幼不學,老何爲。父皇,只背到了這裏。”

    朱允炆坐了下來,問道:“你可知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道理?”

    朱文奎搖了搖頭。

    朱允炆笑着摸了摸朱文奎的頭,道:“現在你還小,不懂很正常,父皇告訴你,這句話的意思是……”

    “皇上,鎮撫司湯不平攜八百里加急求見。”

    雙喜走了過來,稟告道。

    朱允炆微微搖頭,看來自己連教導孩子的時間都沒了。

    馬恩慧拉着有些失望的朱文奎,道:“皇上且以國事重,臣妾會給奎兒講述明白。”

    朱允炆微微點頭,剛走到門口,便轉身道:“皇后是否也認爲,該給文奎找幾位老師?”

    馬恩慧看着朱允炆,臉上笑意盈盈,施禮道:“幼不學,老何爲……”

    “皇后這是歪理啊,幼不學指的是……好吧,朕會給他選幾位老師,但課業安排,朕來定。”

    朱允炆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爲書呆子,但教育問題始終是個大問題。

    馬恩慧雖是用心,但慈母心太盛,加之後宮都是女人,時間長了,朱文奎萬一娘了,豈不是會被自己打死?

    在朱允炆看來,男人,就應該堂堂正正,有陽剛之氣,浩然之氣!

    娘炮?

    那和宮裏的太監有什麼區別?

    朱允炆想要給朱文奎找老師的舉動,在馬恩慧眼中,則成爲了另一種意味。

    自朱允炆登基之後,一直沒有立太子,東宮空置,雖禮部官員屢次上書請立太子,皆被朱允炆駁回。如今朱允炆爲朱文奎遴選恩師,雖尚未鬆口太子之事,但也說明他已將朱文奎作爲接班人在培養。

    武英殿。

    指揮鎮撫司湯不平行禮後,呈送鬱新與雄武成奏摺。

    朱允炆瞥了一眼厚厚的紙張,不用說,這一定是雄武成“寫”的奏摺,沒有理會,而是拿起鬱新的奏摺看去。

    “白蓮教!”

    朱允炆有些喫驚,沒想到定遠賑災,竟牽連到了白蓮教。

    底層治理從來都是治理難點。

    一個縣,轄區方圓幾百裏,知縣只有兩條腿,就是累死他,逛一圈也需要十天半個月。

    可是知縣不能總出門視察,縣衙需要他坐鎮,辦事蓋章,沒他不行。

    明代初期的基層治理,採取的是裏甲制度,即“以一百十戶爲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爲長,餘百戶爲十甲,甲凡十人。”

    里長類似於村長,甲長類似於村主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