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偉初步判斷其可能爲蜂窩組織炎。

    蜂窩組織炎在臨牀上並不算少見。外露的傷口一旦開始沒有處理好,細菌很容易繼續向皮膚下侵入造成皮下脂肪組織大量感染甚至壞死。皮下脂肪組織形像蜂窩,因此蜂窩組織炎這個名字簡單理解的話,可以想象成皮下脂肪組織發炎的形容詞。

    隔着無菌手套,聶加敏的手指輕輕按了按男童的傷口處,確定是凹陷性水腫,表皮裏頭有膿包,需要行外科切開,用生理鹽水清洗和排膿。

    轉頭,聶加敏對準備物品的護士說:“要做膿腫切開,請準備生理鹽水。”

    到時間了,謝婉瑩從孩子腋下抽出體溫計,對向日光觀察刻度,眉頭皺了皺後向老師彙報:“聶老師,患者體溫現在是三十九度一,我預計他的體溫會再燒上去。”

    “嗯。”聶加敏照舊是不急。

    有豐富行醫經驗的醫生,看多了各式各樣的病人以及大場面後,是很少會急的了。再有,謝婉瑩發現了,聶老師似乎對患兒家屬抱有不滿。

    患兒這樣的情況根本不該拖到來看義診,說明家裏人好像沒把孩子真正當回事兒。現在如果這裏的醫生幫着處理得差不多,義診醫生一走,這患兒家屬會不會把患兒又隨便扔家裏去了。所以,最好是初期處理後讓患兒家屬負責任地把孩子繼續送醫院去處理。

    瞧瞧這孩子的爺爺在繼續撇清自己的責任:“哎,他天天跑,時常摔跤的。這次摔的都沒有上次厲害,怎麼變成這樣我和他奶奶全想不通了。”

    總之,這家屬應該是需要反省反省的,哪能說孩子和平日裏摔的跤一樣可以不注意孩子的傷口了。

    對這點,謝婉瑩並不反對老師所想的,說:“聶老師,我想你可能需要先檢查他的口腔,面頜部的情況一樣嚴重。”

    “口腔?”聶加敏對她提出的新提議警覺了。

    常家偉也是愣了下,什麼口腔?

    “我看他左側臉下頜有點腫大,估計他這個細菌感染髮展迅猛是因爲早有口腔感染了再加其它部位感染。”謝婉瑩說。

    常家偉湊到牀頭了,和聶加敏一塊在掰開孩子嘴的口腔裏張望,清楚地見到了左側下方的後牙特別地腫。最糟糕的是,一樣化膿了,而且如謝婉瑩說的,導致臉腫了,未來再擴散要到顱內感染。

    這孩子肯定有牙疼的,結果家屬完全不在意。

    孩子爺爺聽完醫生的話喫一驚:“這牙疼能比我孫子這條腿發炎還嚴重?”

    “嗯。”醫生肯定地回答他。

    “牙疼我也有啊。”孩子爺爺說的時候自己也張張嘴給醫生看自己的蛀牙。

    這種患兒家屬醫生見一個只能無語一個。

    “你們醫生給他開藥喫啊。”男童的爺爺和之前的璐璐媽媽說一樣的話,只催醫生開藥。

    問題病人一般到這種情況下最好是去醫院了,要掛瓶的了,避免變成顱內和全身感染,趕緊要用抗生素抑制住。口腔內切開排膿要讓口腔科醫生來處理,必要時需請神經外科醫生會診看看是不是有顱內感染。


章節報錯(免登陸)