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五百九十七章 勾殺,殺殺殺(三更)
    京師,小教場。

    兵部尚書鐵鉉召集中式武進士與未中式武舉人,看着列隊的衆人,一臉威嚴地喊道:“朝廷選士子,謀政爲民。朝廷選武人,殺敵報國!今日召你們前來,只爲了說一件事,那就是——路在何方?”

    薛祿、紀綱、袁嶽等人肅然看着鐵鉉。

    鐵鉉走上前一步:“取得武舉人,中式武進士,留在京師,苦熬資歷,十載二十載之後,升任指揮僉事、指揮同知,這就是你們的路嗎?”

    紀綱連連點頭,沒錯,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不過自己想要去安全局,實在進不去,五軍都督府也勉強可以,不過自己可等不了十年二十年。

    “不!這不是!”

    鐵鉉脖子上冒出了青筋,怒吼着:“苦熬數十年,終有一身好本領,豈能空留京師,蹉跎一世?”

    紀綱眼珠子快要瞪出去了,鐵尚書是什麼意思?

    留在京師就是蹉跎?

    那你全家人蹉跎的太厲害了一點吧,這個邏輯根本行不通啊。

    鐵鉉喊道:“按照朝廷規制,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諸位想要封爵,還是想要當區區一名僉事、同知?”

    “封爵!”

    三百餘人,齊聲吶喊。

    紀綱沒動嘴巴,事情有些不對勁,封爵這個東西合適嗎?太祖爺封了多少,殺了多少,這些蠢貨難道還不清楚?

    相對於爵位近乎全滅,當官明顯好一些啊。不能完全看爵位的風光,還得看爵位背後的風險。

    鐵鉉拿出一份文書,展開高聲讀道:“現兵部、五軍都督府合議內閣,報請建文皇帝加印,擬定武舉人、武進士官職與相應安排。武狀元,秩正五品,千戶職;榜眼,秩從五品,副千戶職;探花,秩六品,百戶職。中式者,秩六品,鎮撫職。未中式武舉,若願從軍前往邊關之地,依其武舉名次,分授總旗、小旗。”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如果這些人留在京師,雖然是正五品,正六品之類的,但也只是享受這個官職名號,並不意味着掌握實權,是千戶,就管理一千個人。

    很多時候,官職只與待遇掛鉤,不一定與實際情況掛鉤。

    比如說明代喜歡玩分權,一個衛所裏面,指揮史是老大,但指揮史的數量可能不是一個,而是四個,六個,乃至更多……

    這也需要體諒下,洪武年間打了那麼多仗,按人頭來算功勞的話,多少人都升官了,看似威風,本質上也只是提升了待遇,該有上級壓下來的時候,還是那個兵,該扛旗的扛旗,該衝鋒的衝鋒。

    再比如袁嶽,人家現在就是廣西南寧衛的指揮史,不能因爲探花,就給人家降職到了百戶,只是說在待遇上,會額外加一份百戶的俸祿。

    但總旗、小旗這種官職,則是真正的實權官職了,是要下到軍營裏面,真正帶兵的。官職還是有的,正七品、從七品。

    按照這個品級,一年拿的俸祿和縣太爺之類的差不多,至少去了前線,俸祿足夠養活一家老少的。

    沒有中式的武舉人明白過來,朝廷在給自己一條出路!

    去邊關,去邊疆嗎?

    或許很危險,或許會死,但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當大頭兵是沒有出路的,很容易被人坑死。但如果是個小旗,總旗,那就不一樣了,手底下有二十或五十個兄弟,這就是一股力量!

    當戰場交織一片,敵我難分,再沒有人能組織大規模衝鋒的時候,不正是一個個總旗、小旗帶人拼殺,堅持的嗎?

    有兄弟在,就不容易死。

    有機會覓個封侯,有機會獲得爵位,爲什麼不去拼一把?

    武舉人孫浩站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願前往邊關之地,爲大明守邊疆,馬革裹屍!”

    鐵鉉讚賞地看了一眼孫浩,此人雖然武會試表現不佳,沒有進入前六十名,但這份擔當與熱血,還是值得肯定的。

    “我薛祿,願前往最危險的地方!”

    薛祿站出來,高聲表態,驚動所有人。

    要知道薛祿是武狀元,他若不留在京師,那很多打小算盤,想要留在京師就得多考慮考慮了。畢竟,薛祿是一個標誌性人物,是一個在武舉人心中影響力很大的人物。

    紀綱咬牙切齒,恨不得將薛祿一刀砍死。

    你薛祿一把年紀了,待在京師,好好找個老婆,別打你的老光棍了不好嗎?非要去前線,你去前線了,我紀綱怎麼辦?

    如果不去,顯得慫,在兵部面前丟了人,怕是沒什麼好下場。如果去了,那自己多少年之後才能回京師?想要榮華富貴,什麼時候是個頭?

    該死了薛祿!

    就在紀綱猶豫的時候,袁嶽站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願爲天子守護國門,願禦敵於國門之外。無論是南疆還是北漠,東海亦或是西塞,只要朝廷命下,我願往!”

    紀綱臉色有些蒼白,武狀元、武探花都表態了,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自己這個武榜眼,如果再不表態,就真的失去了一切的可能。

    好漢不喫眼前虧,先頂不過去這一陣子再想辦法。

    紀綱無奈,十分不甘心,但還是將場面做足了:“我命乃朝廷所予,當爲朝廷效命,爲皇上分憂,戍邊殺敵,是我等本分之事,何必糾結,我紀綱,願入邊地!”

    穆肅感覺血脈噴張,見紀綱也答應,不由上前一步,喊道:“我亦願聽從朝廷命令,前往邊關!”

    氛圍就是這樣,不去的就是慫貨,被人鄙視,去的都是英雄,爲人稱讚。雖然這些人之中有不少慫貨,但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在領導面前,慫貨也是不可能慫的。

    鐵鉉很滿意,竟無一人選擇留在京師,那些未中式的武舉人,也都同意前往邊關,事情到這一步就好辦了,剩下就是考慮分配到哪裏的問題了。

    武會試沒有中式就安排工作,也不是朱允炆的首創。

    在原來的明代歷史中,戚繼光就參與過武會試,結果考得不理想,按理說,應該揹着包袱回登州繼續當自己的明威將軍,指揮僉事,可惜他運氣太好,趕上了庚戌之變。

    朝廷一看,韃靼在城外,武舉人在城內,兵又不夠,那就武舉人來湊吧,於是武舉人不舉石頭了,轉而去打韃靼,等韃靼搶完東西跑路了,這些武舉人也就被派到了邊關磨練。

    朱允炆不允許韃靼、瓦剌跑到北平城下扛糧食,搶人口,所以想着這一科武舉人,別管成績好壞,中式與否,想從軍殺敵立功的,最低授予小旗,去邊疆練一練,萬一出個戚繼光的前輩,那不是賺大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