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二百一十五章 皇上要授課(一更)
    “皇上要授課?”

    兵部尚書茹瑺喫驚地看着侍郎劉儁,劉儁認真地點了點頭,道:“消息已經傳開了,大人,我們是否也去旁聽下?”

    茹瑺低頭看了看手中的文書,搖了搖頭,道:“北地即將入冬,糧食、物資尚未到位,尤其是東北、西北衛所,運輸困難,物資匱乏,本部需批覆奏請,好早日呈報內閣與皇上。”

    “各地定在籌備之中,只等朝廷發出許可,便可起運邊地,這些奏請耽誤半天並不妨事,皇上親自開課於國子監,這在大明可無先例,如此先何之舉,大人若不去,豈不是留有遺憾?再者,皇上所言內容,無人知曉,若關乎軍政,而大人不在……”

    劉儁勸說着。

    茹瑺聽聞之後,無奈地放下文書,劉儁說得沒錯,作爲朝臣,尤其是六部、內閣、都察院等,第一要務是把握皇上的心思。

    可朱允炆這個皇帝的心思,不好把握。

    就說那徐妙錦入國子監,朝廷攻訐可是不少,但皇上就是耍流氓,挨家挨戶問人家女眷識不識字,願不願意識字。

    人家老母親都支持女子讀書識字,以後好相夫教子,憑什麼這些當兒子的不聽話,孝不孝順了?

    流氓一點也無所謂,多少隻是一介女子,還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不需要六部、內閣跳出來反對。

    可朱允炆的一系列新政,新軍之策、一條鞭法、遏田產兼併國策、新商之策、全察之法,哪一個不超出百官想象?

    皇上善於拋出新策,最令人匪夷的是,這些新策乍一看陌生,但仔細剖解,又似乎存在過很久,不斷打磨,臻善,纔有了這些新策。

    每一個新策,都不曾脫離大明的現實,渾如這一片大地滋養出的結果。

    這一份魄力、睿智與行動的背後,是朱允炆難測的心思。

    百官揣摩帝王心思,無外乎從其行爲方式、思維方式與神情狀況去揣摩,這邊看皇上呵斥了那位大臣,好了,他要倒黴了,大家去搬石頭往井裏砸……

    那邊皇上心情不好,最好是多說幾句好聽的、有利於心情的,這個時候再罵人,那下場好不到哪裏去。

    洪武時期,官員就善於揣摩朱元璋,一上朝,先不看朱元璋的臉色,都盯着朱元璋的玉帶看。

    玉帶要是掛在肚皮下面,那完了,今天有人要掉腦袋,如果玉帶在肚皮上,那就好了,阿彌陀佛,又能多活一日。

    可朱允炆很難揣摩,他不是一個守舊的君主,他的想法是新穎且難以捉摸的,跟着這樣的皇上,好是好,可朝臣不知道皇上接下來會整出什麼花樣來,每次都十分被動。

    時間長了,就皇上一個聰明人,百官全成傻子了。

    茹瑺不想當傻子,所以聽從了劉儁的建議,決定去國子監聽課去,一堂課,最少也得小半個時辰,皇上哪怕是說廢話,也一定夾雜着其施政方略。

    與茹瑺想法一致的,還有其他尚書、侍郎,都察院的練子寧也安排人通知國子監,給自己留個座位。

    中軍都督府。

    徐輝祖丟下溼漉漉的汗巾,看了一眼悠閒喝茶的朱棣,說道:“皇上講課,吸引了不少官員,燕王是否去旁觀?”

    朱棣咀嚼着口中的茶葉,道:“你不是已經安排好了,我要十個位置。”

    徐輝祖頓時跳了起來,喊道:“燕王大人,總共才十個名額,你全拿走了,都督府的人還去不去了?那楊士奇油鹽不進,宋晟去要位置,纔給了五個,我親自出馬,這才堪堪加個五個位置,堂堂國公的面子,就值五個位置。”

    該死的楊士奇,太欺負人了。

    朱棣伸出右手,道:“五個位置。”

    徐輝祖搖頭,道:“最多兩個,此番皇上講演,三大營指揮需要去旁聽,宋晟也要去。要不,燕王大人去一趟國子監?”

    朱棣冷哼一聲,道:“你這不是讓本王難堪?楊士奇打了我三個兒子,這筆賬還沒算,如何能低頭去求他?”

    徐輝祖微微一笑,這倒沒錯。

    楊士奇掌管國子監,一視同仁,管他什麼皇親國戚、舉人,只要是國子監的監生,那就得遵守國子監的規矩。

    朱高煦捱打,純碎是活該,被朱棣安置到了國子監,整天不好好學習,就想着翻牆頭逃課了,功夫好,牆不高,一天翻幾次不成問題。

    朱高燧見二哥如此厲害,也跟着一起翻牆。

    只是這兩個人有點缺心眼,逮着一個位置翻牆,在一次跳下來之後,被楊士奇抓了個正着,當着衆人的面,打了朱高煦、朱高燧三十戒尺。

    完事之後,楊士奇又將朱高熾拉了過來,打了五十戒尺。

    朱高熾那個鬱悶,不服氣,憑什麼跳牆的是他們,捱打最重的是自己?

    楊士奇給出了朱高熾理由:

    弟有錯,是小錯。

    爲兄知而不教,是爲大錯。

    然後將戒尺給了朱高熾,讓他好好看着自己兩個弟弟,那意思是:不想自己的那一隻手也成熊掌,最好是把他們的手打成熊掌。

    這件事很自然地便傳到了朱棣耳中,朱棣雖然憤怒朱高煦、朱高燧頑劣不服管,但也心疼自家孩子捱打。

    朱棣拿楊士奇沒辦法,這年頭國子監就流行“體罰”學生,再說了,人家按規矩辦事,還是國子監祭酒,就算是投訴,也投訴不了啊……

    “四個位置。”

    朱棣起身,不容徐輝祖拒絕,便快步走了出去。

    徐輝祖見朱棣走遠了,擡手揉了揉臉,頓時變得輕鬆起來,道:“還好少報了一些,否則不知道會被拿走多少名額。”

    眼下三大營整訓基本成型,各兵種之間的配合也趨向於默契,只是三大營尚未經歷過實戰,倒成了最大問題。

    雖然京軍正、副三大營對抗演練過,但也只是比劃下,根本無法檢驗真正的效果,總不能拿着火銃、大炮直接幹架吧?

    新軍訓練的方向,似乎陷入了死衚衕,只一日復一日的錘鍊陣型、配合,太過枯燥,也提效不大,而且三大營的打造,直接針對的便是韃靼與瓦剌,適合大規模作戰,且更傾向於防守。

    如何讓三大營更具攻擊性,在適合集羣戰爭的同時,也適合小規模戰鬥,成爲了都督府、兵部與燕王軍策研究的主要方向。

    眼下皇上要講課,會不會涉及軍略,無人知曉,但身爲中軍都督府府事,還是需要帶人去聽一聽。

    武英殿。

    楊士奇入殿,見禮後,詢問道:“皇上,國子監已準備就緒,只等皇上登臺授課,除國子監官員、教習人員外,還有朝廷官員、部分監生參與其中,合計三百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