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百四十九章 直搗京都,對馬島(三更)
    李從茂,朝-鮮全羅道人,因擊退倭寇有功,封節度使、上將軍。第二次王子之亂時,站隊李芳遠,受封長川君。

    憑:善弓馬水戰,爲人老道,作戰果決。

    朱允炆看着安全局如此簡短的情報,不由得皺緊眉頭。

    劉長閣也有些爲難,安全局的分部還沒開到朝-鮮,能收集到這些情報,還是商人與邊軍的功勞,剔除一堆亂七八糟的形容詞、誇張詞,留下真實的,就這麼一些,你看着用吧……

    朱允炆看着“善弓馬水戰”五個字,道:“此人竟是個全才,少見。”

    劉長閣贊同這一點,凡是說起李從茂的,無一不說此人能力不凡,馬上、馬下功夫了得不說,還因爲出生在海邊,學習過不少海戰,殺過幾次倭寇。

    “等他們來京師,第二日安排其覲見,儘早商議對倭事宜。”

    朱允炆有些迫不及待。

    劉長閣答應,見朱允炆沒有其他事,便告退離開。

    朱允炆將龐煥送來的情報焚成灰燼,展開輿圖看着大琉球國(注:當時小琉球國指灣灣島),這是一串島嶼,藏身之處確實很多,也適合陳祖義落腳。

    讓朱允炆多少不滿意的是,陳祖義沒有去小琉球的山南或山北,而是選擇了大琉球。

    若是現在出動水師,橫掃大琉球羣島,活捉陳祖義與中山王武寧,水師不會失手,也不會再讓陳祖義跑了,可一旦這樣做,就偏離了朱允炆的東南戰略。

    朱允炆不僅想要大琉球這一串的島嶼,更想要小琉球這一座寶島。陳祖義這個禍水留在大琉球,禍得不夠大啊,至少應該去小琉球島上禍一下,也好給明軍水師進入大小琉球提供完美藉口。

    “龐煥,你還得想辦法讓陳祖義將手伸出去,當海賊了,應該放肆一點,別那麼保守……”

    朱允炆看着輿圖自言自語。

    “皇上,鐵尚書求見。”

    內侍通報。

    朱允炆應允。

    鐵鉉行禮後,道:“皇上,接西征大軍文書,大軍已在四月十日安全穿過烏鞘嶺,進入武威。”

    朱允炆從桌案後走了出來,到了一面掛着西域輿圖的屏風面前,看着武威的方向,對鐵鉉道:“四月十日,距今已有半月,想來燕王此時正在張掖休整。”

    鐵鉉感嘆:“燕王帶兵果是神速,四千多里路,只用了兩個多月。大督官王景彰也來了文書,說軍士鬥志昂揚,士氣如虹。行軍如此遙遠而不損銳氣,可見其將兵有方。”

    朱允炆看着張掖,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斷匈奴之臂,張之掖”,是漢朝開拓西域後設置的軍事重鎮。如今這裏依舊是一方重鎮,扼守河西走廊中斷。

    “燕王帶兵穿山越嶺,能將軍隊安全帶到河西,確實不容易。不過在朕看來,更不容易的是支撐起西北後勤的百姓,是他們保障了大軍行軍速度。”

    朱允炆嚴肅地說。

    鐵鉉連連稱是,想起什麼,問:“陝西華洲軍需庫的大火一事,遲遲沒有結果,臣請旨催問地方,急早調查清楚。”

    朱允炆也有些疑惑,這朱棣大軍都離開西安月餘,華洲軍需大火一案還沒有調查清楚,屬實是有些太慢了。地方上沒奏報,安全局也沒個消息傳來,這件事似乎石沉大海了,又似乎遇到了什麼困難,無法進展下去。

    “着令內閣,給陝西布政使發文書,讓其儘早查明奏報,不得拖延。”

    朱允炆不相信軍需庫着火是意外。

    沿途設置的軍需庫,雖然本身存在着臨時性,但在設計時都是有模板的,也都清楚如何防火,且每一處糧倉設置,二百步內必然有河流、井渠,糧倉附近也配置有大量水翁,說句不客氣的話,軍需庫的糧倉,一把火是點不完的,至少需要放個四五把火。

    可華洲的軍需庫一把火都燒光了,好巧不巧,就在大軍抵達前夕燒了,這事中透着詭異,擺明了就是人爲縱火。

    按理說,人爲縱火也好查,點火燒糧食的人,肯定不是和糧食有仇,而是想要隱藏糧食不足的事實,也就是說,誰有權限調走糧食,誰就有嫌疑。

    這種事順藤摸瓜,瓜也該到手了,怎麼摸了這麼久,手裏還是一堆藤?

    鐵鉉答應下來。

    四月底,朝-鮮使臣抵達京師。

    正使李從茂、副使柳廷顯入宮覲見朱允炆,設宴招待自不多說。宴會第二日,朱允炆便請李從茂、柳廷顯等人入武英殿,另傳召解縉、鐵鉉、梅殷、楊士奇等議事。

    朱允炆直入主題:“倭國派遣軍士,勾結海賊陳祖義入侵大明陽江,朕對倭國宣戰,此事你等也已詳知,還有何疑問嗎?”

    李從茂、柳廷顯搖頭,在兩人進入到京師之後,便被兵部的人先邀請了過去,然後去了刑部大牢,看望了被關押起來的倭國俘虜,證明這些俘虜並非是尋常倭寇,而是倭國軍士,是足利義滿指派的。

    大明還不至於在這種事上造假,是倭寇就是倭寇,是倭國軍人就是倭國軍人,不需要看口供,也可以從這些張狂的俘虜中看出來,他們確實是軍士出身,目中無人的很,倭寇可不會如此,被囚禁了還大聲嚷嚷着要給大明一個教訓。

    李從茂看着朱允炆,尊敬地說:“天朝皇帝,朝-鮮國王已委派我二人全權負責與大明商議對倭國作戰事宜,願意放開濟州島一線海道,爲大明水師提供充足的物資。”

    朱允炆微微皺眉。

    鐵鉉走出來,問道:“如此說來,朝-鮮國王想要置身事外,只提供物資,而不願意出兵,出船,聯合作戰?”

    李從茂見鐵鉉咄咄逼人,並沒有畏懼:“倭寇搜掠朝-鮮多年,沿海深受其害,朝-鮮自然是願意出船,出兵,與大明聯合征討倭國。只不過,外臣想問一問天朝皇帝,是打算一勞永逸,徹底消滅倭國,還是攻略一地,給其一個教訓。”

    朱允炆瞳孔微微一凝,這個李從茂好是老道!

    梅殷不理解,開口問:“有何區別?無論是攻略一地,還是滅其國,朝-鮮都應配合宗主國征戰,不是嗎?”

    李從茂呵呵笑了笑,對梅殷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太大了。若天朝皇帝決心滅掉倭國,斬盡倭人,佔其國土,那外臣可以代朝-鮮國王說一句,朝-鮮願傾國之力,動員所有軍士,所有船隻,支持大明此番戰事!”

    “可若是天朝皇帝只是打算給倭國一個教訓,殺一些倭國人以求報復、示威與警告。朝-鮮很難全力支持,而且一旦捲入其中,天朝水師撤回,空留朝-鮮水師、軍士與百姓面對狂暴的倭國,到時,國王沒有辦法給百姓交代,沒有辦法給軍士交代,還請天朝皇帝細細思量,體諒藩屬外臣難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