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三百零四章 朕的《白蛇傳》……
    徐輝祖是一個武將,他渴望像他的父親徐達一樣,建功立業,名垂千古。

    眼下朵顏衛的脫魯忽察兒竟滋生出野心,想要大寧地區的駐牧權,這是一個機會!

    駐牧權,說好聽一些,就是允許兀良哈在這裏駐留,放牧,說難聽一點,那就是這塊地盤以後不姓明,改性兀良哈了。

    明代人嘛,對於姓氏看得很重,尋常百姓都知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何況是明朝的一塊地盤。

    朱允炆看着求戰心切的徐輝祖,只微微搖了搖頭,說道:“還不到動用大軍的地步,脫魯忽察兒所寫奏請言辭懇切,意氣平平,並無多少殺伐之氣,說明他沒有反叛大明的決心。”

    徐輝祖有些不甘心,如此軍國大事,怎麼能從行文中揣測?

    “皇上,脫魯忽察兒明知大寧不可能給他們,反而卻提出如此無禮要求,可見其根本就沒有將朝廷放在眼中,此人不除,他日必亂大寧。”

    徐輝祖嚴肅地說道。

    朱允炆安排雙喜從大龍櫃中取出一份密報,交給徐輝祖,道:“這是安全局發來的密報,劉長閣一直監視着朵兀良哈三衛與寧王,據劉長閣所言,今年冬日北地奇寒,不利行軍,十月初的時候,因溫度驟降,三衛中出現了凍死牛羊之事。”

    “在如此嚴寒的天氣裏,不適合動刀兵。就算是他們起來鬧事,也不會選在這個時候,要知他們南下路上可是有不少關隘,騎兵雖疾,破關卻難。若將他們拖在冰天雪地之中,多少兀良哈也不夠。”

    “若他們只是想據守大寧等地,形成事實上的佔據,就不會對北地邊關造成威脅,一旦冬日結束,大明發大軍北上,便是決生死之時。”

    徐輝祖仔細看着安全局的密報,其中一些緊要信息皆被朱允炆用紅筆圈了起來。正如皇上所言,此時不動,只因非是時候,事態還沒到那個地步。

    “若是如此,這脫魯忽察兒提出大寧駐牧權又是爲何?觸怒大明對他沒有半點好處吧。”

    徐輝祖無法理解脫魯忽察兒的作爲。

    朱允炆思索了下,說道:“自然有他所言的氣候原因,不過在朕看來,他是對盛庸在大寧的所作所爲不滿。”

    徐輝祖笑了出來。

    盛庸不愧是一位猛人,在接替房寬之後,便拿着旨意整頓了廣寧三衛,攜一萬精銳浩浩蕩蕩入主大寧城,給了寧王一個下馬威。

    這也就罷了,盛庸還給大寧城來了一次全面換防,安插自己的人封鎖了所有進出大寧的通道,無論是誰出城,都需嚴密盤查。

    可以說,寧王失去了對大寧城的直接控制權。

    若僅僅如此,難受的也只是寧王,可盛庸做事很是周到,安排軍士時不時就出城巡邏,但凡發現有向北運輸物資的商隊,一律收繳物資,關入大牢。

    嚴密的封鎖讓兀良哈三衛很是難受,雖然說不缺鹽鐵吧,但卻缺少煤炭、茶葉、蔬菜、果子與酒水等。

    雖然凍死了一些牛羊,可總不能天天喫肉吧。

    缺乏了物資供應的兀良哈三衛自然要鬧騰,可盛庸不是無能的房寬,任由兀良哈三衛在自己的地盤上招呼人馬,搞摔跤比賽,騎馬比賽。

    哪怕朵顏衛集結了一萬騎兵,盛庸也是雷打不動,天一亮就站在城頭上吊嗓子……

    無奈之下的脫魯忽察兒,這才向大明朝廷提出索要大寧駐牧權,表面上是因爲太冷了,想要搬到城裏住宿去,實際上是想找個由頭,將事情鬧大,趕走盛庸。

    “讓內閣大臣與兵部議一議,各自形成方略呈上來吧。”

    朱允炆安排道。

    徐輝祖聽聞後,便施禮打算退出大殿,卻又聽朱允炆吩咐:“將此事告知燕王,問問他的意思。”

    “遵旨。”

    徐輝祖領命而出。

    朱允炆拿起脫魯忽察兒的奏報又看了看,不由微微搖頭,說道:“若說這背後沒有人慫恿,朵顏衛敢在這個時候鬧騰,朕是不信的。”

    寧王,是你吧?

    朱允炆環顧四周,當下藩王之中最棘手的,只剩下這位能謀善戰的寧王了,他年輕氣盛,荷爾蒙旺盛,幹出點不老實也可以理解。

    寧王的棘手,就在於他長時期待在大寧,已有了足夠的威信。

    洪武二十六年,僅僅十五歲的朱權就已就藩大寧,在這六年的時間中,他用自己那瘦弱卻不柔弱的身軀,征服了朵顏三衛,成爲了他們的朋友。

    誰能想象,一個十五六歲的皇子,在無盡的風沙之中騎着馬,握着刀,縱橫馳騁。

    這在後世人眼中,是難以想象的。

    因爲還是孩子!

    可這就是現實,寧王在十幾歲的時候,已是屢次出征,戰果累累。

    遙想霍去病,十八歲時率領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十九歲時升任驃騎將軍,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

    封狼居胥,只是少年時!

    而寧王,正是一個堪比霍去病勇猛的存在,就連朱棣對於朱權這個弟弟也忌憚不已。

    歷史上朱棣搶朱權朵顏三衛的時候,是用的計謀,在這之後還放低姿態,允諾事成之後兩分天下。

    雖然後來朱棣“忘記了”最初的承諾,但在安置朱權封地時,對其也是顧忌頗多,富庶之地根本不敢交給朱權,只將他打發到了南昌!

    對於此人,朱允炆並沒有任何輕視。

    回到坤寧宮,朱允炆抱着朱文奎,對馬恩慧問道:“富貴堂的生意可起來了?”

    馬恩慧喜上眉梢,道:“生意極好,只是臣妾不明白,爲何如此高價,百官富商爲何還會趨之如騖?”

    朱允炆抵着朱文奎的額頭,回道:“富貴堂,富貴堂,販賣的可不是羊毛衣物,而是富貴二字,能穿這些衣服的人,非富即貴,他們熱衷的是體現自己不同於尋常百姓的富貴。”

    馬恩慧似懂非懂,說道:“只爲了彰顯富貴?好吧,臣妾倒是第一次聽聞。”

    朱允炆擡起頭,看着馬恩慧說道:“文工團不也是如此嗎?”

    馬恩慧愣了下,認可了朱允炆的說法,卻又有些憂愁地說道:“說起文工團,這段時間已沒了多少出演機會,再如此下去,那慕容景兒怕要愁出白髮了。”

    文工團自元宵節驚豔京師,熱度持續大半年,京師有頭有臉的也都請過了,多次請的畢竟不多,加上慕容景兒編排的節目已是老舊,缺乏新意,滑落低谷也很正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