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章懷太子傳 >三百三十三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從作皇子開始,李賢的身邊就匯聚一批,又一批的能臣干將,究其原因就是因爲李賢能容人,那怕是逆着他脾氣來的。

    當然了,這也是要分人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資格,郭家兄弟與武碧孃的運氣不錯,三位相爺顯然就在少數人之列。

    可三位陳奏的事,卻讓李賢的氣不打一處來,潁水洪患頻發,當地官府力有不逮,上表朝廷請求撥付賑災款項,賑濟災民。

    這本不是什麼大事,早在李賢爲太子時,戶部就奉命設立了專門的款項,只要程序上沒有大問題,即可劃撥遭受災害的州縣。

    救災如救火,一刻都耽誤不得,所以這所謂的程序,也多數與地方官吏及各道的監察御史的奏本爲主,本章齊全即可。

    但最近一些官員不僅上書,也在私底下議論,鬧災荒的州府所報的災情過甚,申報的賑災款項,與實際的所需數目相差較多。

    當然,這多出來的部分,肯定是進了一些人腰包。災情一出,朝廷的注意力也就全放在災情上了,很多平時不方便,不能做的事,也就能沒人注意了。

    災情苦了百姓,朝廷也搭了不少,老百姓沒得多少實惠,反而給貪官污吏大開方便之門,官員們對此頗有微詞。

    其實,這種事真是說不清,賑災事務複雜,很多事項上花錢,根本就沒法對照,更沒辦法合帳。

    就比如說-糧食,官府是一定會採買糧商的糧食,可災情鬧起來,糧家與平時一定大有不同。

    在商言商嘛!人家千辛萬苦的把糧食運來,一點好處都不得,弄個白玩,誰還給你運糧食。一般來說,只要不超過平時糧價的三成,誰也不會追究。

    可誰也說不清楚,同樣是採買,選了東家,沒選西家,會不會存在喫回扣的現象!人性本惡,在不耽誤賑災的情況下,白得一筆酬勞,誰能不收。

    操守,那都是嘴上說說而已,真金白銀堆在面前,有多少人能保證不動心,而且這還只是能看得見的。

    下級小吏底層的喫拿卡要,有時候比官員們更甚。他們打着賑災的幌子,上欺下壓,從中大撈好處,大發國難財的事,機會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官員們認爲,應該大力加強監察制度,同時對災區申報的款項要加大審覈制度,確保國庫裏的每一分錢,不至於落於賊子之首。

    “中飽私囊,損公肥私!官員也是人,誰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守的住本心。”

    “一些官員上書,災情甚急,可國帑也不能浪費,否則各州都把準了陛下愛民之心,大發國難財。”

    戴至德的沒往下說,可他相信李賢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朝廷再有錢,國庫的底子再厚,也禁不住貪官污吏們的腐蝕。

    這些蠹蟲,今兒你一勺子,明兒他一勺子,國庫早晚是要被掏光的,這也就真成了他們發財的一個渠道。

    是先救災,還是緊急完善一下制度,再行覈查撥付,就得請皇帝自己拿主意了,畢竟這錢不是一筆小數。一旦拿州府縣吏,因爲這筆錢達成共識,上下其手,想把這股不正之風掰過來,就很難了。

    “災民盼朝廷的救濟,如大旱之盼雲霓。”

    “朕是堂堂的天子,億兆黎民的君父,豈能因爲怕花錢,就跟百姓們摳摳搜搜的。”

    笑話,愛民如子的話是扯淡嗎?朕是個食言的君主嗎?

    難道要朕發一道詔書,明示天下百姓,朕怕貪官貪污國帑,所以你們遭災就得先忍耐一二,死點人就死點人吧。等朕查清了,再行撥款!畢竟皇帝家也是不富裕的,地主家也沒餘糧,且遭着忍着吧!

    “再者說,朕養三法司是幹什麼的,監察御史是幹什麼的?他們要是能辦明白差事就幹,幹不明白趁早回家抱孩子去!”

    “還有,那些上本章的,暗中議論的,把他們統統調到災區任職。光知道耍嘴皮子,放空炮的兵,朕最看不上。”

    見皇帝動了真火,三相也是相覷一笑,事情跟他們想的一樣,皇帝愛民,他是不會採納那些人的建議的。

    可事情要是真是就如此簡單,三相也沒必要到御前奏對,他們在下面申斥一番也就是了。

    而李賢顯然也察覺到了異樣,皺着眉頭問道:“難道,這裏面還有別的枝節不成?”

    “陛下聖明,三天前,京兆府下轄的不良人,在京郊之外,發現了兩具屍體,是御史臺的御史。”

    “馬遵已經勘察過現場了,發現屍體的地方,絕對不是最初的案發現場。”

    京兆府詢問過家眷,也訪聽了御史臺的一些同僚,御史是靠着嘴喫飯的,平時說話、辦差,都難免得罪人。

    二人在御史臺供職二十多年,得罪人比他們的親戚都多,實在是無法確定,是否跟仇殺有關。

    可有一點非常可疑,那便是他們最近忙着彈劾受災州府官員謊報賑災款項之事。馬遵以爲,他們就是因爲此事被滅了口。

    “臣以爲,御史們的職責本就是風聞言事,有時候空穴來風也不一定假的。”

    “如果,他們真的是因此被滅了口,那就說說明,在賑災一事上,他們觸碰到了一些人的忌諱。”

    言官奏事,哪怕是擰着天子的脾氣,也不會受到苛責,看看貞觀一朝的魏徵就知道了,一個人帶出來幾百個錚臣,個個敢在金殿梗脖子。

    先帝在位的時候,雖然有時難免心中不悅,爲了廣開言路,對御史們的諫言,也是虛心接納。

    唯獨李賢不同,當太子的時候,他就敢在宣政殿外杖殺御史大夫-楊再思。是,那傢伙是居心叵測,的確該殺。

    但他怎麼說也是御史的頭頭,是言官們的領袖。這也就導致了,李賢登基之後,很少有言官上書議論朝政得失之事。

    “這兩位言官,老臣知道!他們都是永徽初年考上來的進士,寒門子弟。”

    “爲官清正,爲人正直,是安貧守道的好官。如今。”

    如今朝局剛剛趨於平穩,便出現了暗殺言官之事。再聯繫到他們主張的事,很有可能關係到朋黨,這對社稷可不是什麼好事。

    “朕承認,朕好殺人!可朕殺的人,都取死有道,楊再思也好,其他人也罷。”

    “但朕絕對不允許,在大唐出現朋黨之禍。誰敢以此亂我大唐,朕滅他九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