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學渣的科學家時代 >第一百八十七章 完全是在考驗幹部的想象力!
    “這些地的小麥畝產量大約有多少,劉管家,你知道嗎?”餘華看着車窗外的金色海洋,輕聲詢問道。

    對於農業領域的事情,餘華瞭解的並不是很清楚,身爲川省人的最熟悉稻穀,而非小麥,他有些好奇民國時期的小麥畝產量。

    “水澆地估摸着能有一百七八十斤,半沙地能有個一百二十斤就不錯了,至於旱地,能有一百斤頂天,大多數時候八十斤左右,外面這些地應該是水澆地,看樣子一百八十斤是沒問題的。”劉微聽到餘華的問題,思索一番,腦海裏翻找出相關記憶,緩緩說道。

    “只有八十斤到一百八十斤的產量區間?!”對於這個產量數據,餘華顯得有些意外,倒不是質疑數據,而是驚訝於小麥畝產如此之少的情況。

    少。

    實在是太少了。

    上好水澆地,畝產最高只有90公斤,旱地畝產量則低到區區40公斤,忙活大半年下來的收穫,還不夠填飽肚皮,就算北方地區的小麥可以一年兩種,年產量也只有180公斤-80公斤區間。.七

    少得可憐。

    難怪,這些年稍不注意就會鬧饑荒。

    儘管知道民國時期的糧食產量很低,但得到確切產量數據後的餘華,真的完全沒想到小麥產量會低到這種程度。

    根據曾經看過的一片知乎討論文章,後世超級小麥畝產量高達600公斤,餘華最熟悉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量已經超過1000公斤級別。

    超級雜交稻暫且不談,光是超級小麥和當前小麥產量對比,差距達到6.6倍——15倍。

    當然,這裏計量單位需要注意一下,民國的斤和後世的斤同爲500克,不過,前者一斤爲16兩,每兩31.25克,後者一斤爲10兩,每兩50克。

    斤的單位相同,兩的單位不同。

    “這是很正常的,你一直在課堂上,沒有到田間地頭來,若是年年能遇上這樣的好年景,很多農民百姓也不至於背井離鄉,我們的人民苦啊,別看地裏產了一百八十斤糧食,自耕農要公糧和地方上的各種苛捐雜稅,半自耕農要交租地部分的一半,貧農每年耕種只得收穫一半,甚至三成,180斤小麥,到手能有50斤就算燒高香,而且,還要扣除麥種。”

    看着餘華深受觸動的模樣,劉微輕聲嘆了一口氣,繼續講解道:“還有僱農,這類農民最爲悽慘,既沒有耕地,也沒有房屋,只能到地主家幹活,產出的糧食是主家的,地的擁有權也是主家的,東西都是主家的,管喫管住有些微不足道的工錢,而貧農和僱農的數量佔據全國人口總數七成以上。”

    農民。

    這是中華社會階層的主體,超過數億的農民一直在溫飽線上掙扎着,對他們而言,什麼運動和革命都比不過田間地頭的莊稼。

    人必須先滿足生存需求,才能滿足精神需求。

    糧食比天還大,比山還重。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林婉的聲音傳了出來,一首詩道盡農民的辛酸苦辣。

    忙活一年下來,喫不飽,穿不暖,如果遇到天災就會遭受毀滅性打擊,易子相食的景象就會不斷上演。

    別克汽車內有些沉默。

    遠方正在收割小麥的農民或者麥客,見到平穩行駛的別克汽車,眼中透出一絲羨慕和敬畏,接着埋頭幹活。

    “糧食……”餘華凝望窗外豐收景象,默默思索關於糧食的問題,他是一個居安思危的人,有着極其強烈的憂患意識,什麼半自耕農和貧農這些問題不該他操心,他在意的是糧食產量。

    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有抗日戰爭,數年之後餓死三百萬人的河省大饑荒,遠有因爲糧食而引起的一系列嚴重問題。

    餓死,是最悽慘和最可憐的死法,而中華餓死之人,不計其數。

    “餘華,怎麼了?”看着陷入思索的餘華,林婉詢問道。

    “沒什麼,我在想能否通過基因育種的方式培育高產麥種,我曾在一本外籍學術期刊上看過一篇關於作物雜交育種的文章,裏面提出通過孟德爾先生創造的雜交試驗法培育高產玉米,試驗田畝產量數據達到217.2公斤,提升非常多,這篇文章的作者準備攻關300公斤級高產玉米。”餘華看了一眼林婉,整理一下思緒後,腦海記起不久前閱讀的學術期刊文章,藉機拖出基因育種的方法。

