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六百四十七章 集議:主帥人選(一更)
    姚廣孝反對朱棣帶兵,並非出自政治立場,擔憂其擁兵自重,威脅朝廷,而是出於現實。

    每個將領都有自己所擅長的,也有所不擅長的。

    以洪武時期的名將來論,常遇春善於突擊,如同利刃,鋒芒畢露,李文忠善於奔襲,如閃電雷霆,擊敵千里,朱文忠、耿炳文善於防守,意志頑強,滴水不漏……

    像朱元璋、徐達一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步騎皆精,攻防兼備的帥才,大明並不多。

    朱允炆也清楚,朱棣確實不是一個擅長打山地戰、叢林戰、步兵戰的將領,他的主場從來都是大平原或草原,大機動,大迂迴,無論是從洪武時期的記錄來看,還是從歷史靖難之役來看,朱棣都不善於攻城作戰。

    無論是耿炳文守護下的真定等三城,還是鐵鉉守護下的濟南城,亦或是東昌,朱棣都無法攻城而取勝,只能通過野戰的方式,遊動中打敗對手,繼而奪取城池。就連朱棣進入南京城,也不是靠自己本事打進去的,而是靠着“內應”獻出城門迎進去的。

    安南城關多,主要打的又是攻城戰,不是野戰,如果讓朱棣去,處處掣肘,他十成能力未必能發揮出五成。

    徐輝祖與朱權贊同姚廣孝的看法。

    朱權嚴肅地說:“燕王統御有方,作戰勇猛自不容置疑,只不過安南多山川河流,不以騎兵爲主,臣以爲,主將應精通步兵作戰,善於攻城克難。”

    何福嘿嘿一笑,出班道:“皇上,臣毛遂自薦。”

    朱允炆、朱棣等人看着何福,不得不說,何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他作戰經驗極是豐富,曾經幾次在雲南立有大功,精通山地作戰,而且意志頑強,跟着藍玉打過捕魚兒海戰役,能力出衆。

    可問題是,何福是個將,善衝鋒作戰,不善統御與執掌大軍,他的大多數軍事活動,都是跟着其他人打下來的,比如傅友德、藍玉、沐晟……

    姚廣孝見徐輝祖不說話,估計是礙於情面,鐵鉉在那裏猶豫,估計是怕得罪人,便主動誇了句:“寧遠侯爲大將,善衝鋒陷陣,勇猛無雙,眼下出徵安南,兵勢威武,還不需寧遠侯出手吧。”

    不等何福請纓,鐵鉉便附議姚廣孝:“臣附議。”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前段時間,寧遠侯身體抱恙,若出征安南,鞍馬長途,衝鋒在前,朕於心不忍。”

    衆人沉默了,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朱棣、朱權不合適,何福不行,鐵鉉與徐輝祖雖然一個掌管兵部一個掌管中軍都督府,卻沒有真正帶兵打過仗,多少有些不合適。

    那剩下的人選,就三個了:

    韓觀、沐晟、張輔。

    雖然雲南都司的都指揮史俞讓也受召入京,但他畢竟威信不足,能力有限,甚至連參與決策的資格都沒有。

    朱棣等人將目光看向韓觀、沐晟與張輔三人,盤算着誰帶兵出征最爲合適。

    最先被排除掉的是沐晟,朱棣也好,鐵鉉、徐輝祖也好,都認爲沐晟不宜當主帥,此人雖有些能力,但行事中過於冒險,無論大事還是小事,背後都有着冒險與投機,說他自信太甚對,說他驕狂也對。

    大兵出動,主帥不能太過冒險,大明要的不是打敗安南胡氏,而是滅掉安南國,將其收爲大明所有,這一場戰爭,必須穩紮穩打,步步爲營,不可冒險激進。

    排除所有可能外,就剩下了韓觀與張輔兩人。

    韓觀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曾經還當過朱元璋的侍衛,爲朱元璋賞識,後從軍,此人殺伐果斷,軍令如山,性格兇狠,說一不二,治軍極嚴,以致於將士們害怕韓觀的軍令,不等他動員,將士們就已經死戰殺敵了。

    最可貴的是,韓觀最初的官職就是桂林右衛指揮僉事,後在廣西等地接連平定叛亂,山地作戰、叢林作戰經驗豐富,從軍二十餘年,罕有敗績。

    鐵鉉直言:“臣認爲韓都司可勘大任。”

    徐輝祖也保舉韓觀。

    朱允炆看向韓觀,道:“韓都司,你意下如何?”

    韓觀走出,肅然道:“臣爲大明將領,但凡皇上有需,定揮戈南下,滅絕賊寇,赤地千里!”

    朱允炆微笑着點了點頭,對其他人問道:“你們意下如何?”

    朱棣、朱權、何福等人沒有意見,畢竟是洪武名將,又是鐵腕治軍,戰鬥力有保障。

    鐵鉉、徐輝祖也很滿意。

    “臣認爲,或有更好人選。”

    姚廣孝站了出來。

    “哦,是誰?”

    朱允炆問。

    韓觀轉頭看向姚廣孝,這個和尚要拆自己的臺?

    姚廣孝沒有在意韓觀凌厲的目光,燕王想領兵自己都反對了,何況你韓觀:“臣以爲,張輔是征伐安南,最合適的主帥當屬張輔。”

    此言一出,頓有嘈雜之聲。

    張輔是廣西都司衙門的指揮同知,韓觀是都指揮史,從官職上來看,韓觀是張輔的上級,當着張輔的面說他能力不足之類的,實在太拉仇恨,加上張輔是朱允炆親自提拔出來的新秀人物,韓觀也不想得罪,面對姚廣孝保持了沉默。

    韓觀不說話,不意味着其他人都啞巴。

    朱權反對:“皇上,張輔一戰成名,是領兵打仗的好苗子,也是一將帥之才。然他畢竟沒有帶過大軍,突然作三十萬軍隊的主帥,實在是有些冒險。要知將兵,有千,萬,十萬,多多益善……”

    何福深深看了一眼鎮定自若的張輔,對朱允炆道:“臣認爲,張輔雖有大才,然威信畢竟不足,驟然提拔爲三十萬大軍的統帥,怕是不妥,還請皇上三思。”

    朱允炆也清楚,相對於韓觀、何福等人,張輔最大的不足就是資歷淺,經驗不足,只憑着廣西的軍功初露頭角,尚且很難直接作爲三十萬大軍的統帥。

    在朱棣時期,張輔也不是作爲主帥出征的,而是作爲朱能的副將,只不過朱能病死途中,張輔這才接過了指揮權,展現出了自己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

    但那是在特殊情況下的接班,可現在是正常情況,總不能安排一個人,半路突然掛了,張輔再接班吧……

    是相信張輔的軍事才能,給他登上名將舞臺的機會,還是選擇韓觀,走另一條歷史路線?

    朱允炆看向姚廣孝。

    姚廣孝面對衆人的質疑,自信地說:“臣舉張輔,理由在四,諸位不妨聽過之後再作評判。”

    “講。”

    朱允炆平靜地說。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