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二百零三章 東廠橫空出世(一更)
    只有提升火藥的威力,才能解決火器射程上的缺陷。

    可眼下二炮局尚未搭建起來,各種物資沒有到位,朱允炆只能將目光投向了火銃、火炮之上,提筆開始繪製步槍結構草圖。

    小時候還打過獵槍,熟得很。

    定遠城。

    鬱新站在城牆上,看着安置在城外的百姓,眼窩深陷,略顯滄桑地問道:“有多少災民了?”

    黃子澄拍了拍城牆垛口,嚴肅地回道:“加之前災民,已達到兩萬三千餘人,不止是懷遠一地,潁州、五河、固鎮等地,也有難民聞訊而來。人是跟着糧食走的。”

    “朝廷的旨意,你也看了,認爲可行嗎?”

    鬱新有些憂慮。

    皇上的旨意很清楚,就是以工代賑,讓災民去京師打工賺錢去。

    如果這是一道強制性的旨意,鬱新會認爲不錯,執行起來容易,把人一窩挪,送到京師便是,只要路上多注意點,保護好婦孺老弱,並不會出多大問題。

    可這是一道倡導性質的旨意,不作強制要求,去不去京師,災民自己決定。

    這也就意味着,有人會去,也有人會留下來。

    定遠賑災主力也就那麼幾十個人,加上定遠衙役,還不到一百人,若是再將這部分人手分出去一半去護衛災民去京師,那自己手中的人手,豈不是捉襟見肘?

    到時候自己就得親自去背糧食,煮粥,拿着棍子巡邏,維持治安了。

    “皇上的旨意是對的,鬱閣老,這定遠城雖然不缺糧食,但缺乏過冬衣物,眼下已是八月初,尚還好說,若是等到十月,北風凜冽,他們可就會有人凍死在外面,畢竟,城中已無更多安置之地。”

    黃子澄看了看秋日的天空,凝重地說道。

    鬱新長嘆了一口氣,無奈地說道:“若是災民都不願前往京師,如何是好?”

    定遠城畢竟只是縣城,物資十分有限,若不是調動衛所軍糧、瞿佑帶商人屯糧、各地商人聽聞高價不斷運糧,糧食供應都會出問題。

    眼下最主要的矛盾,已經不是喫飯問題,而是保暖問題。

    八月的夜已經有些涼,這還好說一些,蓋個衣服,點個火堆也能熬過去,可再冷下去,就靠着這些人身上的單衣,活不過冬天。

    “盡人事,聽天命!”

    黃子澄嚴肅地回道。

    鬱新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便對雄武成道:“在縣衙、城中、城外,張貼朝廷倡議,找一些衙役、測字先生解釋給百姓,讓他們明白朝廷爲什麼希望他們入京師,也告訴他們,朝廷不強令遷移。”

    雄武成答應一聲,轉身帶人去安排。

    李九站在衙門外,看着牆上張貼出告示,不由拉着李老三,道:“老班頭,你喫過公家飯,看看這告示,是不是砍人腦袋的?”

    李老三掙脫李九的手,惡狠狠地說道:“沒錯,就是砍你腦袋的,你看看,這上面還寫着李九……”

    李九頓時緊張起來,難道就因爲昨晚上多吃了一碗飯,要賠上腦袋?

    “朝廷公文,諸位聽着。”

    一個衙役站在告示一旁,高聲喊道:“朝廷說了,京師需要人手,想要去京師出點力氣,賺錢養家餬口的,朝廷會安排人護送大家去京師。”

    “都別嚷嚷!”

    銅鑼敲響,衙役梗着脖子喊道:“聽清楚了,去了京師,朝廷管喫管住,還有工錢拿,一個月二兩銀子。官家說了,並不強求大家,想去就去,不去就在這裏待着,一樣管喫管住。想去京師的,到黃大人那裏報備,只有三日考慮時間,過時不候。”

    李九聽聞之後,呸了一口唾沫,低聲說道:“這羣狗官,我們都遭災了,還想讓我們去那麼遠的地方幹活,鬼才去。”

    李老三並沒有說話,而是走出人羣,對罵罵咧咧的李九說道:“你娃八歲了吧?”

    李九點了點頭,看着一臉嚴肅的李老三,道:“老班頭,你這是咋啦?”

    李老三掰着手指頭,算計着,道:“一個月二兩銀子,若是幹五個月,便是十兩銀子,有這些錢,還愁娃找不到教書先生?到時候娃學上兩年,考到縣學去,你家不也出個秀才?娃聰明,沒道理學不好啊。”

    “這,老班頭,你什麼意思?”

    李九認真起來。

    李老三呵呵笑了笑,道:“你家娃要讀書,我家娃也要討老婆,趁我們還能動彈,不去賺點錢,就整天待在這縣衙裏睡大覺?你李九良心就安了?”

    李九吞嚥了下口水,臉色有些難看。

    “我想好了,帶一家人去京師,至於你去還是不去,隨着你。天子腳下,那些當官的再怎麼放肆,也不敢把我們往死裏整,只要活着把錢賺到,回家後,我們不也能買一頭牛了,還用看別人臉色?”

    李老三打定主意,便大踏步走向縣衙裏面,準備把消息告訴家人。

    李九有些猶豫不決,去京師,又要出力氣,說不得還得挨鞭子,那些官吏不把人當人啊。

    只是,一個月二兩銀子,總比整天躺在定遠發黴好。

    老班頭說得沒錯,不爲自己,也得爲了孩子考慮考慮。

    當父母的,總得給孩子鋪一條路出來吧,自己當牛也就罷了,孩子不能再當牛了。

    西城門口。

    黃子澄坐在桌案後,手中握着一卷《春秋》,時不時地搖晃兩下腦袋。

    鬱新走了過來,敲了敲桌案,道:“有多少人報備了?”

    黃子澄起身見禮,苦澀地搖了搖頭,道:“鬱閣老,尚未有一人報備。依我看,我們需要立即給朝廷發奏報,讓他們停止三門外營造居所,併爲災民準備冬衣、全暖之物。”

    鬱新看了看遠處聚集的災民,他們對於朝廷的告示無動於衷,就坐在那裏閒聊或睡覺,也不想出一把力氣去。

    “再等等吧,若三日依舊沒人,那便急報朝廷,另做盤算吧。真正的災難,是懶惰啊。”

    鬱新感嘆中,落寞地走開。

    京師之中,全察考課不斷推進,與此同時,彈劾官員的奏章明顯增加,就連尚書一級的官員,也沒能倖免。

    刑部尚書侯泰被彈劾十幾條罪狀,候泰無奈提出致仕,申請退休。

    朱允炆並沒有批准,而是將彈劾最兇的幾個御史叫了出來,讓其在奉天殿門外跪着,一遍遍讀自己寫的彈劾奏章。

    風聞奏事,簡直成了這些人的習慣。

    廣開言論不是讓你們造謠中傷人的,侯泰扶老人過馬路,老人摔倒了,怎麼就成了欺辱士民?候泰喫飽了打幾個飽嗝,就成了禮儀不佳?生病了休息兩日,怎麼到你們嘴裏,就成了怠工懶政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