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百四十二章 鼓勵生育(二更)
    商業不能野蠻生長,只能加以約束。

    商稅,就是朝廷握着商業這匹烈馬的繮繩。

    朱允炆吸取了整個明朝低商稅、低財政的教訓,努力引導商業走上正常軌道,多年新商之策,取得了令朝廷矚目的成功。

    特別是戶部,可以拿着一批批數據告訴所有官員,商業發展對於朝廷是有好處的,對那些反對商業的官員可以說一句,你的俸祿裏面有四分之一是商稅所得,反對商業,反對浮動稅率,願不願意先砍掉自己四分之一的俸祿。

    商稅,已經超越了鹽稅,成爲了大明農稅之外的第一大稅種。

    農業、商業兩條腿,支撐起了朱允炆的改革,也讓整個大明國力蒸蒸日上。

    「遼東都司來報,東北衛所屯田數量比往年增長三成,今年有望自給自足,無需朝廷再向遼東運輸糧食。你們怎麼看?」

    解縉拿起一份文書,遞給解縉。

    解縉、鬱新與夏元吉看過之後,在欣喜中恭賀朱允炆。

    遼東運糧是個大問題,若不是這幾年水師壯大,走海路運過去不少糧食,每年都需要在北直隸等地召集數萬民工運輸一次糧食,勞民傷財,現在遼東軍屯取得好的效果,自是令人鼓舞。

    夏元吉看着皺眉的朱允炆,心思急轉,思忖一番,開口道:「皇上,遼東軍屯大有可爲,臣以爲,不如趁招撫女真各部落的契機,遷移女真部落至遼東適合農墾之地,將其從遊牧、漁獵中轉爲農耕。」

    解縉看了夏元吉一眼,頓時明白過來,朱允炆要的是大家的看法,不是要的稱讚,連忙調整情緒:「臣附議。女真部落總待在草原與森林之中,不好控制,令其轉入農耕,耕作於沃土,將漁獵、遊牧轉爲副業,於朝廷控制東北大有裨益。」

    鬱新有些擔憂:「女真各部落習俗已成,想要從遊牧轉爲農耕,怕會有諸多困難,一個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發矛盾,到時傳開,反而會讓女真各部落不安。臣以爲,在尚未控制各部女真之前,不宜倉促動此心思。」

    朱允炆收回文書,沉吟道:「鬱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但東北有着一塊巨大的黑土地,若一直擱置不開墾,反而是一種浪費。眼下東北人口稀少,是否可以遷移一部分人前往東北墾荒?」

    「這個……」

    解縉三人都猶豫起來。

    不等三人回話,朱允炆坐了下來,長長嘆息,道:「你們回去之後要做一件事,這件事不解決,大明難興盛啊。」

    解縉有些謹慎:「還請皇上示明、」

    朱允炆手指敲打着桌案,一臉認真地說:「生孩子啊……」

    「啊?」

    解縉、鬱新與夏元吉迷糊了。

    啥東東,生孩子?

    這不是議論東北墾荒嘛,咋跑生孩子上去了?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的意思,自建文五年開始推行照身帖,至今已有一年又三個月,與此同時,黃冊再造,各地都在進行更爲徹底的人口普查,雖然這一項工作還沒有完成,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大明的人口數量很可能並沒有出現很顯著的增長。

    洪武十四年,人口普查戶數爲萬戶,人口萬,洪武二十四年,人口數量是萬。

    朱允炆不相信十年之間少了三百萬人口,哪怕是這之間發生了一些大案,打了一點戰爭,死了不少人,但怎麼算,也不會砍掉三百萬的腦袋,新老對抵之後,也對不上數字。

    數字是嚴謹的,會說實話的。

    無論怎麼看,洪武十四年與二十四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絕對有一個存在問題,甚至兩個都有問題。

    朱允炆需要一個真實的數據,需要一次徹徹底底的人口普查,想要知道

    大明到底有多少人,也好爲人口分配,人口遷移,稅賦,田地開墾等做準備。

    大明國土廣袤,人口卻不足,這讓朱允炆很是頭疼,大明又不需要你們「付三貸」,也沒有就業壓力,不存在亂七八糟的雙標、三標、國標、地方標的東西,你們倒是生孩子啊。

    朱五四一個喫不起飯的傢伙都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雖說當年年景不好,天災人禍都趕一起去了,實在是沒辦法都養活,可現在年景過得去了,是不是多造點娃出來?

    生啊……

    朱允炆憂愁,後世計劃生育,那是國情,現在鼓勵生育,也是國情。

    解縉、鬱新等人總算是明白過來了,可面對這種問題也有些爲難啊,這種黑燈瞎火的事,不適合說啊,況且,大明百姓生娃的積極性也不差,至於人口爲啥一直沒增加起來,這個,我們也不知道啊。

    黑戶,一定是黑戶!

    朱允炆咬着牙,看來照身帖還挖不出來黑戶啊,好,那就嚴厲處理吧:「讓各地嚴查黑戶,就盯着里長、耆老,由他們出面找黑戶,找出一個黑戶,朝廷給他們嘉獎。沒有配合朝廷尋找黑戶,被朝廷調查坐實存在黑戶的,加大里長、耆老所在家族賦稅。」

    「皇上,這是不是有些不妥。」夏元吉皺眉,連忙說:「若有地方以此勒索里長、耆老,反而會造成諸多麻煩……」

    朱允炆嚴肅地說:「勒索,那就在文書中告訴當地里長、耆老安全局分部所在,御史所在,有勒索,直接去找他們。」

    夏元吉見朱允炆下定了決心,便只好答應。

    朱允炆指示道:「人口,是地方官吏考覈重中之重,地方上人口增長率不能低於百分之三,低於這個指標,視爲地方府縣治理存在問題。每兩年一次統算,不合格,主官免職。」

    解縉、鬱新深吸了一口氣,朱允炆這是動真格的啊。

    百分之三,高嗎?

    不高!

    甚至可以說是低的,最少也應該保持百分之四的增長幅度,纔是一個和平時代王朝應有的發展速度。

    便在此時,安全局劉長閣求見。

    朱允炆讓其入殿,劉長閣腳步匆匆,快速說道:「皇上,匠學院來消息了。」

    「當真?」

    朱允炆驚喜地問。

    劉長閣拿出文書,遞了上去:「四人都已簽了驗收文書,只等皇上親至。」

    朱允炆看了看解縉等人:「你們先去處理政務,朕要去國子監。」

    解縉、鬱新與夏元吉面面相覷,很少見朱允炆有如此激動的時候。

    夏元吉皺着眉頭:「匠學院?皇上爲何會對那裏感興趣?」

    鬱新沉默,他也不知道。

    解縉也不清楚,卻很輕鬆地說:「皇上不讓我們打聽,可以確定這是一件大事,要不然皇上也不會調諸多匠人進入匠學院,還如此保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