    基因育種,可以簡單理解爲雜交育種。

    育種作爲一項科學性的工作,理論基礎來源於遺傳學,遺傳學作爲一門二十世紀新興學科,還處於萌芽階段,人們並未真正儀式到遺傳學的真實價值和重要性。

    全世界的作物育種基本採用純系試驗法,僅有美國和德國走在最前列,搞雜交試驗法。

    純系試驗搞作物產量提升較爲困難,中華育種史始於1912年,然而,作物產量根本沒有得到大幅度提升,甚至說……沒有任何改變。

    因爲,育種是一回事,推廣新品種又是一回事。

    培育高產作物,雜交試驗是最好的方法。

    餘華以前看過不少歷史類小說,許多主角拿着高產土豆和高產玉米回到古代栽種,認爲畝產量不會變化,實際上,作物種子一直存在退化現象,性狀並不穩定。

    剛開始產量會非常高,但隨着時間推移,繁衍一代又一代,畝產量一直持續下降。

    想要維持作物高產量,必須科學育種和雜交培育,持續不斷的投入。

    此話一出,車內瞬間安靜,駕駛汽車的年輕司機雙手猛地一抖,車身略有偏倚,整個人趕緊扶正把穩方向盤。

    “畝產217.2公斤?”林婉和劉微異口同聲道,雙眼死死盯着餘華,眼中盡是難以置信之色。

    震撼!

    深入內心的震撼!

    217.2公斤,這個數據幾乎佔據衆人的大腦,劉微、林婉和年輕司機全都明白這個數據意味着什麼。

    玉米畝產434.4斤!

    中華玉米畝產量多少?

    170斤左右。

    “是的,這篇文章出自美國孟山都公司,作者名爲謝爾夫·布諾,這是一家生產糖精的公司,不過也在從事育種領域的研究。”

    餘華點頭,這篇文章他是正兒八經讀過的,只不過並沒有在意,當時的他主要側重數學問題,糧食作物育種領域一概而過:“我想,既然玉米可以通過雜交試驗法培育高產玉米,那麼,小麥也能通過該方法培育高產小麥,選擇不同地域的優良小麥進行雜交,一代一代不斷培育,一定能搞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高產小麥。光靠老天爺喫飯,我們永遠無法解決糧食危機,必須藉助科學的力量。”

    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絕不蹲在井裏,這套來自於後世袁老的作物育種理論基礎,餘華沒有吝嗇,直接通過這種隱晦方式告知林婉。

    現代作物育種主流方法便是雜交,後世很多人說雜交水稻口感不好,不好喫,沒有泰國大米好喫之類的,講真,純屬袁老讓這些人喫的太飽了。

    這個年代,口感什麼的全部放到後面,作物提升產量,這纔是最重要的。

    “餘同學,真的能做到300公斤的高產小麥嗎?雖然我沒怎麼種地,但也知道畝產六百斤的概念。”劉微還是有些無法接受,他感覺心裏有什麼東西彷彿碎掉了,以前談莊稼產量,小麥最高也就一百七八十斤,摺合公斤區區九十左右,餘華直接來個三百公斤畝產的小麥。

    老天爺,他這經歷過長征磨鍊的小心肝,都受不了。

    哪個紅色幹部能承受這樣的考驗?

    畝產300公斤小麥,這完全是在考驗幹部的想象力!

    林婉雙眼緊緊注視着餘華,眼中意味不言而喻。

    “不能保證,只能說大概,不過,我並不準備搞育種研究,瑾瑜,如果你有想法的話,可以召集一批同學從事雜交育種研究,可以通過……等等,停車。”餘華眼中透出自信,話卻沒說滿,儘管後世有畝產600公斤的超級小麥,但眼下畝產300公斤高產小麥沒搞出來前,說話必須嚴謹,忽然,眼尖的餘華猛然發現什麼,趕緊出聲喊道。

    “吱!”尖銳的剎車聲傳出,轉瞬,以每小時三十幾公里時速行駛的別克汽車,很快停下,靠在路邊。

    餘華打開車門,沒有去管林婉和劉微,直奔前方麥田,整個人雙眼死死凝視前方,一株格外高大壯實的小麥,佇立於無數金色海洋之中,看起來格外顯眼。

    見到竄進麥田的餘華,劉微和林婉彷彿意識到什麼,雙眼趕緊瞄向麥田。

    “有趣,這麼巧。”麥芒刺入皮膚的瘙癢感傳出,餘華毫不在意瘙癢的雙手,很快來到目標前,看着這株滿是麥粒的小麥,眼中盡是欣喜。

    巧合。

    真的太巧了。

    這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