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不光彩的孔家之人
    駱顏兒“自作主張”的目的,只是想讓駱冠英爲朱允炆分憂,並沒有其他的因素夾雜其中,這一點朱允炆是清楚的。

    只不過,初衷是好的,結局未必是好的。

    朱允炆知道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知道物慾橫流之下的信念崩塌,一步行錯,將是萬劫不復。

    駱冠英有才情,可他太理想,太鋒芒,這樣的人很容易遭遇打擊,太早進入朝堂,對他而言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33小說網

    對於會試,朱允炆曾叮囑解縉、楊士奇“秉公處理”,“不徇私情”,可駱冠英依舊進入了殿試,可見他還是有些本事。

    既來之,則安之。

    畢竟人才的位置,不是市場說了算,也不是朝廷說了算,是自己說了算,商業之道,他還是別想了……

    當殿試策問出現在衆人眼前時,一個個緊張起來。

    孟子教導: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可從未有人教導過,農,我所欲者,商,亦我所欲也,兩者兼得如何得……

    固化的思維與傳統的重農抑商理念,讓很多人不敢踏出一步,就連會元曾棨也臉色蒼白,手微微顫抖。

    農、商,是不是對應魚與熊掌?對應着生與義?

    這策問,是問策,還是問心?

    曾棨緊張地思考着如何回答,直至額頭滿是大汗,依舊不敢落筆。

    聖賢的話有錯嗎?

    若是聖賢沒錯,只能二選一,沒有二選二。可聽聖賢的話,那就是皇上有錯了?

    曾棨的內心,激烈的抗爭着,不知如何抉擇。

    周述、周孟簡等人也遲遲不敢動筆,盯着策問之下的空白,氣都不敢大喘一口。

    朱允炆看着衆人,暗暗搖頭。

    傳統儒家的薰陶裏面,朱子理學的經義裏面,教導了他們認識世界的目光應該是一個方向的,給了他們思想枷鎖,卻沒有給他們“思變”的智慧。

    只要仔細去看看明代的朝廷就可以發現,真正有思變能力,有國事之才的人,幾十年纔出那麼一兩位,餘者碌碌,不過是“辦事員”罷了,尤其是明代中後期。

    朱允炆對於此科進士並不滿意,他們或許有不錯的才情,有不錯的經義學問,卻沒有自己想要的“變通”之才。

    這樣的人放到地方,恐怕十幾年之後,依舊是老樣子。

    固化的思維,導致的是固化的舉止。

    這些人,已經被自我囚禁了。

    教育,必須從根本上來變革,自上而下或許有成效,但根本之路,必須是從娃娃抓起。

    朱允炆打定主意,殿試也終迎來結束。

    不出意外,絕大部分進士都給出了共同的答案:

    不可兼得,唯重農抑商一途。

    朱允炆沒有點狀元、榜眼、探花,而是放手交給了內閣與禮部,這些“人才”,誰是一甲,誰是二甲,從帝王的角度來看,已沒有多大意義。

    並不是所有狀元郎,都可以在歷史書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江西的教育之盛,水平之高,可謂是各省之冠,若可以從那裏抽調力量,支持下北方教育,或許是一件不錯的事。

    比如,北直隸,河南,再比如:

    山東!

    朱允炆心頭壓着一塊石頭,一塊不能動彈的石頭,這塊石頭姓孔。

    追溯歷史,幾乎歷朝歷代都對“孔子”高度推崇,不斷追封。

    比如魯哀公孔子爲“尼父”,西漢孝平帝稱孔子爲“宣尼公”,隋文帝贈先師尼父,唐太宗加封其先聖、宣父,宋真宗封至聖文宣王,明太祖封聖文宣王……

    然而,在無數的追封中,對於孔子追封到無以復加,亙古未有高度的,卻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元武宗大德十一年封詔:

    “蓋聞先孔子而生者,非孔子無以明。後孔子而生者,非孔子無以法……循治古之良規,舉追封之盛典,加號大成至聖文宣王……父子之親,君臣之義,永惟聖教之尊……尚資神化,祚我皇元。”

    宋以前,孔子的後人不是什麼沂水侯,就是什麼關內侯、文宣公之類,至宋仁宗時期,改爲衍聖公!

    至此,衍聖公之名傳了下來,成爲了正式的爵位。

    朱允炆不介意孔子頭上的名號,可隨着孔子頭上名號日隆日貴,其嫡系後裔也被追諡加封,並形成了一股勢力,而這一股勢力,是朱允炆所在意的!

    每個朝代,都需要孔子這一塊招牌,以證明自己是華夏正統,聚攏人心。

    既然是招牌,自然也需要舉招牌的人,孔子不在了,那隻能讓他的後人來舉着牌子過日子了。

    按理說,舉個牌子就好好舉牌子,講講論語,教導下晚輩後生,爲教育事業發光發熱也就是了,可這些舉牌子的人,又拼了命想要榮華富貴,想要權力,想要衍聖公的名號!

    理性地來說,孔子他老人家是偉大的。

    同樣理性地來說,孔子他老人家的孫子們,出了一堆又一堆的垃圾,垃圾到了令人作嘔的程度。

    各位尊孔的先別忙着拿磚頭,且說幾件事再拍也不遲:

    金元宋,三朝並立。

    此時的衍聖公有幾個?

    三個!

    金人所立孔元措、元之孔之全、宋之孔洙。

    元滅金,孔元措降元,元朝一度共存兩個衍聖公,爲了爭取衍聖公的爵位,孔元措跪舔元朝,之後用盡手段,趕走了孔之全。

    後孔元措死了,又沒有兒子,打算讓自己弟弟的孫子孔湞來繼承衍聖公,卻被孔之全的兒子報復了一把,說孔湞身份低賤,不夠資格。

    於是,忽必烈空懸着衍聖公的位置,並指示孔家,誰想要當衍聖公,可以,但是你看我元朝打下了地盤,人心思動,不安穩啊,你們孔家人不是有本事嗎?

    來,施展下你們本事看看。

    於是,孔家人就爲了幫助元朝,發動一切“教化”的洪荒之力,說服所有想要反抗的人,要投降,要當孫子,要跪着!

    哦,元朝殺了你爹,那只是命不好,但你還得活着不是嗎?

    至於元朝弄死了你兒子,奪走了你老婆,那也是可以原諒的,你造反的話,是不是也活不成,活不成不就沒後人了?

    再說了,幹這些事的未必是元朝啊,很可能是宋朝嫁禍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