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學渣的科學家時代 >第一百八十九章 製造核心容器!
    一聽這話,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劉微,耳朵當即豎了起來。

    “可以啊,但談不上跟我學,關於植物學和小麥雜交技術我懂得不多,只是看了一些基礎相關知識,我們一起探討研究就行。”餘華聽聞,面含微笑,並不意外林婉的請求:“不過,你不準備搞機牀了?”

    林婉的天賦在於機械設備領域,經過長時間接觸交流下來,他發現林婉的方向是從事機牀設備研發。

    機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工業發展離不開機牀支持。

    不過,一個是機牀,一個是植物和小麥雜交,兩個學科之間的跨度之大,算得上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程度。

    “學習植物學和小麥雜交技術,並不影響我從事機牀領域研究,我相信我能做到,我雖然沒有你那麼聰明,但至少超越99%的同齡人。”林婉面容堅定,雙眼透出一抹自信。

    餘華看着滿臉自信的林婉,笑着點頭,右手豎起大拇指,不愧是曾經長期佔據全校第一的學霸,光是這股氣勢和自信,很多人就比不了。

    說幹就幹,執行力拉滿,外加餘華正好有意告知雜交技術,直接開始上課。

    “既然這樣,那就抓緊時間,我先談談我對雜交技術的看法,我認爲小麥雜交關鍵在於採用人工有性雜交方法進行‘去雄留雌’,而不是無性雜交。”

    “由於小麥屬於自花授粉作物,就是雌雄同體,想要成功實現雜交,就要給母本去雄,讓父本品種授粉,這個過程很艱難,需要通過人工方式剔除雄花。”

    “第一代高產小麥應當具有早熟、高產、分櫱力強,千粒重30克左右等優良性狀,分爲冬春兩類,畝產量穩定在250公斤以上。”

    “那個,條鏽病該如何解決?”

    條鏽病堪稱小麥的黑死病,一旦感染,有可能引發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

    “這是第二代高產小麥的培育重點,你可以引入抗病性狀強的品種雜交,獲得早熟、高產和抗病性狀,畝產量穩定在300公斤以上,我們當務之急先解決高產,再解決抗病。”

    “明白,我記個筆記,對了,分櫱力是什麼意思?”

    “分櫱力是指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近地面處所發生的分枝,通俗意思就是抽穗。早期抽穗並結實的分櫱稱爲有效分櫱,晚期不能抽穗或抽穗而不結實,稱爲無效分櫱。”

    一人講解,一人記着筆記,劉微沒有打擾認真學習寶貴知識的林婉,更沒有打擾猶如老師般的餘華,完全不瞭解專業知識的他,只知道一點——保持安靜。

    別克汽車平穩行駛,北平城距離白洋淀趙北口大約二百六十多里路,還要一些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

    越離開北平,周圍越原始,道路逐漸變得崎嶇不平起來,這年頭可沒有什麼水泥路,好一點的是煤渣路和碎石路,最尋常的是土路,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爲零。

    水泥,這是實打實的戰略物資,非常稀缺,唯有首都和南京,以及北平和天津等少數大都市鋪的起水泥路和柏油路。

    關於道路,事實上是很有趣的,民國公路最早始於北洋政府1919年頒發的《修治道路條例》,隨後1927年南京鐵道部門頒發道路修建標準,路堤寬12米、路基寬9米,路面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所用材料分別爲碎石、礫石、河泥和泥土。

    雖然道路停留在碎石土路層面,但總算是有了個施工標準。

    後來到了1932年,國民政府在漢口召開‘七省公路會議’,擬定各省聯絡公路工程標準,經全國經濟委員會審改,於1934年7月20日公佈,名爲‘全國經委會公路工程準則’。

    這次道路工程技術標準趨近完善,規定路面分土路、砂礫路、泥結碎石路、彈石路、磚塊路、柏油水泥路六級,路基寬度幹線爲12米或9米,支線9米或7.5米,橋樑載重爲12噸與7.5噸兩種。

    從1919年到1934年,整整15年時間,國民政府纔在紙面上完善公路建設標準,只不過,紙面東西全是唬人的玩意兒,實際上全是泥土路。

    後世華夏的村村通,對民國而言,簡直是一輩子不可能完成的世紀性工程,舉全國之力都做不到。

    一路上給林婉上課,作爲前全校第一的林婉天賦和記憶力極高,餘華講的東西她很快就能記住,並且舉一反三,偶爾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問題,隨着時間不斷推移,講了爲數不多的植物和農業技術知識後,餘華無奈的發現,自己似乎沒有東西可講了。

    沒有辦法,餘華對植物和農業領域的瞭解着實不多,而對雜交小麥的瞭解則更爲稀少,基本停留於原理層次。

    孟德爾遺傳定律,性狀分離,無性雜交,有性雜交,雄性不育株系等等內容,便是他了解的東西。

    比普通人多,但絕對比不上正兒八經的植物學家。

    好吧,他有點託大了,應該是後世農業大學的大一學生都不如,農業領域深層次技術和專業知識,也需要進行系統性學習。

    “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徵是雄蕊發育不正常,不能產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其雌蕊發育正常,能夠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結實,尋找雄性不育株是實現大規模雜交小麥應用的關鍵,我會的東西大致就這些,接下來學習方面的事情,你需要一位真正的老師。”餘華講完雄性不育株系的重要性和價值,以及基本概念,結束本次旅途的講解。

    這些知識看起來沒什麼,實際上,全是後世袁老總結的寶貴試驗經驗,水稻與小麥同爲自花授粉作物,人工去雄看似簡單,但一畝地有幾十萬株小麥,用一年時間也不可能全部去雄。

    因此,尋找穩定的雄性不育株打破小麥自交,至關重要。

    林婉記好筆記,擡起右手,挽起些許青絲放到耳後,眼中露出求知:“雄性不育株……這種個體應該很難找吧。”

    “何止是難,從概率學講,大概十萬株產生一株雄性不育株,而且你必須在自花授粉期間找到,時間非常短,比大海撈針的要求還高。”餘華搖了搖頭,如果說小麥天然雜交親本的尋找難度爲十,那麼雄性不育株的尋找難度則高達一百。

    尋找雄性不育株是一個極其費時費力的繁瑣工作,小麥如此,水稻亦是如此,後世袁老耗時數年才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經人工授粉,結出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然而,在後來一次試驗中,700多株不育秧苗,被人全部拔除毀壞,若非殘存5根秧苗在一口廢井裏被發現,超級雜交稻根本不可能問世。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