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睿智的朱高熾
    朵顏衛、福餘衛,對大明來說是相當特殊的存在。

    說他們是大明的吧,大明不認可,他們自己也不認可。說他們不是大明的吧,還是大明不認可,他們自己也不認可。

    事情就是如此詭異,朵顏衛就如同薛定諤的那隻即死即活的貓,即是大明的又不是大明的。

    當你將目光看向它時,它是大明的,絕對沒錯。

    當你收回目光時,他不是大明的,這也沒錯。

    朵顏衛、福餘衛是洪武遺留問題,是老朱寬宏大量、收降納降的元朝軍隊。

    他們雖然臣服大明瞭,但有自己的住牧地與勢力範圍,說他們割據一方,絲毫不爲過。可他們又在很多時候服從大明的調令,拿大明的錢,辦大明的差,比如跟着寧王朱權曾打過韃靼,歷史上還曾跟着朱棣打過李景隆、鐵鉉。

    這種特殊存在,加上他們部落本身的排外性,讓大明無法徹底馴服。而他們身上流淌着蒙古人的血,與瓦剌、韃靼即使不是一個祖先,也是一個部落裏的,這也意味着他們隨時可能背叛大明,至少大明是這樣想的。

    朱允炆盯着輿圖,思量許久,終於拒絕了朱棣的請求:“大閱兵時,朵顏衛、福餘衛首領都在,朕相信他們沒膽量背叛大明,倉促出兵,反而會給他們施加太大壓力,讓他們錯誤判斷朝廷要進剿,從而徹底倒向韃靼。”

    朱棣有些着急,連忙說:“可安全局已經發現了朵顏衛

    造反的跡象,再拖延下去,我們恐怕會失了先機。”

    徐輝祖也進言:“皇上,有備無患。”

    朱允炆擺了擺手,堅定地說:“朵顏衛的事就暫且放一放吧,現在主要是水師方面。李堅,你來說說,水師還需要什麼……”

    徐輝祖與朱棣有些無奈,也不好再說什麼。

    議事結束之後,朱棣悶悶不樂返回燕王府。

    朱高熾聽丘福說父親似有煩惱,便帶朱瞻基找來。

    朱棣見到朱瞻基,頓時忘記煩惱,對朱高熾說:“今日皇上發了話,要讓你做太子侍讀,怎麼樣,高興嗎?”

    朱瞻基眼神一亮,有些興奮地說:“孫兒見過太子幾次,聽先生說起過,太子才智過人,機敏無雙,未來定是一代明君,我願意做他的伴讀,看看他都會多少學問。”

    朱高熾略一思索,也明白了朱允炆的打算,他應該是在給太子打班底吧,畢竟自己都掛職戶部了,未來朱瞻基掛在六部或內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父親,這是好事啊。”

    朱高熾一臉堆笑。

    朱棣微微點頭:“瞻基能陪着太子,確實是好事。聽聞太子最主要的學問並非來自解縉、楊士奇、楊溥等幾位先生,而是來自建文皇帝。瞻基,你可要好好跟着學學,不可懈怠。”

    朱瞻基歡喜答應,還嚷嚷着將好消息告訴孃親,然後就跑了出去。

    朱高熾看着父親收斂了笑意,不由地問:“可是朝廷議事不順?”

    朱棣嘆了

    一口氣,指了指北面:“已經有不少跡象說明朵顏衛要勾結韃靼,反出大明。我請旨出征北去,魏國公附議,可皇上依舊不準。熾兒,你說,建文皇帝素來主張先手,無論是安南胡氏,還是帖木兒,都是提前謀劃。可如今國力昌盛,緣何又放不開手腳?”

    朱高熾思忖一番,悠悠說:“朵顏衛若當真造反,確實是個麻煩。可父王,朵顏衛遲遲不造反,也是個麻煩啊……”

    朱棣聽聞,臉色變得凝重起來,緩緩起身,重重地說:“原來如此,我還以爲皇上心軟了!”

    朱高熾瘸着走了兩步,笑呵呵地說:“對敵人,皇上的心冷着呢。兒聽聞到一些消息,說京軍火藥庫都要被水師搬空了,聯繫到鄭和、朱能、駱冠英等一干水師勳爵都不在京師,想來這一次戰爭,敵人會尤其慘烈吧。”

    朱棣認真地看着朱高熾,說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是啊,對敵人皇上的心很冷。看來,爲父出征的時間也不會太遠。”

    朱高熾點了點頭。

    對待敵人,建文皇帝最擅長的不是招撫,不是懷柔,而是毀滅。

    朵顏衛、福餘衛始終盤踞東北一方,時不時就有消息說他們對朝廷抱怨很深,又有消息說他們勾結韃靼,這羣人也沒點數,不知道送幾個兒子當人質,整天在草原上放馬練兵。

    朱允炆怎麼可能容忍這一批人長期處在隱患狀態留在大明的土地上,野人女

    真不想搬家,大明就幫着他們搬家,絕大部分搬的距離都很淺,就在地皮一尺之下。

    現在朵顏衛不老實,蠢蠢欲動,那大明就給你一個動彈的機會。只要你敢動,朱允炆絕對拍死你,這一次將再不會有什麼城下之盟,只會留下屍骨累累!

    朱高熾雖然是一個胖瘸子,但身體的殘疾並沒有損傷他的智慧,加上混在戶部,朝廷消息多,看問題也透徹。

    “你二弟呢?”

    朱棣問。

    朱高熾搖了搖頭:“今日回府並沒見到二弟。”

    朱棣召來丘福詢問。

    丘福沒有隱瞞:“高陽郡王與曹國公府的李芳英去了鐘山。”

    “李芳英?”

    朱棣皺眉。

    朱高熾聽到消息,也有些疑惑,對朱棣說:“父王,李芳英前段時間找過晉王,一同前往鐘山。我聽說,魏國公府的徐增壽也曾與他一起去過鐘山,今又找上二弟去鐘山,他這是在做什麼?

    朱棣呵呵搖了搖頭:“想來是李芳英在想方設法修復與其他勳貴之間的關係,他也清楚,因爲李景隆、李增枝事,許多勳貴都與曹國公府保持距離。”

    “可爲何總去鐘山,拉近關係,哪裏不能拉近?”

    朱高熾不理解。

    朱棣也猜不透李芳英的想法,也不想糾纏於此,對朱高熾說:“絲綢之路開始有收益了,你找幾個靠得住的人,派去西域,皇上答應咱家的收益咱就要,還有,燕王府就留三百畝地,其他多餘的都賣掉,一畝

    也不要多留。”

    “三百畝,是不是太少了?”

    朱高熾有些着急。

    朱棣笑着說:“只要今年新良種依舊豐收,再有三五年,新糧食就能走入尋常百姓之家。只要不遇到極端災荒水旱,糧食喫不完的場景將會出現,土地即不值錢,也沒必要保有如此之多。”

    朱高熾聽完朱棣的話,問了句:“皇上是不是打算限制藩王的田產數量?”

    朱棣沒有否定,也沒肯定,只是說:“按我說的去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